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 noise持续影响作用的ERP探析

2022-06-23 11:23马玥璐齐韫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纯音脑电静息

马玥璐,陈 林,齐韫艺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合肥 2300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Notch noise 意为“有缺口的噪声”,即把一定带宽的噪声Noise,按照一定参数挖去一部分后,变成为一个Notch noise。关于Notch noise的研究有从听力损失方面的研究[1-5]。也有从生物神经方面研究Notch noise的影响[6-10]。也有用Notch noise测量人和动物听觉频率分辨率的研究[11-12]。有特别研究Notch noise对动物的影响作用[13]。也有和主观性耳鸣联系的研究[14-15]。

相关研究,听觉刺激noise通常选用1 kHz、2 kHz、4 kHz和5.657 kHz为噪声刺激,而Notch noise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参数挖去一部分做成需要的不同的Notch noise声音刺激,其中具体参数如下:

其中4 kHz的三个不同带宽的Notch noise中为最优inducer的人数最多,故本研究也选取4 kHz的三个不同带宽的Notch noise作为脑电实验的刺激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4 kHz的三个不同带宽的Notch noise的行为实验,具体设置如下:

0.6oct notch noise(nn1):[3175Hz,4825Hz]

0.8oct notch noise(nn2):[2920Hz,5080Hz]

1.0oct notch noise(nn3):[2667Hz,5333Hz]

把nn1、nn2、nn3和noise组成的刺激材料,均以呈现1 s,空1 s的形式组成不同的“小火车”刺激序列,其中以7个noise 和7个notch noise 为一组,随机组合成前后两组刺激材料。前人行为数据研究显示,有些个体对于notch noise组成的“小火车”序列中听到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纯音”。这恰恰证实了听觉负后像的存在,即前一个notch noise短暂呈现消失,下一个notch noise又短暂呈现消失,即刺激短暂消失后在听觉通道产生了一个听觉负后像,因此个体报告听到了一个“纯音”,而这个所谓的“纯音”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是notch noise呈现消失后产生是听觉负后像。但在noise组成的“小火车”序列中却没有产生听觉负后像现象,由此,notch noise是产生听觉负后像的主要因素。由此,notch noise的特殊性,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本研究主要以notch noise为研究刺激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究持续1小时以上的notch noise作用下,采用非侵入式的脑成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借此探究个体大脑的状态在持续1小时的notch noise作用下有何变化。前人相关研究中的notch noise都只是作用短暂的1s或几秒,本研究试图延长notch noise的作用时间为持续1小时以上,借助ERP的方法探究大脑的微状态及相关脑电指标的变化情况。

1 方法

1.1 被试

被试全部来自某高校大学生,为自愿报名参加实验,实验前练习实验程序,等熟悉实验程序后方开始正式实验,实验前所有被试签订实验知情书。实验后给予一定的报酬。被试平均年龄为22.3(年),女23人,男26人。本次实验收集了49个被试的脑电数据。

1.2 工具

1.2.1 脑电记录和分析系统

运用脑电放大器 SynAmpsRT 64-Channel Amplifier和美国Neuroscan脑电采集及分析软件Scan 4.3;电极帽为Quik-Cap 64的脑电记录系统。BrainProducts公司的actichamp型号的ERP记录仪器,采用国际10-20系统扩展的64导电极帽记录被试的脑电活动情况(EEG)。在进行数据记录时,左右参考电极分别置于双侧乳突,接地点位于前额FPz和Fz的中点处。实验前要求每个被试清洁头发,并用尺子测量好被试脑袋的矢状线和冠状线的尺寸,按照10-20系统计算出前额FPz的位置和枕叶隆凸Oz的位置,每个电极处头皮和电极之间的阻抗均小于5 kΩ。实验过程中的滤波带通为DC0.05~80 Hz,采样频率为500 Hz/导。

使用德国BrainProducts公司的ERP数据分析系统BrainVisionAnalyzer2.1,对所得ERP数据进行离线式(off-line)叠加处理。数据分析时以双侧乳突的平均值为参考,滤波带通为0.01~30 Hz,波幅大于±200 μV的脑电波被视为伪迹自动剔除。分析时程为1 200 ms,其中以刺激呈现前200 ms作为基线,刺激呈现后的1 000 ms为反应阶段。频谱分析主要集中在6个中线位置Fz、FCz、Cz、Pz、POz和Oz。

