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06-27 08:56冯金福
江西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测绘分类

冯金福,吴 霞,陈 龙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330038,南昌)

0 引言

测绘档案是指从事测绘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记录在纸张、光盘、磁盘载体上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信息的文件体系[1]。测绘档案记录了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和人文等基础地理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是国家的重要数据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测绘行业的升级转型,测绘生产单位不断革新技术手段,随之也积累了海量的、类型多样的测绘档案数据资料。传统测绘档案管理模式以人工服务为主,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标准和应用系统支撑,难以满足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3]。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对测绘档案进行高效管理,更新技术理念、转变工作模式成为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面临的重大难题。

本文在深入分析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制定了相应的测绘档案分类原则和提交规范,构建了测绘档案数据库和查询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规范入库,高效管档”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为规范化管理测绘档案和科学性设计档案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1 测绘档案现状分析

1.1 测绘档案特征

测绘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技术档案,以其多样的采集方式、数据结构、载体形式等特点表现出与其他档案的诸多不同。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测绘档案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特点。

1.1.1 数据量大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以每年25%的速度爆发式增长[4]。近年来随着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地理国情普查、数字城市等重大测绘项目的相继实施,测绘档案数据量愈发呈急剧增长趋势,产生了大量纸质和电子的测绘成果。尤其是倾斜摄影测量、机载LiDAR和无人机等获取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影像数据为基底的点云、实景三维等测绘成果开始纳入归档范围,这些具有空间位置的档案数据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据量庞大,传统以手工管理为主的归档方式已无力应对。

1.1.2 类型多样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四五”规划》指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要打造由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五大业务”构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5],这无疑将产生多种类型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从内容上看,当前测绘单位生产的地理信息产品不仅包括传统基础测绘的工程测量类档案,还包括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等档案数据。从测绘档案的载体形式上看,可分为电子和纸质档案,其中电子档案多以光盘、硬盘等为介质进行存储,包括数据成果数据、技术文档、照片等多源异构的档案数据。原有的测绘档案分类已难以适应这些种类日益丰富的测绘成果,亟需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1.1.3 阶段性强 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一般时间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项目阶段性,包括前期决策阶段、实施建设阶段和验收结题阶段,每一阶段的数据资料都要实行跟踪建档。例如,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需要归档的测绘档案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任务书和技术设计书,数据收集阶段的原始遥感影像、底图数据等资料,项目实施阶段的正射影像图、外业核查数据、解译样本、内业成果等数据和最后项目验收阶段的结题报告文档。测绘档案表现出的强阶段性特点将产生海量、多样的归档数据,无形中增加了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1.2 测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类测绘项目的建设实施,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给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针对测绘档案管理工作,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手段都在蓬勃发展,从电子档案的管理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从国家层次的大地测量档案到区域层次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档案,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实用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和软件[6]。

当前全国各测绘生产部门积累了大量电子和纸质测绘档案资料,但国内仅有个别省份探索并建立了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存在存储混乱、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低下等问题[7],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2.1 存储混乱 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具有较强的阶段性,每一阶段形成的测绘档案种类多样,数据量庞大,造成测绘档案存储杂乱无章,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同时,由于测绘成果的获取方式多样,测绘档案以edb、mdb、dwg、shp、pdf等多种格式存在,数据之间存在格式、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数据查询和利用较为困难。

1.2.2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当前测绘档案管理虽然已经开始以电子清单记录为主,可通过项目名称、年份等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但因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日积月累的档案数据量无形中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不同测绘生产单位的成果数据侧重点不同,因此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一些测绘单位由于技术攻克难题,只能使用非测绘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缺乏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应用系统支撑,导致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1.2.3 再利用率低 传统测绘档案管理模式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标准,导致测绘成果的再利用率降低,档案资料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已经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采用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技术手段发挥测绘成果的最大价值是档案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因此,本文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围绕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开发和实现这一科学问题,从分类原则制定、提交规范设计、系统平台建设3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提高测绘档案接收和管理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 测绘档案规范化管理

测绘档案规范化管理是确保数字化档案系统平台建设、运行及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行业规范、测绘单位和业务需求3个方面,制定测绘档案分类原则和提交规范,既满足了国家规范的标准要求,又涵盖了测绘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搭建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和实现平台功能提供丰富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2.1 分类原则

档案分类是遵循相关行业标准,根据档案数据来源、内容和格式等特点,对档案进行层次区分和体系划分的过程。当前测绘档案分类主要包含4个原则:1)按照项目类别进行分类;2)参照档案的不同使用性质分类,如基本、专业、特殊等使用性质;3)各测绘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划定地域分类标准;4)按照年度、季度、月季等不同生产时间进行分类[8]。

