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以潮州木雕为例

2022-06-27 08:14金子松潮州市金丽木雕艺术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潮州木雕技艺

金子松 潮州市金丽木雕艺术研究所

一、潮州木雕发展的历史脉络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昭宗年间任职广州的刘恂,在其《岭表异录》中,有三则有关潮州雕刻艺术的记载: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卷上);枹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锯。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刳而为履。当未干时,刻削易如割瓜;既干之后,柔韧不可理也。或油或漆,其轻如通草。暑月著之,隔卑湿地气,有力如杉木。今广州宾从诸郡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枕木履也。(卷中);枸椽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京辇豪贵家仃盘筵,怜其远方异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子竞取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胭脂,擅其妙巧,亦不让湘中人镂木瓜也。(卷下)这三则记载,说明在中唐时期,粤东潮循二州地方已有牙雕、木雕和瓜果雕的物品艺术,其中的“油画枹木履”,已是当年到广东当官者穿着的名产。以后历代志乘杂著均有记到潮州木履,而唐代的“油画木履”,可说是以后著名的潮州金漆木雕的最早的萌芽。

北宋时期,虽然出现精细的金漆木雕,但未普遍用于民居建筑和应用物,包括一些官宦人家府第。兴建于北宋英宗年间(1064年-1067)潮州城“许驸马府”,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代屡有修缮,至今仍保存着宋代的建筑格局和大量建筑遗物,如门簪,驼峰、卷云托等,均未发现有金漆痕迹。及至100年后的南宋乾道元年(1165),才传出了佛门寺庙有“金碧照耀,争务壮丽”的信息。事见《永乐大典》“潮”宇,卷5345陈余庆《重修州学记》。该文记当年潮州太守曾造在重修州学前,对郡丞姚某及其属吏说:“夫瞿昙(指佛门——笔者)以祸福渺茫之说,恐动流俗。其徒之居,金碧照耀,争务壮丽。陋则增修,坏则易置,若无其难者”。这段话在于指斥僧徒的奢侈,但“金碧照耀,争务壮丽”之语,可以理解为指包括金漆木雕在内的建筑装饰。唐末时期,除了曾出现如上述的精雕细刻和金油漆的木雕作品外,现仍可见的如开元寺里的唐代木鱼的雕饰,宋代铜钟悬梁“木龙”雕饰以及“许驸马府”的雕饰,都是简朴的。

潮州木雕的成熟期在明代。建于明初洪武二年的潮州府衙谯楼(镇海楼),其外走廊108个柱头雕饰有108只神态各异的木猴,是潮州木雕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清代是潮州木雕的完美和全盛期。在清代的前中期建造许多祠堂寺庙,仍保存较为完好,如揭阳古溪大宗祠、揭西钱坑鸣鸾公祠、揭西棉湖永昌古庙等的梁架木雕装饰、神龛、屏风装饰,已经综合运用沉雕、浮雕、圆雕、通雕等形式和技法表现复杂的内容。这也为驰名于世的多层镂通的木雕代表作品龙虾蟹篓的罕世奠定了基础。它是被誉为“木雕状元”的黄开贤的创作。同一时期兴建于汕头的大峰祖师庙(存心善堂),梁架上的木雕蟹篓也是他的创作。黄开贤是揭阳榕城人,他与林西科、谢国强同是清末民国初年潮汕地区著名木雕艺人。黄开贤与谢国强等人合作制作的揭西棉湖凤湖祠堂的木雕“七贤上京”等作品,人物生动,栩栩如生,牡丹多层镂面,玲珑剔透,俱称精品。上述诸人,是当时潮汕地区木雕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使潮州木雕艺术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清代中后期,潮州府所属各邑陆续兴建许多高墙大屋。据乾隆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广东年鉴》载:“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富贵之家,住屋必有家庙及书斋。”志乘所记述的潮汕地区建大屋大厦争夸壮丽这一风气,为潮州木雕艺术的全盛发展创造了条件。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经济衰落,民间建造祠堂庙宇减少,木雕用场不如清代广泛,木雕艺人生活困难,木雕艺术没有多大发展。

当代,潮州木雕艺术步入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走集体生产道路,有的办手工业合作社,有的办厂,还有的还成立工艺研究所,政府倡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政策,一些新文艺工作者参与工艺行业的工作,一些美术家给予指导,一些艺人被派遣参加进修,接受培训,开阔艺术视野。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如张鉴轩,陈舜羌等,他们个个手艺精湛,其作品也曾被选送往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展出,并获得国际造型和实用艺术铜质奖,使得潮州木雕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自50年代至70年代,祠堂寺庙虽不兴建,但木雕、石雕等艺术品都有出口生产任务,还有修复文物古迹,需要手工艺术,因此,这一时期,木雕艺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潮州木雕的文化承载

潮州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玲珑剔透、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其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同时潮州木雕也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艺术,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们的喜爱。

潮州木雕自古久盛不衰,流传至今当然离不开世世代代扎根在这片田园里的手工艺人的传承与发扬,大家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把美好的岁月都投身到潮汕木雕的继承与发扬中,有甚者,为雕刻艺术,倾尽一生心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手工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品是最有实力证明。

