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苏醒

2022-06-29 08:40本刊编辑部
中国外汇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体货币

文/本刊编辑部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2日,英国利兹,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街头随处可见关闭店铺转向线上营业的商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英国通胀将在2022年春季达到7%左右的峰值。

毋庸置疑,通货膨胀是2021年至今全球央行关注的关键词。

数据是最好的诠释:在全球需求快速复苏、供给相对抑制、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截至2021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从2020年4月的低点83.9已经上涨至186.8,涨幅为122.6%,同期能源分项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357%。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和海运运价也“涨”声响亮,给全球通胀“火上浇油”。

颇具讽刺的是,在2021年之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关注更多的反而是通缩的压力。其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还先后在2020和2021年调整了通胀目标,以期激活沉睡不醒的低通胀状态。

蝴蝶翅膀扬起的地方,人类从来无法预测。全球通胀就这样被唤醒了。

此轮通胀的特点

从形成原因看,此轮通胀具有非典型性。著名的货币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但过去十余年来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超发并没有引起通胀的事实告诉我们,货币只是通胀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分析通胀,还需结合更多视角。此轮通胀形成过程中,需求、供给、成本、货币、心理、预期等多重因素同时作用、共同影响,难以对应传统的单一通胀类型。

从持续时间看,此次通胀的强度和广度已超出央行预期。除日本以外的美国、欧元区、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位。截至2022年1月,美国CPI有11个月超过2%,9个月超过5%,在发达经济体中受到的通胀压力最大;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有7个月超过2%,1个月超过5%;英国CPI有9个月超过2%,3个月超过5%。而阿根廷、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CPI更是处于高位,以致其不得不多次加息应对。

未来通胀向何处去

疫情冲击带来的高通胀只是暂时现象还是会改变中长期通胀的中枢?

“暂时论”者认为,全球化、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低利率、高债务、长期投资回报率趋势性下降等导致全球低通胀的“慢变量”将持续存在。反对者认为,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重塑、绿色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结构性变化将推升中长期通胀中枢。各种因素此消彼长,谁更占上风,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就2022年通胀走势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1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持续的供应链中断和能源价格高企将持续到2022年,并分别上调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2022年通胀预测值至3.9%和5.9%。报告同时指出,假设中期通胀预期得到较好锚定且疫情将逐步缓解,那么,随着供应链问题减轻、货币政策收紧以及需求从商品密集型消费转向服务消费,2023年全球通胀水平应会下降。

由此带来的重要问题是:由于不同经济体受到的通胀压力有所不同,导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因此充满不确定性,加之当下的俄乌危机,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央行对此是否做好了预判和准备?

猜你喜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体货币
工作图什么?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轰然倒塌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