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2022-06-30 22:29王瑛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史专科落地

王瑛

自2021年新学年伊始,连续从事11年语文专科教学工作的我,转到数学专科教学。随着教授学科的变化,教师审视学生们各方面表现的角度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缺点和不足有了进一步的多角度认识。

以我目前正在教学的班级为例。这届学生我是从2020年三年级新学年开始带的,那时我还在教他们语文。2021年转到数学教学后,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 畏难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知识难点时,普遍出现畏难情绪,致使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足,止步于困难面前。例如,在讲到知识点较多、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探索乐园”时,由于不属于必讲、必会的练习题,学生们往往异口同声地选择“不学”,甚至其中还包括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此现象反映出这个班的学生普遍缺乏探索、进取的精神,抱有“喜易畏难”、“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

2.“破罐子破摔”思想

如果前面的已学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那么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该知识点,就会出现“卡壳”,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反正前面的知识也没学好,那么接下来的课程不好好听、不好好学,似乎就“顺理成章”了,学习上就放任自流了,直接导致数学课上听讲没有兴趣,不专注。

3. 毅力差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老师虽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谈话,施加正确的心理影响,当时也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但好转现象维持的时间却很短,不能长久坚持、贯彻,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自从语文专科教学阵地转移到数学专科教学阵地后,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克服学习障碍,培育良好的品德修养,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切实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地,成为摆在我面前的新课题。

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我深知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世代子孙的思想影响。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主科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我于2019年就开始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整体课堂教学后的若干分钟 “碎片时间”,推出“国学拓展”环节,其内容与当时所讲的语文教学内容相应。由于长期的坚持,此项举措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以下三个初心:

第一个初心,就是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同时落地,为孩子们培育良好的品德修养打下基础,积极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理念和要求,将“学史明理”、“学史崇德”的理念落地。

第二个初心,就是让“国学拓展”环节的内容对当时所讲的语文教学内容给予有利地补充和佐证,让课堂所传授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具体,让知识变得更加现实,不断提升学生们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培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们争做正人君子的信念,将“学史增信”的理念落地。

第三个初心,就是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文言文,借以提升小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感知,为日后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针对上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在2022年3月新学期开始之时,我借鉴了以前语文教学中推出“国学拓展”环节的运行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两分钟都教学生們一句经典的国学语句。这句话与学生们当前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结合,让学生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句中汲取上进、克服困难、不畏艰难的力量,建立并提升信念。这样,既能很好地辅助教学工作,又能在日常教学中施加德育影响,让“立德树人”的理念继续落地,让学生们开始学习、体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内涵。

以本学期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观察实物,这对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要求。不少学生遇到观察立体图形,在想象不出来、题目完成不好的时候,就出现沮丧、畏难情绪。所以,我就选取了《孟子·公孙丑上》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经典语句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自己体会其中“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的大无畏精神。在学生们“学史明理”之后,继而引导他们把这句话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联系起来,教给他们“学史增信”,即无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我们都要树立战胜它的信心,做到不畏困难,不放弃,想方设法解决它(既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学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夯实知识点,为日后解决其它难题打下基础),进而做到“学史力行”。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潜移默化地逐步培育学生们良好的品德修养——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困难时,不急不燥,有方法、有措施、有信心地克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起到适时、正确引导的作用,即帮助学生们树立学好数学、解决难题的信心;另一方面,起到引导、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作用。当学生们遇到难题时,作为教师,不能直接拿过来就讲,而是首先要和学生们互动。通过互动,知晓他们的“难点”在哪里?然后按照“循循然善诱人”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们逐个解决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难点”。最后,根据这些“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练习题目加以训练和强化。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慢慢形成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随着“难点”的攻克和日益取得的进步,学生们也就慢慢地克服了“畏难”心理,逐步建立起自信,对于包括数学在内各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就提升了。

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愿每位教师的点滴努力都能在学生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化为涓涓清流,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守护着他们的正气,激发着他们的智慧,使他们成为一名有贡献的国家建设者。

猜你喜欢
学史专科落地
学史力行的“三力”与“三行”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百年大党再出发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
2020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表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午后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