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浅思

2022-06-26 13:29田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渗透路径审美教育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并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无论是作品的意境还是歌曲内容,都蕴含着强烈的美学因素,都能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表现力进行正确引导。本文将站在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的角度,对现如今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研究审美教育渗透路径,希望能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和美学教育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音乐学生的美学素养。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教学现状;审美教育;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7-067-03

【本文著录格式】田敏 .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浅思[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7):67-69.

在高校聲乐教学中,对一首声乐作品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还需要他们能对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体会,如此才能让歌声饱含情谊,才能充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这样讲,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是培养学生美学素质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现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审美教育给予足够关注,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声音技巧的训练上,审美教育并未得到有效实施,这也导致高校学生的声乐训练难以做到神形兼备,重技术而忽视了音乐最本质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对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意义显著。

一、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声乐作品一定蕴含着一些情感因素,如此才能保证作品有血有肉、饱含深意。因为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所以声乐专业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定要融入的情感因素才能让声乐演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为听众营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世界。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声音都相对干涩,很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观众听起来也无法动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并没有做到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统一,过于重视演唱技巧而忽视了作品的情感因素,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所以只有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才能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发挥出审美教育的最大价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使他们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能做到情感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在深入理解声乐作品背后情感因素的同时用高超的演唱技巧,为听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歌唱兴趣

声乐学生在练习发声技巧时普遍感到枯燥,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旋律练习虽可以帮助学生稳定声音位置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但在情绪的训练上不可避免地会有缺失,且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发声技巧,导致声音干涩。但将审美教育融合到声乐教学中后,就会为教学带来新活力,它让发声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对于该项技术的掌握和认识从理性上升到感性,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歌唱兴趣,让他们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实现发声技巧的提升。

(二)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当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整合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水平也大有益处这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才能为学生做出更好的示范,教师的综合素质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在其背后都有故事情节,这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普及,帮助学生强化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应从审美能力的提升入手,加强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最终推动声乐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当前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学校对声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学校将声乐教学简单地看成学习音乐技能的课程,甚至有的高校将声乐教学作为一种调节性质的课程,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教学意识与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因此我们很难借助声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美学熏陶。

(二)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

个别学校对于该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性不强,一些声乐教师继续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也枯燥乏味,因此很难吸引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了解有偏差,如在作品的选择上不够准确,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只能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使得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神情涣散,作品的演唱打动不了自身,更无法带给听众美的享受。如果不能积极改变这一现状,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缺乏认识与兴趣

兴趣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如果兴趣不浓,那么教学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审美教育将会变得越发困难。现如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这都导致学生对美育失去了应有的认识,既缺乏内在兴趣,又缺乏外在自我因素调节,所以审美教育在渗透过程中举步维艰。

三、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审美教育

高校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能充分认识到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教学资源,确保声乐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其次,高校要重视审美教育课程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对学生发声技巧和呼吸技巧等的训练,也要渗透必要的美学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美的本质,不断进行思维的发散,最终达到强化心理素质的目的;[1]再次,高校也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声乐教材,教材是进行声乐教学和审美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声乐水平,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美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在享受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声乐事业在国富民强的背景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同时社会民众对高校的声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倘若教师不更新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声乐教学质量提高起到反作用,也就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师积极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声乐理论学习,以过硬的专业素质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在培养他们扎实声乐理论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为听众呈现出更高水准的声乐演唱。这也要求高校声乐教师能主动参加培训,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要做好音乐审美储备的更新,以良好的审美体验熏陶和感染学生,带领他们深入体会美学价值。[2]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声乐练习曲目,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美并创造美,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能在练习声乐作品时深刻理解作品意境融并融入自身情感,确保声乐演唱神形兼备,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三)通过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3]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想要高质量地渗透审美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出声乐学科的美学价值,能利用每个声乐作品,使学习者亲身体会声乐。首先,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意境美,歌词乃声乐作品的最基本内容,同时是声乐作品情感表达的直接载体,所以声乐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且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在整首声乐作品中融入的情感色彩。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作者在填写歌词时使用了很多叠句和排比句,那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声乐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歌词进行反复朗读,同时要注意感情的流露和语气的委婉,真正透过歌词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4]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旋律上真正把握情感美。节奏、速度、曲式、调式调性等都是旋律的主要构成要素,正因为有这些旋律要素的存在,声乐作品才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才能让情感表达更加酣畅淋漓[5]。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具有很强特色的歌曲,让同学们能对声乐作品中的曲调和韵律进行深入体会,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整体基调,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展现出美好的情感。最后,声乐教师也要带领学生紧紧抓住声乐作品的意境,在充分理解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了解作品意境,如此才能保证在演唱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演绎出扣人心弦的歌曲。这也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能在了解作品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对作品展开想象,最终激发出内心的真挚情感,如此才能让歌声悦耳动听,打动人心。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学生才能逐渐树立审美意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于实践教学,应注重对审美的融合,让他们能在表演中把握声乐本身的内在含义,掌握其要表达的意义,以符合音乐背景的状态将作品更好地展现出来。表演时,教师应鼓励好学生,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每个声乐作品中“美”的展现形态。要从始至终地给予审美教学极大关注,达到声乐教学的内在要求。[3]

(四)加强声乐表演实践,为审美教育渗透提供舞台

声乐专业学生最终需要在舞台上呈现自己的所学,舞台也是声乐专业学生实现梦想和创造价值的最佳实践场所,为了在声乐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渗透,声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演实践训练,为审美教育渗透提供舞台,让学生能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完善的审美意识游刃有余地面对舞台。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舞台表演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声乐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表演中迸发出音乐潜力,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并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真正将声乐作品演唱得优美动听又饱含深情,最终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5]。声乐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声乐表演活动,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自信,并让他们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积累更多的舞台表演经验,不断提高声乐表演能力。

(五)改变声乐教学模式,为审美教育渗透提供保证

声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表现出了很强的特殊性,尤其是教学形式,通常为一对一或一对几,教师示范、学生模拟。[6]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思考,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制定出能渗透审美教育的详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一对一的授课更要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科学评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新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声乐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顽症进行彻底分析,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并科学设计解决方案,同时选择更为合适的练习曲目帮助学生克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并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来实现审美教育的逐渐渗透[7]。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也更加系统与规范,绝大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师都能按照要求编写教案,并在每节课的教案撰写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结果进行细化,同时在教案中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从源头上解决声乐问题。如此一来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却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且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案的撰写总结声乐教学的丰富经验:一方面,可以连续记录每个学生的声乐学习情况,进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建议与规划,从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找到更加可行的教师审美教育渗透路径,同时也可通过不断积累使之成为丰富的科研教材[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审美教育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找到新的方案,探寻新的方法,使用新的手段,努力把学生的声乐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进而逐渐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鼓励声乐专业学生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强化自身的美学素养,能对演唱曲目进行深层次的演绎和表达,最终带给观众更加具有艺术渲染力和情感号召力的声乐演唱。

参考文献:

[1]黄婷婷.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北方音乐,2014(10).

[2]黄进.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大众文艺,2014(15).

[3]纪丽民.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音乐大观,2012(11).

[4]周庆恬.《审美欲何为──从音乐的价值谈对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解》.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01).

[5]桑建良.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前沿,2006(11).

[6]邱昌杰.试论大学声乐教学的特点及其合理性[J].音乐时空,2013(06):122.

[7]李健.高师声乐课教学内容结构改革初探[J].黄河之声,2014(13):25-26.

[8]潘杰华.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应用[J].北方音乐,2016,36(04):116.

作者簡介:田敏(1993-),女,山西省交城县,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渗透路径审美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