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黛青颦 仕女主题展

2022-06-30 13:54编辑崔崔崔
摄影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技法

编辑:崔崔崔

1 素香淡影——天津博物馆藏清代仕女画展

仕女画是以女性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其滥觞于战国,经汉魏发展成熟于隋唐,绘画技法和题材在五代两宋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用多样化的风格描摹女性外在容貌和内在气质,以“承教化”“悦心目”为目的的绘画传统。在元代,仕女画创作进入沉寂期,至明代中晚期渐趋活跃,而在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迎来了又一次的高潮。此次展览,以“绮丽多姿——清初到乾隆时期的仕女画”“风露清愁——嘉庆、道光时期的仕女画”“海上芳华——晚清海派仕女画”三个单元来组织展品,展示仕女画在清代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与广大观众共同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史上,仕女作为一种专门题材,至迟在唐代中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画科。宋代以后,仕女画已经相当流行,明清时期发展至最为兴盛的时代——《红楼梦》第五回写“金陵十二钗册”,每一钗皆系一图,以寓言其生平遭际之况。画面除了以自然物象来间接暗示之外,其中多以仕女为意象来直接表现,即可见其流行之概焉。本次展览遴选出馆藏清代以来仕女画 23 件。画面构图或取庭园一角,配之以梧竹蕉石之景,点缀春柳与梅花之属,铅华之饰,粉泽之态,不一而足,也有取历史故事立意者。技法上则水墨写意、工笔白描、设色与浅绛兼备,可谓形制多样、内容丰富,风格淡秀、意境婉约。明清以来江南闺秀之美,于此亦可见一斑。

3 瓷·婳——女性主题艺术展

这是一场寻觅千年丽人的旅途,从线上到线下,一件件瓷器诉说着她们的故事,一幅幅画卷展现着她们的柔美。神话来源于古代人们对于世界的原始想象,而神话里的女神则是其中更为美好的一种憧憬。她们静则皎若明月,颜若春华;动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她们是天上仙子,人间难得惊鸿一瞥;她们饱含无限寓意,世人皆是心之所向。当神话成为口耳相传的传说,历经民间集体智慧的沉淀,故事就此出现。在民间故事中,女神开始走出神格,步入凡间,她们开始有了人的色彩。看罢一段神话,听毕一折戏曲,于闺阁花窗里探出眼眸,庭园花草间摘折光阴,织机飞梭中生来锦绣,一颦一笑,一言一语,皆是平凡女子最真实的百态人生。

4 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展示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闺阁、婚姻、家庭、社会中的不同情态。展厅陈列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场景复原等手段,以绘画作品中女性生活的代表性场景为背景,虚实结合,营造雅致唯美的氛围,将观众带入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感受古代女性的那份特有的美好韵致与柔情。展览中很多书画文物是首次展出,所选取的女性题材绘画作品,多为从清末至民国时期安徽地域画家的作品,如汪恭、金桂科、江蓉、江彤辉等,也有国内其他名家如费丹旭、王素、钱慧安、沈心海等的佳作。作品风格多样,面貌各异,技法多样,有设色,也有白描;有工笔,也有写意。很多作品还有作者及鉴藏家的诗歌题跋,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作品本身的学术性也很强。(图:[清] 江蓉,《竹荫仕女图折扇面》)

5 镂绘集锦——缂绣山水人物特展

缂丝和刺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技巧愈来愈成熟,缂绣成为一种艺术欣赏,尤其是宋代(960—1279)。工艺家常从绘画中寻找灵感,转向摹名人书画,不论是花鸟、山水、佛道或故事作品,内容丰富,重现画作丰富多彩的风貌,甚至在细节的变化上,更是超越绘画,展现非凡的艺术境界。院藏缂绣作品质量俱精,此次集结山水及人物等相关题材展出,规划“山水清音”“佛道人物”“故事人物”及“名家名作”等主题。一方面从山水、人物等内容、物象的布局配置及技法,说明缂丝与刺绣工艺的特色及技艺之妙;另一方面,又从宋元明以来工艺家的创作,阐释作品的时代风格与艺术成就,展现缂绣的多元面向,让观众在赏览之际,领略缂绣工艺之美。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技法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礼教下的光斑”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秀秀台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