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建筑识图”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6-30 06:30邓于莘黄晓丽
低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施工图职业技能

邓于莘,黄晓丽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城乡建筑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0 引言

“课证融通”是在“1+X”证书制度下,将“1”本学历证书与若干本“X”证书相互衔接融合,将“X”证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重构课程内容,结合“X”证书技能要求,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一种模式[1],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证书技能考核标准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高度契合的一种途径。“建筑识图”是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建造专业群的群平台课程,对接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工作岗位中最核心的建筑工程图纸识读与绘制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本文对接土建大类的“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技能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强化了建筑施工图识读技能,以期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1 教学内容设计

1.1 建立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

“建筑识图”课程要在详细研究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思政的渗入,结合“1+X”证书技能考核标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课程体系。细化技能型人才应掌握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从事土建大类专业岗位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设计与“1+X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等级证书”“1+X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相结合,旨在培养既有较强专业技能,具备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以职业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建筑识图”总共64学时。以“岗位素质—技能学习—融会贯通”为教学主线,以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通用核心技能“建筑工程图识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新建建筑实际工程项目的全套蓝图为载体,融合多本“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围绕“建筑工程图识读”这一核心能力目标开展教学。课程模块设置由简入繁,从最简单的三面投影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施工图的绘图规律,建立二维图形与三维实体之间的转换思维。教学内容由画法几何模块、建筑认知模块、施工图模块3个部分组成。画法几何模块是建筑工程图纸识读的基础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图纸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投影基本知识、剖面图与断面图,教学学时数为30学时。建筑认知模块是初入门学生的一个引导性模块,主要内容为建筑概述和建筑识图的基本知识,教学学时数为12学时。施工图模块是土建大类学生从事相应岗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贴合土建大类“1+X”技能等级证书内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内容为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教学学时为22学时。

1.3 抓住技能主线实现教学目标

该课程技能主线“识图”是“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土建大类毕业生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以一套建筑工程施工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完成专业的识图及绘图任务。要完成识图和绘图任务,就必须掌握和应用图纸的形成规律,熟知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表1)[2]。在循序渐进的课程模块教学流程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于施工图的完整识读,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图的有关规定,首页图、建筑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的形成、用途、图示内容和图示方法、结构施工图中基础平法、梁板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以及设备施工图识读,针对职业技能要求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最终使学生达到熟练识读建筑工程图的要求。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适当融入当下热点话题、红色建筑、特色民居等实际案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表1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要求(中级)

2 教学模式

2.1 学情分析是改革的指挥棒

本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也就是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离开高中课堂,来到大学,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是陌生的,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羞涩的状态,对老师的授课还保持着一种机械聆听的模式,而在现代信息流通的发达当下,大部分学生对建筑行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环境、新的起点,从理论学习转变为技能学习,这个时期的兴趣激发就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兴趣引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总人数为142人,报到率为95%。其中高中生源占73.3%,中职生源占26.7%(表2)。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男女生比例为19:1。根据录取情况可知,生源的质量处于中下水平,且生源类别多样,在之前的学习成效上都是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

表2 2019年录取情况统计

2.2 创设“四三一”的教学策略

在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总框架下创设“四三一”的教学策略。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岗位教学法、“1+X”考核制度、特长生工作室项目驱动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布置任务,且实时关注和掌握进度情况,及时指导并给予过程与结果的多元评价[3],将“三全育人”体系落实落细。“四三一”教学策略即“四个三”和“一个转变”。“四个三”包括:①三个目标,即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职业能力和素养目标。②“三个一”教学方法,即一个演讲,一个载体,一个案例。③三个途径,即岗位项目图纸(人手一套)、技能竞赛提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④三个信息技术应用,即BIM应用、学习通应用、仿真实训软件应用。“一个转变”,即教师思想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学生学习知识、锻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 课堂实施

每节课前由教师下发建筑事件分享任务,从学生喜欢的或身边的建筑切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时事,掌握社会动态和行业动向。通过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视频、图片、文档材料、制作PPT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在课前5 min,让出讲台供学生分享的过程锻炼学生胆量,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兴趣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其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特点。利用实训基地实体模型进行情景教学,结合实体模型施工图,实现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实时转换。利用学生宿舍施工图进行任务驱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发现图纸中各建筑组成部分的表达方式和图示内容,结合国家制图标准提升学生对于图纸的掌握程度,并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课程设计各环节均紧密贴合“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

在课堂上利用当地革命建筑讲解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可以达到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效果;用古田会议旧址的测绘图纸讲解历史,强调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并介绍图纸中坡屋面的绘制和识读方法;用真实事件分析事故原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规范建设过程重要性的认识。

3 教学评价

传统建筑识图课程的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其考试的题型均为概念性题目。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突击的知识点背诵记忆来通过考核,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掌握识图这项技能。在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考核模式逐步与“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相融合。在期末考试中,以某项目的工程图纸为载体,提出一定的识读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识图知识解决相应问题,这个部分考核占课程评价的50%。另外50%由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参与度和过程训练完成情况组成,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素质能力。建立相应的“学分银行”,进行课证考核互通,考取“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提升期末成绩认定的标准并取得相应学分[4]。

4 教学成效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采取“课证融通”模式,将“1+X”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建设了“建筑识图”省级精品课程,《“1+X”证书制度下的智慧建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学生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近三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上连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获得两次二等奖,一次一等奖的好成绩;在“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中,多次取得100%的通过率。

5 结语

“课证融通”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升培养成效的强大动力。我国建筑信息化装配化的发展无疑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新型人才能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土建大类各个职业岗位上。“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学围绕技术技能型和创新人才培养观,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对岗位人才需求和行业前景的调研、对“1+X”证书考核标准的深入研读制定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课程技能点的培养得到强化,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将“1+X”证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和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引入教学全过程,课堂及实践教学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要求[5]。同时,该培养模式从整体上优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在技能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实践成效上看,“1+X”证书制度下的“建筑识图”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协作开发科研项目,服务于教学,改进和不断完善“1+X”的试点工作,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结合起来,培养一技在手的新时代阳光工匠才是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施工图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互联网+”施工图联合审查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