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强 “不把核废料烂摊子留给下一代”

2022-06-30 04:29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核废料科学报中国工程院

2022 年1 月19 日,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 岁。

潘自强生于1936 年6 月,湖南省益阳市人,我国著名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195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自强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多年来始终工作在工程科技研究与实践第一线。他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他在秦山核电站选址的环境影响审查中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核电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他积极推动“辐射事故和应急体系” 的建立,多次主持编制“国家辐射防护标准”。

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潘自强于1963 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核武器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自20世纪70 年代,潘自强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主持完成了“中国核工业30 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等工作。

80 年代初,潘自强发表了“制订核电站辐射防护的原则和主要数值限” 等文章,在秦山核电站选址的环境影响审查中起了重要作用,从那时起步并延续至今的“能源与环境” 系统研究,为我国核电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

潘自强积极推动“辐射事故和应急体系” 的建立,在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编制“国家辐射防护标准”。他提出的“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为培养辐射防护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资料图片

据《中国科学报》2014年2 月报道,潘自强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人类身边的辐射。“去医院能接触到的辐射有两类,一类是身体诊断检查中的CT 扫描、胸透等,一类是治疗中的放射疗法。” 潘自强说:“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医疗辐射,因为在我国,它并非是与人们‘打交道’最多的辐射,实际上,天然辐射比医疗照射还要多。”他解释,天然辐射有些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宇宙射线。海拔越高,宇宙射线辐射剂量就越大。除了宇宙射线,地壳也会产生辐射,各地辐射并不均匀。“一直以来,大家以为核电站辐射一定是最大的,其实这是误区。”潘自强曾表示,实际上核电站辐射剂量并不大,影响范围很小。

潘自强晚年一直心系核废料的安全处理问题,他在2014 年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透露,我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的同时,也在作核废料深地质处置的相关研究。按照计划,预计2050 年可完成我国深地质处置库的建设,目前正在有计划地向前推进。他说:“按照废物处理的原则,不把烂摊子留给下一代。”

在中国工程院网站的自述文章中,潘自强院士曾这样写道:“在几十年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生涯中,这些甜酸苦辣给予我的最深刻的体会是:辐射防护是保障安全的科学。在科学面前要坚持真理,不能惧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我深信,核能是人类明天的主要能源。我更深信,人类在明天将会更安全地驾驭核能为自己服务。”

猜你喜欢
核废料科学报中国工程院
艰难的起步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核废料造电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当选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核废料该处理了
核废料该处理了
存放10万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