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产房管理关键点

2022-06-30 04:13李志吟
猪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乳产房断奶

李志吟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在批次化生产中,产房管理是猪场的核心。近年来,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目前很多猪场都存在人员不足或者新员工比较多的情况,而产房又是猪场内周转最快、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环节,所以在产房管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能有良好的仔猪成活率与断奶体重,同时提高母猪断奶7 d 发情率,批次化生产产房管理目标如表1 所示。

表1 批次化生产产房管理目标

1 产前管理

1.1 产床准备

批次化生产的生物安全优势就是产房可以做到全进全出,在上一批母猪和仔猪断奶转走后,首先关闭空栏单元电源,移走保温垫、保温灯、仔猪料槽及余留的药品、工具等,用高压水枪快速冲掉大块粪便、饲料残渣,顺带打湿整个栏舍,再喷雾烧碱液或者泡沫清洗剂,浸泡0.5 h 后再冲洗干净。每个单元冲洗完成,都要认真检查冲洗效果,确定冲洗干净后在半湿状态进行消毒,一般进行2~3 遍消毒之后通风干燥,要有2~4 d 的干燥时间。产房冲洗最好是进行标准化、表格化管理,制定空栏冲洗检查表,冲洗后逐项检查(如表2)。如果产房没有冲洗干净或者彻底干燥消毒,都可能导致批次间交叉感染、疾病传播,例如猪流行性腹泻(PED)等。

1.2 产前准备

根据接产及产后护理、母猪仔猪保健的药品和工具需求制定好产前准备清单(表3),然后根据清单详细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本批次生产需要的药品、工具、报表是否准备齐全,保温灯、照明灯、风机等是否正常运行。检查母猪饮水器流量能否达到为3.5 L/min,饮水量不够会导致母猪采食量减少,将自动料线料盒饲喂量调整至临产猪料量。产前准备工作最好在是最后一次消毒前完成,确保准备好的药品、工具以及整个栏舍在临产母猪转到产房前是干净的。

表3 产前准备清单

1.3 母猪转产

在母猪分娩前4 d 左右将本批次临产母猪由妊娠舍转至产房,让母猪提前适应产房的环境,减少分娩时的应激。转产前要清洗母猪体表,并进行消毒和驱虫,防止将妊娠舍的病原微生物带到产房,避免感染小猪。冬春季节水温过低时母猪清洗应使用热水,同时转产前将产房单元内温度提升到20℃,以减少对母猪应激,防止引起腹泻。

2 分娩管理

2.1 同期分娩

批次化生产产房管理的重点是分娩管理,而分娩管理的关键点是做好同期分娩。对于妊娠期为114 d待产母猪群,预产期当天(114 d)早上注射PGF2α,2 mL/头,24 h后未启动分娩的母猪注射贝有力(卡贝缩宫素)1 mL(35 μg)/头。同期分娩可以使绝大部分母猪在白天分娩,产房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做好分娩观察,减少夜间加班接产的压力,减少死胎,降低新生仔猪死亡数量。同批次仔猪日龄相近,仔猪护理及疫苗免疫等工作可以集中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2.2 分娩观察

分娩观察是分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分娩观察水平直接影响仔猪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率,应该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或者技术员来做专门做分娩观察。

2.2.1 临产

巡栏时根据母猪临产前的行为表现及征兆,例如焦躁不安、试图筑巢、乳头可挤出奶水、羊水破裂等判断母猪分娩时间,提前准备好接产所需的干燥粉、碘酊、胎衣袋等,打开保温灯,预热保温垫。

2.2.2 接产

在批次化生产中,做好空栏冲洗和母猪转产前冲洗消毒后,接产时不用再清洗产床和给母猪乳房、后驱、外阴擦拭消毒,也不用给所有分娩中的母猪耳静脉输液,可以节省大量人力,集中精力处理难产母猪和帮助弱小仔猪摄取初乳。发现仔猪产出后,用棉绳在脐部下方3~4 cm 处打结,剪断多余脐带,仔猪全身涂抹干燥粉,放到保温灯下的保温垫上烘干,让其自然寻找母猪乳头摄入初乳。

2.2.3 助产

在接产巡栏的过程中,要细致地观察母猪,比如产仔间隔时间、母猪自身状态,以便随时发现滞产和难产的母猪。母猪分娩过程持续2~5 h,产仔时间间隔一般为15~20 min,如果产仔间隔超过30 min,可以将母猪赶起,使其运动一下或者按摩母猪乳房,进行助产,再等30 min 后如果还没有仔猪产出则需要立即掏产。掏产时最好使用一次性长臂手套,做到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对母猪产道的损伤和子宫炎的发生。

分娩观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早地发现难产母猪,然后以最卫生和安全的方式进行助产,从而减少母猪和仔猪损失。