笔者创作的木雕作品《五福如意》选材密度高、质地细腻光滑的小叶黄杨木,适应当代中式装修入户玄关、电视陈列柜、博古架等处陈设欣赏,整体设计构图为如意造型,雕刻有五只蝙蝠,头部呈灵芝形,柄刻灵芝十六枚,寓意五福临门。以潮州木雕特有的镂通雕技巧,突破传统如意造型以及木材用料限制,以五只蝙蝠为“五福”,意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及善终,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作品《富贵长寿》构图上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健康长寿”的寿带鸟、“富贵吉祥”的牡丹花等具有传统寓意的花式图案。画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复杂:以厚重的山石为底,地坡上竹枝交错穿插,鸟雀或停歇枝头,或展翅高飞,牡丹花团锦簇,石榴硕果累累,好一派鸟语花香,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既蕴含传统题材寓意,又体现潮州木雕多层次通雕技艺之精湛,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这正是“合得厝人(业主)意,才是好工夫(手艺)”。不仅如此,更是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地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创作品,民间的福愿都在上面。这种原创性的作品,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手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而潮州木雕不仅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还把技艺做到了极致。位于潮州铁巷的己略黄公祠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被誉为木雕艺术的殿堂。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木雕体系之一。其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的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锯通雕、通雕、圆雕五种工艺形式。其中通雕最为卓越,它结合浮雕与圆雕的特点,多层次镂空雕刻。层次的多少,视材料的厚薄和雕刻技艺高低而定,少则两三层,多则六七层。

在构图处理上,潮州木雕不是模仿中国画,就是模仿戏曲舞台,其特点是在一个木雕面上将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同时表达出来,其叙述方式有所谓的“径路”(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处理人物活动的脉络)。由于多层镂空通雕的体积深厚丰满,物象重重叠叠,交错穿插,具有玲珑剔透的效果,所以它特别适合表现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场面宏大、景物丰富的题材。

这件《富贵长寿》运用高浮雕技法,高浮雕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高浮雕也可理解为一种下刀较深的平面阴刻,广义上说也是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

潮州木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决定了潮州木雕艺人们在选择创作题村时,会注重那些与民间文代、现实生活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内容,如象征吉祥如意的题材能够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传统的儒家故事又满足了人们对后代子孙的教育功用。这些富有寓意色彩和教代功用的木雕作品,出现在潮州木雕的任何具有实用性功能的构件上,使木雕既作为装饰图像丰富了日常的家居环境,也成为一种记录潮汕习俗与文化的物质载体。

三、潮州木雕的现状

潮汕木雕以通雕技术名扬天下,当然,其制作难度也是极大的。实现这一工艺的传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习投入历时久,见效慢,因此潮汕地区专门从事木雕工艺的民间艺人日益减少。同时潮州木雕也正遭受着产业化生产的外来木雕抢滩。另一方面,市场散落,专门从事木雕工艺的民间艺人不多,木雕成本高,制作难度大,难以大模生产,很难形成庞大市场。外销多于本地销售,传统工艺在本地发展市场狭小。据了解,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潮州木雕迎来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国内外订单不断,木雕市场供不应求,工人手头从不缺活。鼎盛时期,木雕厂的工人有300多人,还吸引了大批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人赴汕学艺打工者。后来,随着木雕厂解散,许多木雕艺人被迫转行,荒废了技艺。

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在过去,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大部分是以师徒方式来进行传承的,潮州木雕的传承方式也不例外。师徒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师傅传给徒弟,代代相传,而徒弟的工艺有深浅之分,且人数很是有限,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一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手艺一旦不吃香,就很容易被丢弃,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潮州木雕的传承方式,以扩大其传承范围,积极探索与院校接触,合作,争取在年轻人的心里种下潮州木雕,唤起他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为学徒们日后创造一个合适的,易于接受的创作环境。以及,更要给有恒心,有追求的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使之真正感受到值得坚守,鼓励其接棒创作,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行业,遵循自己的兴趣,而不是随大流,放弃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埋没自己的才华,为生活所迫,向生活低头,实现出他们作品价值,有回报,能够得到更多的欣赏和认可。

五、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的木雕工艺接受度在增强,但是只是接受作品,而愿意投入到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还是很少。加之现代媒体工具的增多,使得年轻人得到消息的途径太广泛,处在浮躁的经济环境里,使得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尝试快速营收的网络职业而没有耐心去深挖某一项技艺,这使得我们传统手艺越走越困难。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方式有千万种,而最有效的传承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争取到现代年轻的力量加入到这个行列来。在国家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大方向下,越来越多的媒体给予了传统手工艺术更多展示的时间和机会,现在出现了展示工艺的各种电视节目甚至电影。这里面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还是动漫产业,比如,最近很火热的国产动漫作品《雄狮少年》,这部动漫作品就是取材于传统的舞狮技术,讲述一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年轻群体的关注度极高。我们也可以借鉴,是否可以潮州木雕的发展历史为创作背景,来创作动漫作品,这样来点燃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认识与向往。利用数字化传播的方式扩大宣传力度,可以让人们更加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使其更好的得到传承和保护。

结语:潮州木雕悠久历史,是我们传统工艺的代表。它在传统工艺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同时代的特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本文从潮州木雕的历史,所承载的文化,以及以此为代表讲述了传统工艺的成成与保护。不论哪种发展方式,都要提高工艺者的雕刻技艺和素养,从新的传承角度去观察和发展,从而让工艺者的雕刻技艺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创作出更上乘的作品。

猜你喜欢
潮州木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木雕鱼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