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差异研究

2022-06-29 21:06李娜
旅游纵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李娜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重渡沟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及运用SPSS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把旅游地居民的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划分为“景区对居民吸引力较高”“安全保卫管理”“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沟通体系不健全”“环境资源管理水平较高”5个维度,进而从居民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景区经营管理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影响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居民感知;重渡沟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社会的主体,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旅游地居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环境是旅游地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接触频繁,他们对旅游开发的积极态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有助于改善目的地旅游体验[1]。总体来看,居民感知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上,乡村旅游对旅游地的影响在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3个方面都有所反映。王群等中从旅游资源感知、旅游市场感知、制约因素感知等6个维度分析安徽庐江县居民感知[2]。衣传华等以常州环球恐龙城为例,从“社会失序”“文化素质提升”“地方认同和生活环境改善”等7个维度分析主题景区居民旅游感知[3]。易果平等从社会文化氛围、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3个方面分析官庄景区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第二,研究方法上,居民旅游感知研究多使用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等。

第三,研究类型上,近几年学者们开始关注特殊类型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如主题公园、主题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区等[4-6],但较少涉及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的研究。

基于此,鉴于以上居民旅游感知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乡村旅游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影响机制,本文以河南省洛阳市重渡沟乡村旅游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希望为乡村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一)重渡沟概况

重渡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地处伏牛山区,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几年,重渡沟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依托,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当地居民300余户,主要从事旅游接待业。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具有2个特征:第一,重渡沟景区目前处于旅游开发的上升期,由于景区旅游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正在大规模修建各种接待设施,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第二,当地居民的土地大都被开发为旅游接待设施,目前主要从事旅游接待业,与游客接触较多。

(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居民的个人属性,主要包括居民的性别、年龄、家庭人数、受教育水平、出生地;第二部分是居民的景区管理感知。对问项的测量采用Likert5点评分量表,重点调查景区居民对景区经营管理的感知。其中,针对物质实体经营管理的调查共9个问题,涉及景区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景区资源保护管理;针对人员组织关系经营管理感知的调查共9个问题,包括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卫管理、演艺项目经营管理等;针对综合经营管理管理感知的调查共1个问题,即目前景区经营管理水平。

选择重渡沟景区进行调查,向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访谈。问卷由被访者现场填写后收回。共发放240份问卷,收回228分,回收率为95%。剔除其中填信息不全或者信息前后有出入的问卷33份,共得到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85.5%。SPSS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感知题项的Cronbach’sα为0.701,表明问卷项设计可靠。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性别男和性别女各占总数的46.7%、53.3%,基本上各占一半的比例;受调查地景区乡村旅游的特点影响,被调查者普遍中年化,年龄主要集中在两个区段,即30~39岁(占43.1%)、40~49岁(占27.2%);家庭从事景区工作人数方面,以2人式的夫妻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占总数的51.8%,超过总数的一半,其中未参与景区工作的人数只有4.1%,说明重渡沟景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度较高;是否为当地居民方面,当地居民占了很大一部分(占79.5%);文化程度方面,初中、高中占多數,分别达到63.1%、26.7%,说明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具体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二)重渡沟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因子分析

根据表2显示的因子载荷矩阵,对这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1、2、3、4、5,依次为“景区对居民吸引力较高”“安全保卫管理”“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沟通体系不健全”“环境资源管理水平较高”。5个感知公因子中,“景区对居民吸引力较高”“环境资源管理水平较高”这两项较为突出,其均值分别为3.792、3.677,这说明重渡沟居民在对景区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认同的同时,开始关注景区旅游开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景区处理垃圾”的感知最为强烈,但对“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则普遍没有感知。

(三)个人属性对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影响的差异分析

对独立样本的显著性分析可知,“景区对居民吸引力较高”“安全保卫管理”“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沟通体系不健全”“环境资源管理水平较高”5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Sig.)均超0.050,该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显著差异。相反低于0.05,该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由表3可知,居民性别、年龄、从事景区工作人数、是否本地居民这些因子对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并不显著,而居民学历对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存在显著差异。

(一)结论

第一,居民性别、年龄、从事景区工作人数、是否本地居民对其对景区经营管理感知的各个维度影响普遍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居民的学历对其自身对景区经营管理感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居民受教育水平对居民景区经营管理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景区对居民吸引力较高”(Sig.=0.000<0.05)、“安全保卫管理”(Sig.=0.041<0.05)、“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Sig.=0.000<0.05)3个维度上。

(二)建议

第一,要注重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旅游社会文化效益和环境美化效益。重渡沟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景区对居民的吸引力较高。但景区经营管理方作为开发旅游的发起者,其管理和经营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要注重3个效益的结合,促进旅游业长期有效发展,使当地居民真真切切受惠于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完善景区就业机制,促进当地居民多层次就业。目前景区经济效益受各方面的影响,参与景区经营的居民多是老人,他们缺少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旅游的富民效应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留住乡村高学历人才,使其参与景区建设。

第三,旅游开发应注重社区参与,完善听取居民意见的措施。许多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例表明,旅游发展不能忽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机制,有效听取公众意见,就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对居民关心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

[1]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J].地理研究,2008(3):703-714.

[2] 王群,章锦河,丁祖荣.县域旅游规划中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安徽庐江县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88-92.

[3] 衣传华,黄常州.旅游地居民对主题景区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常州环球恐龙城为例[J].地理研究,2013(6):1165-1177.

[4] 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8):45-52.

[5] 韩双斌.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感知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32-36.

[6] 韩秀珍.生态旅游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武陵源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28-32.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研究
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景观设计探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