1.2.2 音频编辑软件

音频编辑软件 Adobe Audition 3.0,先用软件生成一个noise,然后根据一定参数做出不同的notch noise,其中以4 kHz带宽的notch noise[2 667 Hz,5 333 Hz]做成呈现2 000 ms的notch noise。最终实验时耳机的声音大小用Overload的声级器,型号为AWA5661,耳机声音用声级器调节为50dB SPL大小。

1.3 程序

实验分三个阶段:

1.3.1 第一个阶段——行为实验阶段

Noise1以1 s呈现并且每个Noise之间都相隔1 s,选取7个Noise为一组,组成一个序列“小火车”;Notch noise1也以1 s呈现,每个Notch noise之间也都相隔1 s,同样选取7个Notch noise为一组,也组成一个序列“小火车”。两列不同的“小火车”序列前后顺序随机排列,如下图所示:

Noise

Notch noise

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呈现1 ms,间隔1 ms

Noise序列“小火车”,呈现1 ms,间隔1 ms

Noise和Notch noise前后随机呈现序列

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和Noise序列“小火车”随机分前后呈现,让被试戴上耳机注意听,认为前一段有纯音的按键“1”,认为后一段有纯音的按键“2”。a.阴性组听不到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有纯音;b.阳性组能听到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有纯音。实质上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是没有纯音信号的,阳性组出现了由于notch noise信道源引发的听觉负后像现象。

1.3.2 第二个阶段——notch noise持续1小时以上刺激

先让被试睁眼5分钟,安静坐着,记录被试静息睁眼脑电波。接着让被试闭眼5分钟,安静坐着,记录被试静息闭眼脑电波。而后开始实验的第二个阶段。

以4 kHz带宽的notch noise[2667Hz,5333Hz]做成呈现2000 ms的notch noise,让被试看无声电影,同时戴上耳机听notch noise持续1小时以上。

1.3.3 第三个阶段——听纯音刺激

让被试继续看无声电影,同时听500Hz和700Hz的纯音半个小时,记录脑电信号。而后再记录被试睁眼静息脑电5分钟和闭眼静息脑电5分钟。实验结束。

实验三个阶段如下程序图1:

图1 实验三个阶段

2 结果

2.1 行为数据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判断被试是否有听觉负后像现象。实验刺激是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和Noise序列“小火车”随机分前后呈现,让被试戴上耳机注意听,认为前一段有纯音的按键“1”,认为后一段有纯音的按键“2”。a.阴性组听不到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有纯音;b.阳性组能听到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有纯音。结果参加实验的被试全部为阴性组,即没有在Notch noise序列“小火车”中听到纯音,即没有出现预设的听觉负后像现象,故行为学实验结果对纯音识别的正确率是50%。

2.2 脑电数据结果

频谱分析主要集中在6个中线位置——Fz、FCz、Cz、Pz、POz、Oz,探究静息脑电前后α波和β波的变化;其中用于峰值识别的部位和相应的延迟窗口包括:P100(80-180 ms);P2(80-180 ms)P300(270-550 ms);同时考查150-250 ms时间范围内出现的负波MMN的脑电数据和晚成分(LPP)时间窗(350-600 ms和600-1 000 ms)的情况。

2.2.1 静息脑电前后功率分析

α波(7.5~12.5 Hz):实验前静息闭眼脑电和听Notch noise后静息闭眼脑电的功率值在Fz点有显著差异,t(1,6)=10.038,p=0.063,p<0.1。实验前静息睁眼脑电和听Notch noise后静息睁眼脑电的功率值在Fz点有显著差异,t(1,6)=8.846,p=0.072,p<0.1;Cz点有显著差异,t(1,6)=22.828,p=0.028,p<0.1;Pz点有显著差异,t(1,6)=15.747,p=0.040,p<0.1;POz点有显著差异,t(1,6)=7.955,p=0.080,p<0.1。

β波(14~30Hz):实验前静息闭眼脑电和听Notch noise后静息闭眼脑电的功率值在Fz点有显著差异,t(1,6)=9.215,p=0.069,p<0.1;Cz点有显著差异,t(1,6)=12.401,p=0.051,p<0.1;Oz点有显著差异,t(1,6)=34.053,p=0.019,p<0.1。实验前静息睁眼脑电和听Notch noise后静息睁眼脑电的功率值在Fz点有显著差异,t(1,6)=58.712,p=0.011,p<0.1;Cz点有显著差异,t(1,6)=8.016,p=0.079,p<0.1;Pz点有显著差异,t(1,6)=11.831,p=0.054,p<0.1;POz点有显著差异,t(1,6)=14.061,p=0.045,p<0.1;Oz点有显著差异,t(1,6)=6.738,p=0.094,p<0.1。

静息脑电前后频谱图如下图2:

图2 静息脑电前后频谱分析图

2.2.2 大脑MMN的状态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之后,让被试紧接着听500 Hz和700 Hz的纯音,其中采用经典的被动oddball范式,500 Hz纯音是标准刺激,700 Hz纯音是偏差刺激,纯音实验大约40分钟,包含了1 800个刺激。其中标准刺激出现的概率是87.5%,偏差刺激出现的概率是12.5。被试继续看无声电影,同时记录被试的脑电。

结果显示,被试在后期oddball范式中500 Hz和700 Hz的纯音阶段,Fz、Pz、Cz、Oz、POz、FCz点均出现了MMN(150~250 ms)。这和之前没有持续听1小时Notch noise的被试对于oddball范式中500 Hz和700 Hz的纯音结果是一致的,说明持续听1小时Notch noise并没有对oddball范式中500 Hz和700 Hz的纯音阶段的大脑的MMN变化造成影响。但是从脑电波形看,Fz、Cz、POz、Pz和Oz五个电极点的MMN均出现在大约210 ms左右,而FCz点的MMN出现在大约130 ms左右。如下图3所示.

图3 Fz、Pz、Cz、Oz、POz、FCz点MMN(150~250 ms)情况

2.2.3 P1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过程中和纯音测试阶段的P1波形中,C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14.633,p=0.043,p<0.1;P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9.149,p=0.069,p<0.1。

2.2.4 P2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过程中和纯音测试阶段的P2波形中,P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15.119,p=0.042,p<0.1;O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8.158,p=0.074,p<0.1。

2.2.5 P300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过程中和纯音测试阶段的P300波形中,P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7.115,p=0.089,p<0.1。

2.2.6 P6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过程中和纯音测试阶段的P6波形中,Pz点有显著性差异,t(1,6)=8.620,p=0.074,p<0.1。

2.2.7 P9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后,在纯音测试阶段在时间窗600-1000 ms晚成分在Fz、Cz和CPz点大约在900 ms均出现一个差异波形,但在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的过程中却没有出现这个晚成分波形,如图4所示.其中Pz点差异最为显著,t(1,6)=7.011,p=0.090,p<0.1。

图4 Fz、Cz、CPz点晚成分(600~1000 ms)差异波

3 讨论

3.1 行为数据讨论

行为学实验结果对纯音识别的正确率是50%,说明本次参加实验的被试全部为阴性组,即没有在Notch noise刺激下出现听觉负后像现象。

3.2 脑电数据讨论

3.2.1 静息脑电前后功率的讨论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之后,静息脑电α波和β波的频谱分析在Fz、Cz、Pz、POz、Oz均出现了显著性变化,说明1小时的Notch noise对于大脑的影响是明显的,虽然这些被试在参加实验的行为数据中都为阴性组被试,但是在脑电实验阶段大脑的静息脑电在Notch noise持续长时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

3.2.2 MMN的讨论

持续听1小时的Notch noise之后,被试在后期oddball范式中500 Hz和700 Hz的纯音阶段,Fz、Pz、Cz、Oz、POz、FCz点依然出现了MMN(150~250 ms),说明1小时的Notch noise对被试纯音的识别的影响不大,也可能是本次参加实验的被试全部是阴性组(实验前行为数据结果),本身对Notch noise不敏感的原因。另FCz点的MMN比其他5个电极点的时间窗口有所提前,可能是因为前额叶对Notch noise的加工更活跃。

3.2.3 其他脑电成分

P1、P2、P300、P6、P9均在Pz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z点在后枕顶位置,是与听觉有关的中线位置电极点,说明1小时的Notch noise和纯音听觉信息都对被试产生了影响,其中P6和P9两个晚成分出现了显著差异,晚成分表明了情绪的变化,说明声音信息1小时的Notch noise作用之后对被试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Notch noise是产生听觉负后像的条件,虽然本次实验所有被试在行为实验阶段均表现出阴性组,但是后期1小时的Notch noise Pz点在这些脑电成分上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说明1小时的Notch noise还是对被试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情绪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听觉负后像与耳鸣有一定关系,故本次研究结论表明持续的Notch noise与耳鸣在个体情绪这个心理层面产生一定影响,这为耳鸣患者心理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向。

4 结论

1)Notch noise是听觉负后像产生的条件,但不是每个个体在其作用下都会产生听觉负后像;

2)持久的Notch noise并不会影响个体对于oddball范式中刺激的知觉;

3)持久的Notch noise与耳鸣有一定联系,对个体的情绪等心理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纯音脑电静息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单频刺激声听觉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