2.2.4 判断分娩结束分娩观察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排胎衣数量、脐带数量,以及母猪外在表现:比如是否安静地泌乳、是否起来进食、侧卧时有无努责表现等判断母猪是否分娩结束,分娩没有结束的继续观察或者进行助产。

2.3 产后护理

分娩后2~3 d 内巡栏时,要仔细观察母猪的健康情况,比如母猪的采食量恢复,泌乳情况,外阴有无炎症物质流出。母猪产后的健康情况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母猪的哺乳性能及子宫复旧,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状态。分娩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感染、高疼痛的过程,给母猪造成巨大的应激。母猪产后容易发生的疾病包括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等,规模化猪场中母猪产后疾病通常以子宫炎为主。减少母猪产后子宫炎症的发生,首先要控制母猪合理的膘情,避免母猪过肥或者过瘦增加难产、掏产的比例;妊娠期中后期母猪饲喂量要合理,避免仔猪初生重过大损伤母猪产道;分娩观察时按照同期分娩、助产程序进行,缩短母猪产程,接产过程中尽量做到无菌操作;产后保持产床干燥、卫生,产后48 h 发现有子宫炎的母猪肌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仔猪护理

3.1 初乳管理

初乳中含有本场特定病原的母源抗体,以及仔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脂肪、必需氨基酸、激素和生长因子,所以新生仔猪初乳摄入量直接影响仔猪成活率与生长速度。产后12 h 内必须让所有仔猪摄入足够初乳,弱仔或者不能自己找到乳头的仔猪,要帮它找到乳头,摄入初乳;产活仔大于12 头或者大于母猪有效乳头数时,进行分批哺乳,把仔猪分为2 批,每批哺乳0.5 h,另一批仔猪放在框子内置于保温灯下,0.5 h 后轮换,确保每头仔猪都能摄入足够的初乳。

3.2 交叉寄养

母猪在妊娠阶段合理的饲喂方案可以控制仔猪初生重与均匀度,减少弱小仔猪的数量,从而减少交叉寄养的工作量。弱小仔猪、窝产仔数多的交叉寄养要在出生后12~24 h 内进行,这时仔猪摄入了足够的初乳,仔猪间的等级次序还未建立。批次化生产中同批次母猪分娩日期非常接近,有利于交叉寄养工作的进行,可以充分利用母猪的有效乳头,减少掉队仔猪数量。

3.3 仔猪处理

批次化生产的猪场中同批次仔猪出生日龄相近,仔猪处理可以集中在分娩完成后24~48 h 内进行,磨牙、断尾、阉割、补铁、断脐等一次性完成,可以大大减少保定仔猪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对仔猪的应激,降低疾病横向传播风险。

4 日常管理

4.1 哺乳母猪饲喂

母猪产后必须按照每头母猪分娩日期调整饲喂料量,批次化生产中同批母猪分娩日期相近,哺乳母猪上料工作更加简单。母猪产后消化机能较差,分娩当餐不喂料,分 娩 后 第1 天 饲 喂2.0~2.5 kg 日粮,分娩后7 d 内限饲,每天增加0.3~0.5 kg 饲料,第8 天之后自由采食,根据母猪进食情况增加饲喂量,在第12~13 天采食量到达高峰期直至断奶,断奶当天不喂料。哺乳期必须给予母猪充足饮水,饮水器流量达到3.5 L/min,保证母猪泌乳及饲料消化所需水分。母猪产后保健主要是以促进消化、加强营养为主,从而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促进子宫复旧。

4.2 仔猪饲喂

仔猪在6~7 日龄开始诱水,诱水时每天按压仔猪饮水器2~3 次,吸引仔猪注意。8~10 日龄开始给仔猪诱料,开始时可以把颗粒仔猪料磨成粉末洒在母猪乳房上面,让仔猪熟悉仔猪料的气味。将仔猪料倒入仔猪料槽内引起其注意,从少量开始根据仔猪采食情况逐步增加,14 日龄前每天添加2 次,14 日龄后每天添加3 次,仔猪料槽要每天清理以保持卫生。弱小栏仔猪或者母猪奶水差、仔猪生长速度慢时,可以用仔猪料槽给仔猪饲喂奶粉或者豆浆,促进掉队仔猪的生长。

4.3 环境控制

产房环境控制原则为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产后7 d 内产房单元温度控制在24~25℃,7~14 d温度控制在22~23℃,14 d 至断奶温度控制在20~22℃。仔猪保温主要是利用保温灯和保温垫,仔猪出生当天保温垫温度要求达到40℃,7 日龄保温垫达到35℃,14 日龄30℃,21 日龄至断奶25℃。全封闭式产房内光照强度要达到100 Lux,16 h 光照时长,增加关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母猪采食量,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加强母猪的泌乳性能,从而提高断奶仔猪体重和成活率。产房温度设置见表4。

表4 产房温度设置

猜你喜欢
初乳产房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产房外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