为实现测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测绘单位相继发布了多项测绘成果分类规范。1993年7月,国家测绘局发布实施《中国档案分类法测绘业务档案分类表》,将测绘档案分为14个一级基本项目,63个二级属项类目,为测绘档案的归档范围、档案分类等提供参考依据,已成为当前测绘档案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9]。2015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对原有规定进行修订,按业务类型分为包括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大地测量、地理国情监测(普查)、境界测绘、地图制作等15类档案,其中《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详细规定了测绘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10]。

本文根据所属单位测绘生产的实际情况,参考上述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按项目类型分为7个一级类目,分别是大地测量类、摄影测量遥感及其他测量方法类、地图制图与印刷类、工程测量类、地籍测量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和科学研究类。其中每个一级类下面还可分为多个小类,如大地测量类分为重力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4类,具体分类原则如表1所示。

表1 测绘档案分类

2.2 提交规范

为保证提交测绘档案数据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需结合分类原则对每一类归档数据资料制定相应的汇交模板,即规定了作业人员上传测绘归档资料时,相应类别测绘档案需要提交资料的数据组织结构,避免错交漏交的再返工,提高测绘成果的汇交效率和准确性。

测绘资料数据按载体形式分为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数据,但数字化档案要求资料都是电子形式的,因此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根据需求将传统纸质文档、图纸等进行扫描数字化;同时采集纸质档案的信息数据,为后期数字化建档提供目录和索引信息。

本文根据测绘档案的分类原则和各类档案的数据特点,设计了基于模板的档案数据提交规范(表2),对各类档案资料的汇交清单、数据格式等进行了规定,实现测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核查测绘档案数据清单的一致性、数据格式正确性和数据内容完整性等组织结构,解决测绘档案汇交混乱、接收分类困难等问题。

表2 测绘档案分类汇交模板(节选)

表2 (续)

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框架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根据逻辑关联划分为: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表现层主要承担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包括档案的增删查改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应用层是服务于表现层,主要实现业务逻辑处理满足表现层的需求;数据层是负责系统数据的存储,如档案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地理数据服务等。

图1 测绘档案查询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3.2 系统技术框架

在线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基于B/S架构,前端使用HTML5、CSS、JavaScript语言,以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作为系统的Web地图数据可视化库,以Vue.js作为HTML5开发框架,以ECharts作为系统的可视化图表库,并采用webpack静态模块打包工具将前端代码打包,后端是基于SpringBoot框架搭建,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进行数据存储,采用GeoServer作为系统地理数据服务器,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软件架构

3.3 系统具体实现

本文基于B/S架构,实现了一个在线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部署在局域网内。系统总体流程依前、后端划分如图2所示,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用户角色管理、测绘档案数据管理、用户登录注册、日志记录、测绘档案统计分析。

图2 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总体流程

3.3.1 用户角色管理 为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按角色分配系统功能权限,其中高级管理员权限最高,具备系统所有功能权限;电子档案管理员、纸质档案管理员和技术室管理员具备档案入库、更新、销毁、查询等功能权限;普通用户仅具备档案查询和借阅权限,权限最低。

3.3.2 测绘档案数据管理 测绘档案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磁盘上,构建测绘档案文件路径数据库以存储各档案的实际物理路径。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记录档案信息、入库时间、档案入库阶段、入库信息、借阅状态等信息。档案数据管理操作主要包括档案查询、入库、更新、销毁和借阅。

档案查询:浏览器端用户根据测绘档案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关键字进行模糊搜索档案,并将搜索内容发送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后根据搜索内容检索测绘档案路径数据库并返回档案存储路径和子文件目录。同时,空间数据关联模块根据搜索内容异步请求GeoServer上相应地理数据服务,并可视化该空间数据地理位置、详细信息等。

档案入库:入库流程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规范性检查、档案信息录入、电子档案存储路径入库等。

档案更新:档案管理员对档案有误信息进行修改、更新。

档案销毁:档案管理员提交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清单,经批复后销毁档案。

档案借阅:申请人填写档案借阅单,经审核后借阅使用,到期归还。

3.3.3 用户登录、注册和日志记录 用户注册新用户,默认是普通用户,由高级管理员分配角色;记录用户档案查询、入库、更新、销毁和借阅等管理操作信息,包括用户、时间、档案管理操作类型、状态等。

3.3.4 测绘档案统计分析 按年份、季度、月份、工程类型、行政区划、作业室、测量员等统计要素,以动态图表的形式按类别统计测绘档案,分析测绘项目往年来的数量变化趋势、分布演变等。

4 结束语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测绘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对促进测绘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的业务流程,制定了测绘档案的分类原则和提交规范,开发和设计了面向项目的测绘档案查询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业务在线查询、入库更新、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一体化,同传统的测绘档案管理模式相比,极大提高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测绘分类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分类算一算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分类讨论求坐标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