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审题习惯

2022-06-28 20:48陈忠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4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小学生数学

陈忠良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本文采用引导小学生看准题目、圈出重点、想通题意、敲定方法、查验结果等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习惯

随着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电白基础教育新生态的深入,教师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有所提高,但进步不明显。调查发现,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呢?笔者采用引导学生“看、圈、想、敲、查”等方法进行探索,具体如下:

一、引导学生“看”准题目

很多小学生都急于求成,一拿到试卷,没有看准题目,不读懂题目,就立即作答,结果解错了题。

例:学校小卖部每天卖出92袋零食,盈利27.6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90袋零食,每天收入多少元?

很多小学生答出“每天收入57元”。把“现在增加190袋零食”看成“现在有190袋零食”,粗心大意地把“原有的盈利”遗漏了。显然,小学生没有看准题目,想当然地只计算出现在增加的盈利了。

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小学生养成先看准题目、再默读题目的习惯。因为应用题的内容叙述涉及大量的数学语言,解答应用题的实质是将语言信息转化为数学符号的运算式,默读题目才能获取有用信息、才能分析相关信息、才能正确处理信息。

提醒小学生:读题时要集中精神,不能丢字添字,不能口上读题,心里想着其它事情。

二、引导学生“圈”出重点

很多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没有进行圈、点、画,不知道题干的重点是什么,不知关键点在哪,这样进行解题,往往会出错。

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小学生养成先圈出重点、再标明有关条件的习惯。

例如,学习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章《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后,趁着小学生还有余兴,利用PPT课件出示如下作业题:

同班同学何某伟与林某华同时从各自家里相对上学,何某伟每分钟走46米,高个子林某华每分钟走51米,13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学校门口。请问: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在小学生审题时,笔者引导小学生圈出重点、标明有关条件,如下:

运动方向:2位同学相对走来。

运动时间:13分钟。

运动起点:两家(何某伟家与林某华家)。

运动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学校门口。

得出结论: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两家所走路程的总和。

这样先圈出重点、再标明有关条件,小学生容易找到解题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解法。

三、引导学生“想”通题意

学生从看准题目、默读题目到圈出重点、标明条件的过程,就是想清题意的过程,看准、心读、手记,就是引导学生看准书上的文字,包括理解解題思路的文字,阐明概念、掌握图形特征,把读与圈、思考、计算相结合,想通题意,做到读中圈(圈出条件与问题),圈中想(分析、推理、概括),想中说(说理、表达)。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倍数与因数》后,要求小学生完成练习:

为统一服装开校运会,我们学校要订做160套校服,计划一个月交货,现在已经过了5天,平均每天只完成5套,因为机械故障,暂停了20天,剩下的要在5天内完成,请问: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才能按时交货?

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小学生养成先想通题意、再说题的习惯。即引导小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圈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眼,理解题意,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小学生把自己的所想说出来:“题目已知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哪些是剩下的?”

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说题,引导表达思路,非常必要。如,引导小学生先说出5天内要完成多少套校服,再引导小学生说出列式过程,然后引导小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在这过程中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结果如何,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充分地让有能力的小学生去说,能说得清楚,自然就明白了,而对于学困生,说了再算,效果自然会更好。

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够重视“说”的训练,表现为小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其实,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小学生说题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说题”可以避免太多无味的重复的笔练,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又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自学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敲”定方法

如果说数学课是学生思维的“体操”,那么,应用题教学则是其中较难掌握的一套动作了,而引导学生“敲”定解题方法,更是难上加难。

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小学生养成推敲解题方法,择优作答的习惯。

常用的方法有:

1.画图助解法。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出线段图,从图形中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再进行解题。

例如上个练习题(为统一服装……才能按时交货):

为引导小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小学生边说题意边画图表示,图示如下:

2.找主要数量法。在求解有关方程的应用题时,要围绕主要数量关系引导小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章《用方程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完成习题:到书店买2本作业本付出10元,找回0.8元,每本作业本多少元?引导小学生找出题中的主要数量:①购买的数量;②付出的钱;③找回的钱。当小学生找到主要数量后,再因势利导分析出构成主要数量的关系,从而列出方程:10-0.8=2x.当学生得出一种解法后,再引导小学生把主要关系式变换为:①2本作业本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②付出的钱-找回的钱=2本作业本的钱。

由此列出不同的方程:2x+0.8=10、10-2x=0.8.

提醒小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一种方式作答。

五、引导学生“查”验结果

很多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都存在粗心大意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以往都是教师替小学生简单地评价答案,随着基础教育新生态的深入,每次练习后,教师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复查,及时提问小学生:做完了,检查了吗?说一说怎样检查的?在提问中,小学生不自觉地养成了自检的习惯。

小学生可塑性大,他们的思维在不断的形成与完善,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寒假数学解决问题专项参考题[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ae63c99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9e.html.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