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胆管癌无痛ERCP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2 08:05杨建功赵利芳王培山孟瑞霞王开娟巩继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苯磺酸丙泊酚芬太尼

杨建功 赵利芳 王培山 孟瑞霞 王开娟 巩继平 代 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利用内窥镜与X光技术对肝脏、胆囊、胰腺排送液体导管问题进行检查,为胆道疾病常用诊断方式。该术是将内窥镜由患者口腔进入,缓慢下移经食管、胃、十二指肠至胰腺与胆囊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而行X光检查,可治疗处理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但该技术易牵拉患者内脏、刺激其咽喉与胃肠道等,使其无法耐受而终止手术,特别是对抵抗力低的老年患者,甚至损伤呼吸循环系统[1-2]。无痛ERCP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丙泊酚为手术麻醉常用药物,但单纯使用该药物镇痛效果差,故常复合其他镇痛药物进行麻醉[3-4]。瑞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阿片β受体激动剂,半衰期较短,能快速被组织和血液中非特异性酯酶降解,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假性胆碱酯酶影响,患者个体差异与身体素质影响较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为瑞马唑仑改盐化合物,用于非插管麻醉前、术中及其他操作过程的镇静与机械通气镇静,是近年来新型麻醉药物[5-6]。为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两种方式对ERCP患者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行无痛ERCP的97例胆管癌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SCO胆道系统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标准[7]中胆管癌诊断标准;择期行无痛ERCP;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麻醉镇静镇痛药滥用史患者;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呼吸道急性炎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实验组49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为38~65岁,平均(48.62±11.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实验组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为35~67岁,平均(47.92±12.17)岁;ASA分级:Ⅰ级34例、Ⅱ级15例。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或其家属于术前签署诊疗以及麻醉同意书;常规术前禁食8 h,禁清饮料6 h,禁水4小时入ERCP诊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平衡盐溶液 。术前10 min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 ml,静脉注射阿扎司琼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患者取左侧侧俯卧位,给予鼻导管吸氧。麻醉诱导:两组均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剂量以1 μg/kg标准注射;对照组复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5,规格20 ml:0.2 g),剂量以1.5 mg/kg标准注射;实验组复合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0034,规格36 mg),剂量以0.15 mg/kg标准缓慢静脉注射[8-9]。

1.3 观察指标

使用心电监护仪(迈瑞,型号:iMEC6)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分别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各指标变化。

采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镇静状态:患者清醒、烦躁不安记1分;清醒但可配合操作记2分;清醒,对指令有所反应记3分;入睡时对高声反应较为活跃记4分;入睡后对呼叫反应较为迟钝记5分;深睡或者意识消失记6分。4~5分为理想的镇静深度,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肢体无扭动、置镜无明显不适说明达到良好镇静效果。

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离室时间;离室标准以操作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10 min后判定第1次安返病房标准,后每隔5 min进行评估,满足以下条件可安返病房:完全清醒;心率、血压稳定,维持术前基础值±20%内;步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记录患者低氧血症、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体动、呃逆、呛咳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波动,且实验组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波动范围在正常范围内(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2.2 两组镇静效果比较

麻醉前两组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两组Ramsay评分显著上升,手术结束后下降(P<0.05),且实验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镇静效果比较

2.3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离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体动、呃逆、呛咳等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ERCP为临床中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该技术类似于胃镜检查,为侵入性操作,患者于检查中有强烈恶心、咽部与腹部疼痛而无法配合,严重情况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ERCP于左侧侧俯卧位操作过程中对机体产生刺激而扰乱身体平衡,加快心律,升高血压,严重者出现心绞痛、心律不齐等不良事件,对手术操作增加难度;且该操作通过十二指肠镜由口进入,经食管、胃直至十二指肠,长时间的操作过程使机体产生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患者难以耐受[10-11]。胆管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群,加大检查风险,为此检查过程需要进行麻醉以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与麻醉药对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以提高ERCP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镇静药物能减轻患者恐惧感,并加强对操作耐受性;镇痛药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刺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以外,为内镜检查创造良好诊治条件。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为临床中广泛实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无镇痛效果,但随着剂量加大,对机体呼吸循环抑制有显著影响,术中常出现体动反应、注射区疼痛等不良并发症,故临床使用其他镇痛、局麻药物与其配伍以完善镇痛作用[12-13]。瑞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手术全麻诱导与维持镇痛,可控性好,具有强效镇痛、低副作用及短作用时间优势,对内镜操作有良好麻醉效果。瑞芬太尼具有强效作用效果,起效快,因含有酯结构,多在血液、组织中经非特异性酯酶消化分解而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且长时间连续输注后药敏半衰期在3~5 min[14-15]。但瑞芬太尼可使机体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故单次用药应缓慢静推防止剂量过大,联用其他药物能减少单一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发生呼吸抑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为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可作用于GABA受体抑制神经元,降低其兴奋性,减少机体活动,产生镇静、遗忘等作用[16-17]。该麻醉药在体内经过血浆酯酶水解代谢,对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快速失效且镇静恢复时间较短。相对于丙泊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具有更轻的呼吸与循环抑制,患者起效和苏醒时间较快,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但瑞马唑仑无镇痛效果,需与其他麻醉镇痛药合用[18-19]。

静脉麻醉中,若无足够麻醉深度,单用某一种麻醉药易出现药物剂量过大,且对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有严重抑制作用。联合用药能减少各麻醉药总剂量,减少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稳定麻醉过程,且患者更快苏醒[20]。本研究中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提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ERCP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呼吸系统更稳定,原因为丙泊酚在深度镇静时对患者易产生呼吸循环抑制,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不会因麻醉过深而引起循环波动、呼吸抑制等,丙泊酚在理想麻醉深度有呼吸抑制可能。两组镇静效果均良好,说明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均能在短时间达到镇静状态,可满足内镜操作环境[21-24]。实验组苏醒时间与离室时间短于对照组,给药前后对照组血压波动较大,实验组在给药后短时间内出现少数低血压,但无需处理,血压波动较小;对照组呼吸频率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有出现几例严重低氧血症,需托下颌或退镜停止检查,对操作过程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呼吸频率下降较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25-27]。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起效时间与代谢均较快,对机体呼吸循环抑制影响较小,相较于丙泊酚更短时间即可达到足够镇静状态,能满足内镜检查要求;操作结束患者能较快苏醒,避免丙泊酚过度镇静而抑制呼吸循环系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8-29]。注射痛也是丙泊酚的常见不良反应,故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在麻醉镇静条件下,避免丙泊酚不良反应[30]。

综上所述,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胆管癌患者行无痛ERCP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快速达到手术镇静条件,操作期间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苯磺酸丙泊酚芬太尼
浓硫酸磺化苯酚合成对羟基苯磺酸工艺研究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