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2022-06-23 07:43陈占夺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职工党组织监督

文=陈占夺

(作者单位: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积极实践探索,证明了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统筹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势的“双优势”,这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制度无法比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2016年10月10日,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并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五年来,在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指导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积极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初步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国有企业积极实践探索,取得明显成效,证明了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统筹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势的“双优势”,这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制度无法比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通过广泛了解企业做法、总结实践经验,本报告对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五星模型”(见图1)。

图1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

1.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这深刻揭示了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深刻揭示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国有企业性质使命决定了其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目标,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和人民利益。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统筹好企业目标和国家目标,从而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完成光荣使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任何企业,包括西方国家的企业,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而是存在于特定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之中,与所处政治和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发生作用与反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公有制基础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才能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组织落实、干部到位、权责明确、监督严格,是实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的四个标准。一是通过“党建入章”实现组织落实,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二是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肩挑”实现干部到位,把干部“融入”到治理主体之中。三是通过明确党委(党组)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三种权力,科学划分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实现权责明确,把党组织“融入”到决策事项和决策流程之中。四是通过党内监督、党组织对董事会经理层监督、董事会自身制衡等,实现监督严格。

3.完善建议

第一,完善国资国企相关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的监管、治理、党的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必要将这些变化体现在国资国企相关法律之中。建议适时对《公司法》进行修订,特别是在“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中进行明确和补充;对《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订,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管理职责 。

第二,把提高决策效率作为关注重点。在企业实践中,由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决策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决策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对重大经营管理的具体事项,基于“各有侧重、兼顾整体”原则,按照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能定位来划分各治理主体的决策点。审议时,党委(党组)重点把关“四个是否” ,董事会重点把关“四性”:合法合规性、与出资人要求的一致性、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契合性、风险与收益的综合平衡性。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按市场化运营

1.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这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是管理企业和企业管理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管好企业,关键是要解放好生产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按市场化运营,可以使“无形的手”作用充分发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解放生产力。

市场经济是一种解放社会生产力的经济管理手段。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用好这个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国外企业如此,民营企业如此,我国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管理企业中,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自主权,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可以激发企业活力。在企业管理中,如果能够按“无形的手”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约束,就可以激发人的经济内生动力。

2.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解放企业和职工生产力,重点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形成。值得说明的是,“以管资本为主”绝不是“仅管资本”。二是企业按市场化运营。国有企业主要基于市场经济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三是董事会经理层有效运转。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并且董事会功能有效发挥;对经理层合理授权,并且建立健全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对职工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健全。三项制度改革到位;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且与企业发展成果有效关联;对核心骨干人员实行中长期激励。

3.完善建议

第一,多措并举做实三项制度改革,用人的活力提高企业效率。效率劣势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严重性。从根本原因来看,还是人的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对改革者建立“三项机制”(容错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想改革的干部“敢改”“愿改”,不想改革的干部“想改”或“走人”。二是确保改革方案公开公平公正,要建立征求职工意见建议、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安排。三是要做大蛋糕,让干部职工参与分享改革红利。

第二,多措并举做实董事会和经理层,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治理功能中的作用。一是按“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定位,厘清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的权责边界,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二是结合中国实际和具体企业情况,按照“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定位对经理层授权。三是建设好规范董事会,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能力。四是建设好使用好外部董事队伍,既要发挥在防风险上的“外部人”作用,也要发挥在定战略上的“内部人”作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强化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1.理论创新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现,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显著特征。一直以来,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中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通过“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强化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真正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使“劳动雇佣资本”成为可能。

历史证明,工人阶级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形成了“三人团”管理体制,工会代表就参与企业管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1960年批示的“鞍钢宪法”,突出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三句话方针” ,再次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

2.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运行。二是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完善并有效履职。三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群众、服务党员群众功能有效发挥。四是采取利润分享等激励手段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由职工参与共享。

3.完善建议

第一,健全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重大决策职工董事调研制度。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履职情况和重大决策中维护职工利益情况,并接受职工质询。三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由全体职工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进行评价。

第二,健全职工参与企业发展成果分享制度。一是全面推行员工绩效与企业业绩挂钩制度,加大挂钩比重。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行“超额利润分享”。三是视企业不同情况,加大“科技企业跟投”“虚拟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力度。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做到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

1.理论创新

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群体的定位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是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也不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既具有通常意义上企业家的经济属性,又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而鲜明的政治属性,不仅是区别于西方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更让干部具有大局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干部队伍更具有凝聚力、更具有执行力、更具有战斗力。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人民性的国有资产,企业的性质、使命、目标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企业有着本质不同。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重属性,这决定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决策时要统筹考虑企业和国家需求,同时兼顾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目标。

2.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现与发挥市场机制有机统一,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时分不同股权结构和企业层级等,明确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选人用人权。二是“一肩挑”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既要是优秀的党组织带头人,又要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三是能够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有效贯彻到干部“选、育、用、管”全流程之中,并建立有效的“三个区分开来”容错机制。四是建立对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按市场化机制选聘”,“按业绩拿薪酬”,“按业绩定去留”。

3.完善建议

第一,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一把手”监督制衡制度体系,并进一步发挥培训作用。一是在公司治理中做好规范行权。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中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在董事会议事规则中,要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占多数”这一制度安排在监督制衡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健全“上级、同级、下级”三级监督体系。做实上级监督,在巡视巡察监督、纪委监委监督中把“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做实同级监督,强化纪检机关监督专责,明晰监督的内容、方式、流程,实现同级监督制度化。做实下级监督,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职工监督下运行。三是强化培训教育。建议对中央企业集团及二级子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每三年轮训一次,一方面不断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不断增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治企兴企的能力。

第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干部管理出台相应指导文件。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议依照“党组织要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方面把好关,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的要求,党组织侧重于人选是否合格、程序是否规范等,最终是否聘用、聘用谁由董事会或经理层决定。这一方面,中国建材和国投集团都基于以上原则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加强党的建设,做到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

1.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这深刻揭示了党建的价值性。在国有企业中,党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这种价值创造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企业发展关键要靠人,企业管理关键是管人。“党建是做人的工作的”,在“激发人”和“管理人”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另外,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能够激发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建班子带队伍,组织凝聚职工队伍,凝心聚力完成企业中心工作。再有,党内监督为我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监督优势,有效减少了贪污腐败,这一点是其他国家企业所不具备的。

2.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打造成企业价值链上的真正一环,重点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党建基础夯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重点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严肃组织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二是党建作用有效发挥。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用好考核指挥棒,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党员职工,服务生产经营。三是党建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使用党建工作方法,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四是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监督功能取得实效。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腐”机制健全有效;各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监督与企业管理制度形成闭环。

3.完善建议

从实践看,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双向融合深度不够。

第一,根据具体党组织特点,实行党建差异化考核,这一点是双向融合的关键,也是双向融合的基础。当前,党建考核评价同质化严重,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特点、中心工作千差万别,“一把尺子”难以科学地衡量所有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对基础扎实的基层党组织,可更多地侧重于考核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对基础薄弱的基层党组织,可更多地侧重于考核“三基建设”情况。

第二,注重挖掘党建的管理方法属性,并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管理方法统筹使用,这是双向融合形成价值转化的根本。一是在企业管理中使用党建工作方法,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从内心深处激发职工为国家为人民真诚奉献的精神。二是正确使用经济激励和约束等企业管理方法,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本身具有的“经济人假设”,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趋同,从而激发职工的经济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职工党组织监督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什么是四个监督?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职工摄影(2)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