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价值建构

2022-06-25 11:37吴青蔚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集体记忆城市文化民族精神

摘要:《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一脉相承,讲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故事,以千百年来不变的自然叙事为脉络,看沿岸的众生百态,观国家的历史变迁。这两部纪录片的拍摄时间间隔20年,这20年也是国家高速发展的20年,是民生巨变的20年。《再说长江》是对《话说长江》的补充与再塑造,其中体现出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变迁构筑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自强的家国精神。两部作品以空间叙事为主线,通过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历史建构作品的主线脉络,同时关注沿岸民生。文章以两部作品中描绘成都的《成都漫步》及《水润锦官城》两集为例,对比这两部纪录片,试图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阐述其宏大叙事背后反映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方式。

关键词:长江;城市文化;文化内涵;民族精神;集体记忆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232-03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是两部相隔20年,以长江周边地理和人文为主题的纪录片。从1983年到2004年,受长江滋养的中华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录片承载着文化与情怀,1983年的《话说长江》让中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依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视角,增强民族自信。而2004年的《再说长江》则是对《话说长江》的补充与升华,在追溯历史的同时,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民族精神。对比两部影片,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纪录片所承载的历史进程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一、历史悠久的成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因为不同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至今仍保留着异彩纷呈的饮茶习惯和风俗。中国茶叶的起源地可追溯至四川,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益州(四川古称)川谷山陵道旁皆为茶树”,可见当时四川已经非常广泛地栽种茶树了。秦汉以后,历代巴蜀人不仅创造了茶的物质文化,还产生了有关茶文化的精神成果,如诗、词、曲和小说等,使巴蜀茶文化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59年,在成都居住的王褒在《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述,这是世界上最早最明确的饮茶记载。

千百年來,成都这座城市一直浸润在茶的清香之中,四川茶馆素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尤以成都为甚。在老成都文化中,茶馆文化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文化之一。《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遍布街头巷尾的茶馆是成都独特的风景和民俗文化的标志,在《话说长江》的第六集《成都漫步》与《再说长江》的第九集《水润锦官城》中都有对成都茶馆的叙述。

成都人喝茶讲究“休闲”二字,泡茶馆是成都独特的市井休闲文化,小木桌、竹靠椅、盖碗茶、老虎灶、紫铜壶以及茶博士皆是成都茶馆特有的风格。在成都的一些旧街老巷,一些老茶客仍是喝着盖碗茶,嗑着瓜子,抽着叶子烟,三两个人凑在一起“摆龙门阵”,自得其乐。茶作为成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已深深嵌入人们的生活轨迹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成都的茶馆里喝茶,不仅可以欣赏到四川清音和评书、地道的川剧绝活,还能领略到精彩的茶艺茶技表演。成都茶馆在继承悠闲本真的生活气息的同时,也注重与时代接轨,让成都茶文化得到绵延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二、《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解说词文本风格和表达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按照长江所流经各个城市的地理顺序展开空间叙事”[1],二者内容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其中的解说词文本风格和表达样态却有所不同。在呈现中国本真样貌的同时,也阐述了不同年代的文化内涵与纪录片作品的风格和特色。

(一)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文本风格对比

《话说长江》的第六集《成都漫步》与《再说长江》的第九集《水润锦官城》都是记述成都这座城市的,两部作品分别以城市现状的宏观视角与普通人的独特经历为切入点,描绘了成都最具风土人情、承载着成都城市文化的茶馆。

拍摄于1983年的《成都漫步》指出,“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远在公元前316年,它的名字就叫成都了”,“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是有名气的,成都人喜欢喝茶,而成都茶馆的数量之多,恐怕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茶馆是成都人民休息的好地方”,“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条件反射吧,有的人还专找茶馆中的一席之地,闹中取静,做个好梦,睡个好觉”。解说词反映出成都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民众基础非常高,茶已深深烙在成都市民的生命中,成为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为了提升供应茶水的效率,茶馆总结出“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经验——“这位老师傅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浪费,就不可能提高效率”,生动讲述了茶馆老师傅的烧茶技艺。而“射程多远,范围多广,全凭手腕工夫。不射则已,一射准保无误,而且不溅水花”,则描述了续水时茶馆伙计犹如杂技表演般的高超技艺,展示了茶馆伙计的独特绝活。

2006年拍摄的《水润锦官城》则叙述,“在成都,茶馆也许是最能体现传统韵味的地方”,“一碗清茶,包含了成都所有的生命颜色和时间痕迹”。茶馆就像是成都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反映出成都的特色文化。“除了招呼前来喝茶的游客和街坊,宋仲文每天要做的事主要是用诗话的方式,讲述成都的历史和呼吁宽巷子的保护”,“有人形容‘茶馆就是一座浓缩的成都’,也有人说,就是要置身于这些狭窄、老旧的巷子里喝茶,才算真正贴近这座城市”。解说词娓娓讲述了成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和成都人对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与喜爱。

通过对比解说词可以看出,《话说长江》是从宏观功用的角度介绍茶馆的历史和传统技艺,而《再说长江》则更加透彻地表述了一杯清茶中所蕴含的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二)解说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表达

