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美学素养

2022-06-28 01:44钟骏如廖旭茂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计算机

钟骏如,廖旭茂

(1.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盈迅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在教学课堂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广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主要内容,而美学素养是现阶段核心素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忽略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提升美学素养不但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将计算机课堂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 美学素养的内涵

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科目,它着重于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美学和课堂中其他教学科目类似,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素养的主要特点是动态的修身养性,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获得一定的积累从而获得的一种修养和能力,这种素养有功用性和非功用性两种,具有教育、培养、训练等含义。

美学素养是人们生活中基于美学基础的一种良好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加全方位发展,激发人们主动追求生活中的美的感受和事物。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群体,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在教学中更需要具备良好的美学素养的能力。

不同领域对美学素养的定义不同,为了使美学素养的定义更加清晰明确,本文对其进行了界定,即美学素养是指人们生活中具有的建立于美学基础上的一种特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具有静态的美的特点和动态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当前计算机课堂中美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作为一种教书育人的职业,其工作特征要求教师提高美学修养的前提,是学习美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高水平的审美情操,不断提升教学审美能力,而且还要把审美观念和美学素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美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教师的美学素养能力远远达不到教育教学的要求[2],很难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美育教学,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教师的美学基础理论知识匮乏。在国内,特别是师范类高校,还没有将美学课程列入必修课系列,仅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普通的专业课。很多高校只有文学专业教师、艺术专业教师针对性且系统地学习过美学课程,其他专业的老师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美学课程,且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培训课,更没有对教师进行美学课程的专业培训,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的教师对美学课程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更是忽略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引导。如果不及时对教师的美学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也就无法设计适合的美学素养相关教学方案,不能够主动地向学生传授具有美学教育的知识,也就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价值观。

(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缺少美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包括基础学科和自然科学在内的教学科目都需要学生具有理解美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部分教师,特别是非文学和艺术学科教师,对美学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将美学与课堂教育、教学隔离开来,认为美学与自身教学科目无关,只与文学与艺术学科相关,不主动了解美学素养的设计与实践。如果教师没有把美学理论知识同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就很难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艺术和审美价值,这也是当今社会缺乏大教育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美学的重要性。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老师不重视美学教育,忽略美学课程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美学课堂,也是老师教学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师的美学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还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研究和运用审美理论,真正实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美学素养的目标。

3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提高美学素养的策略

3.1 丰富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现阶段的大部分计算机课堂教学,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则所用的图片、图案等装饰素材很多来源于日本动画中的血腥、暴力、性感的游戏主人公。由此看出,很多庸俗的社会现象和素材正在影响着年轻一代,很多学生的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倾向于庸俗。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很多高校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教师也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学习。新的技术和成果不断进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扩散开来[3]。年轻人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好奇,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更强,更着重于对新领域的研究,很多学生甚至比老师更早接触到新领域的新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甚至可以“不耻下问”,向优秀的学生学习他们擅长的领域,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兴趣的引导,激励他们学习钻研更新更深的学术领域。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既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新媒体、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趋势,多方面掌握各领域相关的知识,了解各个阶段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确保思想与认知能够跟得上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计算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掌握新媒体的应用和动向,以增强教学能力,发挥素养教学应有的作用。“崇礼乐,赞化育”思想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并从中获得和理解更多信息。因此,加强自我知识的储备,可加速审美主体社会化进程,通过这个过程更加能感知到美的存在,更具欣赏美的能力。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青年学生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还有些不足。因此,在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后,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美好。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4],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探索。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新领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3.2 挖掘美学素材,提升美学素养

美学素材不仅仅只出现在文学或者艺术类学科中,在其他学科如数学学科中也存在很多美学素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正如形的对称等,很多元素都与数学的美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美的教育,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发掘潜力、激发创新思维,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审美观念。所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现和运用数学美,强调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教育的美感。

美国在发射“先驱者”号飞船(探测器)时曾向社会各界征集携带的礼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议携带数学中表示勾股定理的数形图(图1),仿佛在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一切文明都应该知道它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审美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到本学科的魅力。

图1 勾股定理的数形图

3.3 掌握教学规律,传授美的知识

首先,教师要把握学习规律。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广泛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上多鼓励,挖掘他们的学习特性,引导他们多学习基础纸质提升个人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因人而异制定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充实丰富自身能力,全面发展[5]。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信息化、实践化的掌握,也是使学生接近信息、掌握资源、发挥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全面掌握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中融入美学的有效方法。

其次,教师要掌握科学发展规律。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知识的发展与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了解掌握学科内容和系统知识的改变,使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而整个教学系统的发展,也是通过从低到高,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逐步发展。课堂教学顺序也要遵循相应学科的自身规律,循序渐进的同时不断更新优化。不仅要结合教学实际,脚踏实地,也要具有远见卓识、开拓创新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和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实践、有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获取教学资源,了解学科新知识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向学生展现教学的魅力。

在进行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融入文化传承和人才教育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两者必须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便利和优势,也能体现教学对科学真理的不断追求和进步。

3.4 引导创新,激发学生创造美

互联网基础课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有电脑互联网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学会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因此,学生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空间去创造美的作品。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创造美,部分学生比较擅长电脑操作,但是他们的作品在色彩、构造、创新等方面美感不足。很多学生的审美意识较差,不会通过作品展现美的元素。怎样引导学生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想要创作出美的作品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传授和启发。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作品的美感,多维度、多方面展现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强化学生的美的记忆,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美的心理感受。其次,通过观赏剖析其他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作品的风格、色彩、布局、动静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创作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创作乐趣。

每个学生在创造美方面都有一定的潜力,但有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从各个角度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发现美的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课堂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美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有效,需要教师了解掌握美学素养的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美学观念,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丰富基础知识、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优秀作品,从而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现美学素养的目标,使我国新时代教育获得更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计算机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