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2-06-30 00:29朱健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摘要: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亦是大势所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迅速发展,全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传播方式以及更迭速度逐渐加快,思想内涵、舆论生态及媒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当前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破人才培养现状、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大格局、新视野、多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文章通过调查、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新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项可行性策略,旨在促进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204-03

一、前言

媒体融合是一种媒介发展理念。这种融合背景之下体现的不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更是对原始素材的挖掘和重新整合,应保证将其作为重点要素进行提取,经过提炼和加工呈现原貌,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质量以及内涵深度。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提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该文件还要求,“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升级优化,是顺应融媒发展的时代要求,亦是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一)拥有大格局,具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判断能力

媒体融合趋势下,平台化发展日益成熟,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完善、转型,而聚合也成了媒体融合的关键词[1]。媒体融合时代,无论是在传媒伦理还是价值追求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建立正确格局才能以端正的态度去面对时代发展洪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新闻传播初衷。

在此过程中,具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判断能力十分重要,该种能力能够将新闻所传播的主题、社会意义既变革趋势同相关经验结合,保证新闻问题逐渐转变为学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国情研判,完成新闻学框架体系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过程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将舆论引导、思想引领以及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等嵌入新闻领域;真正从格局出发,保证切实贴近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正确且客观地发挥新闻传播价值。

(二)建立新视野,形成探索拓展与多元化思维服务能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多项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融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各项先进技术的融合成了一个新闻平台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媒体融合促使新闻传播实践过程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结构限制。在此过程中,只有让学界和业界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在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之上,扎根新闻传播事业,形成正确的专业取向,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传播专业的初衷在于精准、全面地为用户提供信息,因此必须提高探索真相和为公共传播服务的能力,以保证思辨、认知、判断以及洞察能力的提高,但千篇一律的新闻形式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此基础之上,需要通过建立全新的学术视野保证多元化思维的高度散发,并以此为契机真正地发挥新闻服务能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2]。

(三)夯实多项技能,提升内容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应用能力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亦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顶层制度设计明确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提供了有效指导。早在2013年,《關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就已经明确,新时代的新闻媒体人应该具备采、写、编、评、摄、录、播、管八项技能。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之下,国内外媒体均完成了与新媒体的融合,并实现了深度的扩张,逐渐形成了一项内容、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运营模式。而大多新闻的表现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专业镜头、专业采访,整体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地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共情力和扩散力。而在此基础之上,新闻专业人才要具备独到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随时捕捉新闻关键词,同时运用可利用的条件来完成新闻事件的记录[3]。所以复合型新闻人才是行业在现阶段的需求,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媒体人必须学习、夯实多项技能,提升内容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应用能力。

三、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过于传统,专业布局欠平衡

媒体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形式的改变,相应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结构也实现了全新的调整。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格局,同样也对新闻传播教育给予了全新的定义。这就要求高校在完成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跟进社会需求,关注媒体发展形势,通过适当调整教学结构和目标来保证平衡的专业布局,同时引进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性进步。但大多数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业重叠现象较为突出,且授课模式和内容体系过于保守,教育教学的被动性较为明显,未能完成内容体系的深化改进,甚至存在着教学结构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在挖掘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只能看到浅显的表面,未能对其隐藏含义进一步阐述,失去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二)理论和新闻实际脱离,形式教条主义明显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闻传播的时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新闻专业本身是一门偏向应用型的学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使其成为新闻传播人才,更需要其成为泛内容化的人才。尤其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之下,只有减少学界和业界之间的知识差异,才能够保证两者深度联系,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稳定的实践能力,以更加完善的精神面貌去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必须保证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不过,很多高校在完成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中脱节问题较为严重,无论是授课形式还是作业检验形式都过于单一化、笼统化。所以,大多数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仅仅停留在表面,虽然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性知识,但一旦遇到实践性较强的任务则难以胜任。且大多数高校的培养重心在于采编人员,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有所缺乏,很难适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

(三)融合创新能力不强,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媒体融合环境之下,无论是竞争方式还是内容体系,都与传统新闻传播专业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只有努力地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涵才能够保证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健全。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从原始的编撰内容延伸至创意策划、技术研发以及资本运作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这就要求学生无论在技术还是内容上都要具备一定的融合创新能力,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同时又要能够善用多终端,保障传媒人才培养的结构化、互联化,满足当前复合型、全媒体化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新闻专业培养模式遭受着严峻的挑战,新闻传播专业的最终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新闻人才,但随着传媒业需求侧的改变,供给侧的改革创新必须成为新闻专业的教学主旨,一旦忽视该主旨,相应的技能水准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转变培养理念,丰富教学层次