《成都漫步》与《水润锦官城》这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所体现出来的叙述差别,源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国家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时,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类的作品形式,是直观展现中国壮丽河山及人文风景的艺术形式,宏观大气而又接地气的解說风格能够更好地激发民众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身份认同。《成都漫步》中的解说词简洁凝练地阐释了人们赋予成都茶馆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是喝茶休闲的地方,还常常成为文化娱乐、劳作休憩和政商集聚的好去处。茶馆只是一个地标,但真正让它活起来的是里面的人。拥有绝活的茶馆师傅,以及多样化的前来饮茶的顾客都使茶馆充满活力与生机。解说词便也顺应其特点,运用风趣生动的文字对其详尽地描述和渲染,让观众能够通过生动传神的解说词感受到茶馆的符号属性与文化内涵,体味茶馆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感受其深深浸透在成都这座城市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进入21世纪,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民生欣欣向荣,文艺作品创作愈发规范,纪录片中的解说词风格便也更加专业化、文艺化,更加细致入微。同时也能让人们明显地感受到,21世纪的中国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讲述人文历史的同时也尽情地将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理念娓娓道来。

《水润锦官城》以说书人在茶馆中讲评书的场景开篇,再现《成都漫步》茶馆中说评书的场景,通过20年来成都人并未改变的习惯承接两部纪录片的内容,在讲述茶馆说书悠久历史的同时,也反映出文化的血脉传承。相较于《成都漫步》关注茶馆本身,《水润锦官城》则更加关注其中普通人的命运。从一位祖居成都的茶馆经营者讲起,以他与茶馆的故事呈现成都茶馆的历史文化脉络。细腻的解说词将成都茶文化悠久的历史穿插在成都历史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诉说着自古以来成都人与茶的不解之缘,以及古老茶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交融,使人们深切感受到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和传承古老而鲜活的特色民俗茶文化的情韵至深。同时,纪录片中展现的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将茶文化具象化并浓缩于一个空间之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成都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体味到了成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一座茶馆到一碗清茶再到茶与人,这两部相隔20年的纪录片以不同的视角记录着相同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通过宏观渲染与细节陈述,不仅展现了成都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更是贯通了中华民族人文历史厚重的文化脉络。

三、《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文化内涵展现与价值建构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2]。可见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思想精神力量与重要依托。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迎来改革开放,国家日新月异、蓬勃向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环境为纪录片的发展奠定了大的方向。同样,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对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

讲好中国故事,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在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仍然需践行的目标。而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民族文化的赓续兴起更是时代重任。当时的电视纪录片是以现实为依托,经过艺术化的手段,在保留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展开叙事的一种艺术手段与传播形式,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纪录片以视频和解说词结合的形式在当时不仅极为吸引眼球,也使观众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事实上,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展现中国的自然地理,能够使观众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辽阔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人们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发展现状、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所建构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化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外有益文化的输入,对于国内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话说长江》作为一部中日合拍的纪录片,其创作理念和制作方式结合了两国电视艺术制作之长,拍摄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其质感有了较大的变化,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也更加和谐自然。

此外,解说词还处处体现着文化内涵。两部作品中记述成都的两集《成都漫步》与《水润锦官城》中,便有从竹丝瓷胎、蜀绣到茶馆,从武侯祠、汉昭烈庙再到都江堰的记述,从民族工业、人文历史及文化遗产出发记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化。竹丝瓷胎的记述中展现了景德镇的瓷器文化与竹文化,武侯祠与汉昭烈庙的记述则在讲述三国历史的同时将茶馆中的说书文化融入其中。这种不同形式文化间的相互联结与影响,交织成一张贯穿古今的文化网络,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脉络。这样的记述方式贯穿了两部纪录片,无论是通过宏观视角的描述,还是从个体看变化,两部纪录片都在通过最本真的记述,向人们展现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核。

(二)话语变迁与价值建构

在《再说长江》的筹备初期,其主旨便已明确,即“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因此《再说长江》是《话说长江》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是对长江流域文化的再记录与再创造。

一个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源于人民的集体记忆,而一个国家的精神建构则源于人民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茶馆是成都历史文化的见证,一座座茶馆中承载着无数成都人的回忆。《话说长江》更倾向于集体记忆和茶馆宏观功用的建构,而《再说长江》则更加注重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如果说一座座茶馆见证着历史,那么一杯杯清茶便是成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记录着成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变迁。

“从‘话说’到‘再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望和时间的变迁,也体现着纪录片本身历史演变的轨迹与两个时代之间的互动”[4]。两部纪录片互相补充,《话说长江》中对长江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宏观描述,便于民众对长江沿岸的初步了解,通过壮美山河激发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话说长江》创下了40%的收视率,这项收视纪录至今都难以打破,也成功为民众塑造了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集体记忆,使民众认知中长江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刻。《再说长江》经常把《话说长江》中的画面和20年后即21世纪初的画面作比较,尽管描述视角不同,却能通过画面中背景环境、人物形象甚至拍摄画质的强烈对比,突出20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由于受众有所重叠,其中建构的集体记忆再次被唤醒,融入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今昔对比,也更加能够体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了民族精神的价值建构。

四、结语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无疑是纪录片史上的两座丰碑,也是国家文化的视觉化体现。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不仅能比较其拍摄手法与内容呈现方式,同时也能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成就。在对比中也能看到两部纪录片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即记录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其中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正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郭珂静.长江系列纪录片的话语变迁与价值构建[J].当代电视,2020(3):100-102.

[2] [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1.

[3] 郜扬.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创作理念与风格之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104.

[4] 席甲栋.《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解说风格的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180.

作者简介 吴青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传播。

猜你喜欢
集体记忆城市文化民族精神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网红”微博广告研究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新闻社群的“情怀”策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