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书橱

2022-06-24 23:52邱俊霖
润·文摘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橱读的书竹简

邱俊霖

古人读书有很多妙招,无论是独观大略还是熟读精思,都是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全神贯注地将自己的思绪带入字里行间,这也是一种享受。下面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

话说孔子到了晚年的时候喜欢上了《易经》,而且为《彖》《系》《象》《说卦》《文言》等篇目編排了次序。

为了把《易经》研究透彻,孔子将其认真研读了很多遍。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纸张还没有出现,书籍都是写在竹简上,然后用牛皮绳子编联起来的,这就叫作“韦编”。像《易经》这样的巨著自然是由许多竹简编联起来的,所以其规模相当宏大。孔子来回翻阅,最后将连接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多次,后人将其称为“韦编三绝”。

“三”自然不是确指,而是代指次数多。即便读到了如此地步,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能够再多给我几年时间,我就可以把《易经》的文字与内容理解清楚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除了熟读书本内容,还必须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孔子就指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书中内容的意义,甚至会陷入迷茫;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最终也会一无所得。这是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南史·陆澄传》)

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陆澄的人,他勤奋好学,读的书也非常多,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为博学之人。然而,陆澄读的书虽然多,却鲜有个人勤修与著述,空有一肚子的学问。比如他读《易经》,读了三年还不明白里面的文字意思,到了晚年,陆澄又想给此前刚灭亡的刘宋王朝编撰一部《宋史》,结果琢磨了很长时间都无从下笔,最后竟然没有编成。当时一个叫王俭的文学家便调侃他说:“陆公真是个行走的书橱呀!”意思是脑子里记了特别多的书本内容,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呀!

苏轼曾经安慰过一位落第的秀才,并告诫他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经典的书一定要多读一读,还需要进行深刻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猜你喜欢
书橱读的书竹简
六一儿童节, 我们来荐书
爸爸的书橱
韦编三绝
书橱
韦编三绝
书橱女巫的等候
书橱女巫的等候
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