媒体融合环境之下,当代媒体的定位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全面性的变化,同时也为新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突破以往教育结构形式单一、教学模式传统的弊端,新闻专业需要在育人理念、专业设置、职业走向等方面完成全新的定位和规划。通过培养理念的改变,保证丰富教学层次的形成,找到新闻专业教育以及社会需求的平衡点。

1.搭建合理教学框架

整个新闻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全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合理教学内容的构建,需要突出新闻教育专业的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结合社会需求、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学科特色优势。其次,传媒领域发展较快,拥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也应紧跟发展趋势,将新闻传播的重点与社会改革意识和相应的经验相结合,通过理念融合化、学科交叉化以及能力具象化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建设,保证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新闻媒体人。

2.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在全新的媒体融合环境之下,价值取向是实际品格的切实表现,具有支配主体价值选择的突出作用,也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新闻架构和内容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媒介伦理以及价值追求,能够在正确政治价值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判断能力和探索真相的基本能力。因此,高校新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合实际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保证学生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媒体融合环境之下构建全新的理论教学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大多数院校只强调传授理论知识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引进专家、与用人单位合作的方式来保证成熟教学体系的形成。通过吸取多方经验,把我全新媒体发展趋势,将其容纳至教学方式当中,来保证学生对前沿理论的吸收和思维的完善,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對教学知识点进行阐述。该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吸收理论知识的能力,更能保证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举一反三,夯实、提升个人能力。

4.构建多样化考核体系

考核模式决定着学生的努力方向,在新闻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打造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保证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要求、有督促、有考核、有检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完善教学考核体系,促进多种能力的平衡发展。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之外,也可以通过网页制作大赛、新闻短片大赛以及视频评价等多种形式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参与和评价的过程中成长为合格的新闻媒体人。

(二)加强实训建设,凸显育人特色

主流化、智能化、视频化和一体化是当今媒体融合的全新特征,尤其是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传媒行业深度发展,从单一的技术驱动转向多元化的融合。在此背景之下,新闻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结合实践和理论教学,以适应全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保证实践育人办学特色的凸显。例如,当前县级融媒中心成为县域综合服务的枢纽,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提高,同时也是质量上的提升。因此,对县级融媒中心而言,其实现了政务职能的延伸,以政务、服务、文化和电商为一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凸显。

1.深入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化两型是当今新闻传播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其中的一化是指媒体融合的传媒化,两型指两型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实行“课程群+工作坊”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通过立体化实践平台的打造持续推进实践育人系统的创新。在校内,深度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借助校园平台网络和校园媒体提供相应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在校外,可以根据媒体运营的实际需求,通过订单培养模式针对性培养新闻工作者。

2.深化全媒型人才培养

“新闻+”的运营模式成为媒体融合环境之下各级媒体的探索、尝试领域。在此基础之上,新闻+的模式不断辐射,形成了多维度的创新融合,各类短视频平台和APP终端得以广泛应用。在此契机下,管理手段以及技术应用也实现了质变式的融合。但归根结底,无论何种深度的融合,最终体现是人才的融合,所以全媒型人才、专家型人才是新闻专业人才培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应保证跨媒体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保证形成采、写、编、评、摄、录、播、管八项技能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注重创新融合,坚持创新引领

创新是时代发展过程的永恒主题,新闻传播专业同样如此。该种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内容创新,同时也是事业上的创新。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高校育人体系的构建也应积极把握全新的发展格局,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为媒体融合所带来的更多可能,并从中挖掘出相应的关键词,推动新形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各类媒体平台的标配,人机协同发展也成为目前传媒行业的发展模式之一。因此,只有注重创新融合、坚持创新引领才能够保证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和格局。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媒体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该种环境之下,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新环境之下的新闻专业人才不仅要拥有大格局,更要建立新视野,学习多种技能。所以对新闻专业而言,需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充分挖掘资源特色,保证教育教学体系的改善,在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基础之上,注重创新融合,坚持创新引领,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蓓.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J].新闻传播,2022(2):99-100.

[2] 黄莹.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编辑能力[J].新闻论坛,2021,35(3):108-109.

[3] 张素庆.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32):264.

作者简介?朱健,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