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学城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6-26 14:38李奕霏
学会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建议

李奕霏

[摘 要]西部科学城分属的管理机制有其特殊性,既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又有别于普通高新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同时跨越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现实导致目前成都、重庆两地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信息互通、高新技术产业互补、科技要素流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形成相互协同、稳定透明的一体化体制机制,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和牵引机制。对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成立西部科学城领导小组;在产业布局上推动错位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同城化进程;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将政府引导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形成密切合作、有序竞争、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西部科学城 体制机制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2)06-004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1],特别指出要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建设西部科学城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棋子”,是确保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西部科学城跨越两个不同省级行政区,导致成渝两地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信息互通、高新技术产业互补、科技要素流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相互协同、稳定透明的一体化体制机制,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和牵引机制。因此,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化进程、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对于高水平建设西部科学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上看,科学城的雏形是各类高科技产业园区,由部分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率先设立。科学城以高新技术研发和高科技产品集聚生产为主要特征,不仅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成为加速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国內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他们的前期探索为西部科学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西部科学城发展机制是产业创新发展的行为准则,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其价值是产业园区主体与客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效果对应关系,从不同角度对西部科学城政策的价值维度进行分析,使制定的政策具有靶向性,以形成方向明确、内容丰富、层次合理的政策体系。

一、西部科学城发展机制现状

西部科学城由成都、重庆两地共建,其中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总面积为2580.5km2,由“一核四区”构成,“一核”为成都科学城,锚定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四区”包括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成都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3-4]。“一核四区”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区域范围1198km2,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发挥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5-6],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先进制造500亿级、大健康和高技术服务2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7]。

西部科学城辖区涉及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城市,分属的管理机制有其特殊性,既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又有别于普通高新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同时跨越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现实导致成渝两地在协调产业发展和布局、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西部科学城已经转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这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妥善协调各级行政部门关系、强化统筹管理能力是协同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本保证。西部科学城已出台的人才、建设和投资创业政策主要是提供物业、房租补助、资金补助等“优惠”,但在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营造创新创业生态,降低科技创新成本等进阶性服务政策方面较为欠缺。另外,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融合度不高、政策支撑力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理想[8],现有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二、西部科学城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体化机制协同性不强

西部科学城囊括了川渝两地多个地级城市,政策覆盖、资金扶持、用地保障、项目布局等政策引领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均显不够。城市之间产业功能分工协作不够,公共资源信息互通、工作互联、资源互享水平、不高,产品低水平、同质竞争激烈,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西部科学城同城化发展。

(二)人才流动机制灵活性不够

西部科学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政策不统一、地区引才政策不同、人才流动政策不配套、薪酬制度不合理,导致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才是西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使原始创新成为科技洼地的重要因素,西部科学城亟须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优化布局,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市场红利”释放“人才红利”,建立体制内外相互贯通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公共服务机制标准化不高

公共服务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风向标,是招商引智的名片,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现。建立统一的高标准公共服务机制,是实现区域公共服务高质量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将有力推动西部科学城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科学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状况不平衡。随着西部科学城纵深发展加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愈加突出,区域之间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三、促进西部科学城发展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西部科学城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重大任务,既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构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保证科学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相互协同、稳定透明的一体化体制机制

尊重科学城区域各自利益主体,构建兼顾各方利益、发挥各地产业优势的包容性发展机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

1.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由国家部委和川渝共同参与的西部科学城联席会议,全面负责西部科学城的协调推进,构建依法共治、政策共商、信息共享、创新联动的合作发展机制,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消除阻碍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建设统一大市场,创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西部科学城模式”;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投入。

2.优化动力机制

一是加大政治推力。加速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性职能转变,构建公平有序、优势互补、共同富裕的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土地开发管制、重大设施布局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配置效率高、制度体系完善的资源配置核心。

二是引进市场推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总部经济;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办法,发挥好市场主力军作用;提高优质企业在西部科学城的落户比例,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成都、重庆对周边城市的直接辐射效应。提升技术推力。

三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原创技术发明和高新科技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国际化人才,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打造若干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3.完善一体化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制定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划,对执行情况监督考核,定期召开一体化联席会议,协商公共事宜。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立多边合作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基金,建立动态更新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库,打破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的“数据孤岛”。

三是实施需方补贴机制。以现金补贴或凭券享用代替补贴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增強公众选择基本公共服务自由度,激发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竞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绩效。

(二)建构互利互惠、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

1.借助5G与大数据技术,建设大项目产业合作平台

打破地区、部门、层级的信息壁垒,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数据信息与基础设施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动力,深化5G与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构建跨区域、多领域、多层面的大数据项目合作平台,推进大项目在大数据共享平台上实现产业合作。

2.建设科技创新圈,打造区域科技生态

成都、重庆是科研力量较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较多的地区,成都、重庆还是西部地区制造业最发达、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要借助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加强成渝两地合作,鼓励不同区域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区域横向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提升区域整体科技竞争力。

3.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跨区域国际产能合作

成都、重庆许多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项目引进、产业合作、人员流动等方式,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成为创新要素汇聚地,推进补链延链承接,实现“成链条”“成集群”承接产业转移,快速融入“一带一路”,获取政策红利。

(三)建立全覆盖、满意度高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1.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运用智能化方式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资格协助认证效率,加快推进西部科学城各地社会保障关系准确、快速转移接续;推进完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联动机制,构建共同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社会风险的机制;探索执法联动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向城市群协同治理转变,形成全覆盖、高便捷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

2.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文化共享水平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率先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点,推进世界级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多层次文化供给,推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建设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合作效能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资金、数据、技术、人才优势,营造多元供给、良性竞争有序局面,激发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创新活力。遵循便利、规范、创新服务原则,建设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建立区域利益争端处理机制,成立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打造有序竞争的营商环境和透明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周跃辉.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西部科学城[N].成都日报,2020-06-10(03).

[2]雍黎.构筑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N].科技日报,2020-10-09(07).

[3]吴怡霏,李颖.成都最创新“产区”的高能密码[N].成都日报,2021-07-30(03).

[4]李颖,李霞.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引领西部、辐射全国、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阵地[N].成都日报,2021-07-26(03).

[5]吴怡霏.成都新区加快建设4大功能区[KG*2]重塑产业经济地理[N].成都日报,2019-09-24(03).

[6]冯维彦.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圈内企业的影响[C]//202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2021:59-62.

[7]杨艳.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建成“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J].重庆与世界,2020(10):34-37.

[8]刘超.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8.

[9]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1176号)[Z].2016.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