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逻辑进路

2022-06-25 22:38白海燕付聪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爱党决议

白海燕 付聪

摘 要: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及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准确把握《决议》精神赋能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逻辑,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而“知党”;需要精准把握《决议》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逻辑,依据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培养“爱党”情感;需要深入把握大学生对《决议》精神的接受逻辑,引导大学生“知党”入脑、“爱党”入心、“忠于党”入行。

关键词:《决议》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知党、爱党、忠于党

《中共中央关于黨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遵循。深刻领会《决议》精神,将《决议》精神及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深刻把握《决议》精神的核心要义,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在推动《决议》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教学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落在实处。

一、知党:《决议》精神赋能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逻辑

(一)《决议》是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赋能人生观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苦难辉煌奋斗历史的党。百年党史中涌现出无数勇立潮头、为国为民的青年志士,他们勇挑时代重担,在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中实现人生价值。党史中的青年英雄群谱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学习和追随的榜样。《决议》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大课,也是引领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鲜活教材。

(二)《决议》是信念教育的精准教材,赋能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坚定信念、永葆初心的党。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人民立场不负人民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经历挫折中愈加焕发生机活力,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决议》是展现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大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精准教材。

(三)《决议》是素质教育的高能教材,赋能道德法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坚强能力的党。《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对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表达。《决议》可以有效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中国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爱党:《决议》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逻辑

(一)《决议》精神融入“思想”主题,讲出信仰之爱

1.党之青春力量。结合教材第一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为切入点融入《决议》精神。纵观党的历史,是一批心系民族危亡的热血青年在上下求索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展现着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青春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蕴含着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青春力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青春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奋发有为、为攻坚脱贫矢志奋斗,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团结奋斗,为科技创新砥砺奋斗,充分展示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青春力量。引领青年学生了解百年党史上一代代杰出青年的感人事迹,激发青年学生将青春融入党的奋斗伟业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厚植学生的爱党情怀。

2.党之真理信仰。结合教材第二章,以“坚定信念信心”为切入点融入《决议》精神。首先,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找到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间正道。其次,讲清楚党的伟大历史成就的历史逻辑。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最后,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逻辑,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制度优势,让青年学生在切身感受中理解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唤起青年学生的信仰之爱。

3.党之性质宗旨。结合教材第三章,以“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切入点融入《决议》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纠“四风”,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反腐行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底,赢得人民忠心拥护。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民众对各级政府的满意度都保持在70%以上,其中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更是高达93.1%。该中心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政府在公共服务、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等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赢得了民众的认可。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融入《决议》精神,讲清楚党的“三代表”和“三个从来不代表”,讲清楚我们爱的“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一教学重点,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教学难点,升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

4.党之价值追求。结合教材第四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融入《决议》精神。重点是把握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历史脉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的统一性,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社会共同意志和磅礴力量的精神纽带的道理。20世纪末,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满足人民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强烈诉求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業、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开拓、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的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历史脉络中梳理,才能让青年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既不能回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从而获得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涵养对党的信仰之爱。

(二)《决议》精神融入“道德”主题,讲出由衷之爱

结合教材第五章,以“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为切入点融入《决议》精神。以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讲清楚革命道德的重要内涵和时代价值。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用公而忘私的生命品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用贯通天地的“大无”“大有”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赢得了超越意识形态之争的世界人民的广泛称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以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奋斗历程诠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以“不搞特殊”的干部家风彰显了领导干部处理公私关系的人民情怀,对公私之辨给出了旗帜鲜明的响亮回答:“心里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惧生死、战功赫赫,但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低调奉献,坚守为国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管是人民总理还是县委书记抑或普通党员干部,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他们彰显的道德风范可以催生青年学生心中对社会主义道德弘扬者的由衷之爱,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三)《决议》精神融入“法治”主题,讲出理性之爱

结合教材第六章,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重点讲清楚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而我们贯彻宪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就是党的领导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才能保障宪法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民主集中制等原则的实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其本质是政治组织,党依法办事;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党和法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不能简单比较。但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要引领青年学生理解法治思维的正当性、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引导他们树立法治思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而不断提升法治素养,用法律的理性培养对党的理性之爱。

三、忠于党:《决议》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接受逻辑

1.入脑:因理论透彻而入脑。青年学生要从“知党”的认识,生发“爱党”的情感,落实到“忠于党”的行动,需要透彻的理论引导。理论透彻才能说服人。根据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授课,这样才能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决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立足青年学生对理论的深层次需求,在以学术讲政治方面下足功夫。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讲出“理论”,遵从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党的百年奋斗的民族复兴主题、四个历史时期、伟大历史成就讲清楚,把党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的实质讲清楚。基于厚重历史底蕴、大历史观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的回答,一定能够以历史逻辑的厚重、理论逻辑的透彻和现实逻辑的有力被青年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引导他们知党、爱党、向党、忠于党、跟党走。

2.入心:因情感真挚而入心。青年学生建立“爱党”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讲出真情。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夸张、夸大的情感展示有表演之嫌,他们更乐于接受课上课下一致、课内课外统一的教师言论,所谓“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决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只有真正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凭着对“我们成功的经验”的真懂,凭着“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真诚,凭着对“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信,才能讲出由衷的爱党之情,才能被青年学生接受。

3.入行:因责任担当而入行。青年学生知党、爱党、忠于党要通过行动来体现。看清了“我们从哪里来”,明白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也就真正明白了“我从哪里来”,明白了自己如何能够成功,明白了“我”永远离不开时代、离不开党。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青年学生就是未来的接棒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民族复兴,我在努力”,以实际行动为党担当,就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由衷的心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陈禹同.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高[EB/OL].(2020-07-31).http://www.cssn.cn/hqxx/202007/t2020

0731_5163886.shtml.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研究”(编号:2019SJGLX539)

作者简介:白海燕(1968— ),女,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付聪(1995— ),女,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爱党决议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听红梅赞歌,闻警钟长鸣
加强党史教育让学生知史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