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行 羽化登仙

2022-06-25 22:40刘仁慧
理财·收藏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画像莲花图案

刘仁慧

棺是用來装殓遗体的一种葬具,使用历史久远,多为木料制作而成,亦有金属、石材等材质,但数量相对较少。单以石棺而言,有文献记载它最早的使用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史记·秦本纪》云:“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 ,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这一段话是目前有关石棺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说明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用石棺丧葬的情况。就目前考古发现来看,石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多有发现,西北和东北地区亦有少量发现。到了汉代,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石棺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画像石棺一般由棺身和棺盖两部分组成,棺身为长方形,由前后挡板、左右侧壁板和底板组成。棺身及棺盖四周多刻有世俗生活、神话传说、仙道人物、日月星辰和孝子故事等。

北魏线刻升仙石棺的概况

开封博物馆藏的这具北魏线刻升仙石棺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前海资村(今向阳村),长205厘米,宽74厘米,高90厘米,由棺盖和棺身构成。棺盖上部断裂,略有残缺。棺身保存完整,图案刻画清晰。棺身呈头宽尾窄的梯形,与汉代常见的长方形石棺有所不同。这种头宽尾窄的棺制,是流行于鲜卑墓葬中的样式。目前洛阳地区已经发现的北魏石棺,形制基本上都延续了鲜卑的头宽尾窄的特殊制式。北魏线刻升仙石棺的这种形制也表明了石棺主人鲜卑人的身份。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又称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也包括姓氏改革、丧葬制度改革。孝文帝诏“近洛之人,悉可归骸邙岭,不得就茔恒代”。自此,邙山“长陵之域”“景陵东阿”成为北魏皇室贵族的聚葬之地。在汉化的过程中受到汉族厚葬风俗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高等级的墓主人为了显示他尊贵的身份常采用极尽奢华的画像石棺。20世纪以来,在洛阳地区发现了几具石棺,有素面石棺和画像石棺,其中画像石棺的内容主要为孝子图和升仙图。但是由于当时时局混乱,加之盗掘猖狂,所发现的石棺多已流失。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北魏画像石棺的资料,主要有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肯特斯博物馆的孝子石棺、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的元谧石棺、藏于洛阳博物馆的升仙石棺以及藏于开封博物馆的线刻升仙石棺。

北魏线刻升仙石棺雕刻技法和内容

开封博物馆藏北魏线刻升仙石棺保存完整,图案清晰,石棺上精美的线刻画像是研究北朝时期绘画和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石棺棺盖断裂,上部略有残缺。石棺使用减地平雕阴线刻的技法雕刻,在棺盖和棺身四周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图案,表现了墓主人夫妇在方士羽人簇拥下徐徐升仙的场景。

石棺棺盖上刻有云气纹(图1)。石棺前挡板刻仙人驾朱雀,一人乘骑于朱雀之上,朱雀双爪张开呈欲飞之势(图2)。左壁板刻男主人御青龙升仙图,其中两位引导羽人持莲居前,一位朝前观路,一位引首回望,做引导状,其后跟随青龙,男主人乘龙而飞,一手持法扇,一手结印,为汉人世家装扮,青龙后方是一位手持扇的仙人导护(图3)。石棺后挡板刻一名武士手持利刃,御玄武(图4)。右壁板刻女主人乘白虎升仙图,图中同样有两位羽人做引导,女主人一手持法扇,一手持莲,白虎后方是一位仙人导护(图5)。男女主人周身云气围绕,四方画像下方山林密布。石棺整体厚重大气,制作精美而不乏严谨法度,画面线条细腻,柔和舒畅,人物造型生动,动物栩栩如生。

北魏线刻升仙石棺反映的时代特点

在北魏线刻升仙石棺上装饰有莲花图案,其中左侧壁板上两位引导羽人手持莲花,右侧壁板上女主人一手持法扇,一手持莲。除此之外,在目前发现的其他北魏石棺上,也有刻画莲花作为装饰的情况。莲花图案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就有莲花装饰,如现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对莲鹤方壶,壶冠即制为双层盛开的莲瓣式样,设计巧妙。魏晋时期莲花图案的盛行是与佛教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下令建造佛像、佛塔、佛寺、佛窟等,佛教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在佛教的装饰艺术中,莲花是佛国净土的象征,比喻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是佛教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因此莲花形象在画像石棺上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填补画面空白而随意勾勒的,而是包含了佛教的象征意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墓主人的衣着为汉人世家装扮,这反映了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族人对汉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孝文帝时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服制改革也包括在内。《魏书·高祖孝文帝纪》载,太和十年春,“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同年夏,“始制五等公服”。随后,服饰改革向民间推广。石棺上墓主人的汉式装扮,也正反映了北魏迁都洛阳后改革措施是得到落实的。

升仙题材是人们在对死亡恐惧的基础上幻想出来的情景,战国中晚期神仙思想开始发达,到了汉代,茫然的灵魂升天思想逐渐固定为升天成仙的形式。在汉代墓葬中,无论是墓室壁画,还是画像石棺上的图案内容,很多都反映了汉代人死后想要升仙的愿望。升仙思想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顶峰。至道教建立,发展到葛洪时,创建了较为系统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北魏时期道教取得了政治上的合法地位,其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北魏线刻升仙石棺,是对汉代画像石的模仿,是在汉代思想的指导下,对汉文化传统的一种恢复。

结 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文化和艺术大发展的时期,石棺材质易于保存,图案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丧葬的习俗和思想。开封博物馆藏的这具北魏线刻升仙石棺传承自汉晋文化,纹饰繁复、绮丽,表达了墓主人想要在死后升仙的美好愿望,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这具石棺不仅反映了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也说明了宗教艺术和世俗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北魏时期这一段特殊的历史风貌。

猜你喜欢
画像莲花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像
莲花岛再见
画像
莫尼卡的画像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
让莲花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