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远程检验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2-06-30 06:30刘烽杰
低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远程船舶传输

刘烽杰

(临沂市政务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0 引言

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船舶运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船舶远程检验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船舶远程检验工作不仅切实满足了船舶正常运转的需要,还能最大限度避免疫情随船舶运行而发生大规模的扩散,为当前疫情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1 船舶远程检验的应用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蔓延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态势。现阶段,为实现对疫情的有效管控,限制人员出行,对进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尽管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管控,避免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但受检疫要求的影响,船舶进出港难度大幅增加,进出港时间也有所延长,对船舶运输工作的推进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河船法定营运检验技术规程》规定船舶的年度检验需要通过对船舶的设备进行目检或实验检测的方式,保证船舶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且没有出现未经许可的变更。《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与《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等与船舶检验技术相关的规则的更新,则为当前船舶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远程检验进行研究后发现,实施与现场检验程度相同的远程检验方式,意味着检验人员在不需要亲自登船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在线连线、视频链接的方式,对客户提供的图片、视频、文档等信息进行检查,以便实现疫情期间对船舶状况的实时掌控。这一检验方法的应用为船舶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 船舶远程检验遇到的困难

在当前远程检验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船舶检验工作无法切实满足人们的预期需要。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管控工作的需要,当前疫情检验工作正以信息为基础,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船舶远程检验遇到的困难包括:①船舶主要为钢铁构筑物,并且在船舱、舵机舱等几乎完全密闭的环境下,外部的电磁信号往往无法正常传递。现阶段,保证远程检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切实弥补一些封闭式电磁屏蔽结构无法正常传递信号的缺陷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②当前船舶往往停靠在码头,受码头船厂遮挡物的影响,船舶露天甲板部分可能会出现信号间接中断的问题,这一情况的存在同样会给信号传输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③现阶段,在远程检验工作推进过程中,检验人员往往需要借助视频连线的方式,了解船舶的具体情况。在检验过程中,数据传输工作对网络传输速率有着较高的要求,若传播的位置较为偏远,通信信息可能存在信号传输缺失的情况,从而影响远程检验工作的质量。④在进行视频连线时,船员往往处于动态拍摄状态,无法将摄像设备固定在某些位置上,导致拍摄的船舶画面不够稳定,增加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难度。并且在船舶运行过程中,机舱部分的噪声较大,会增大船员与检验人员之间的沟通难度。⑤当前船舶远程检验工作不能实现船舶的全覆盖,若船员在拍摄视频时选择性地展示船舶,故意隐瞒缺陷,那么视频远程检验工作的质量将会大幅下降。⑥随着船舶远程检验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基站、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之间的融合联通越发紧密,数据安全成为影响远程检验工作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⑦我国的船舶远程检验工作的推行时间较短,相关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对一些工作并未明确写出条款,导致检验双方可能产生争议[1]。

3 船舶远程检验的推广建议

对当前船舶远程检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可以发现,问题可以被分成信息传输、信息安全、检验规范等三类。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远程检验工作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为远程检验工作的顺利推广提供有效的支持。

3.1 构建远程检验体系

现阶段,为保证远程检验信号的稳定传输,船舶方面可以以5G通信技术为基础,合理应用MESH自由组网、5G CPE、WiˉFi路由器、分布式路由器、AR眼镜、智能手机、无人机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构建更为可靠的信息传输体系。

3.1.1 5G与自由组网体系的应用

对于船舶内部分信号传输效果较差的区域,在开展远程检验工作时,船舶方面可以通过将5G移动终端与自由组网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保证5G信号能够实现船舶内部的全覆盖,并且利用5G网络体系大容量、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征,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的速度与质量。同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便携的自由组网设备可以实现船舶内部多点快速组网、零基础部署,使船舶即便在进行一些封闭区域的远程检验时,视频、音频信息的质量与传播效果也能满足检验人员的工作需要[2]。

3.1.2 5G、数据采集与专业检验交互平台的应用

在开展船舶信息采集工作时,船员可以基于5G网络宽带高、延时速度低的特点,综合应用AR眼镜、智能手机、云台、降噪耳麦等设备,提升船舶信息采集工作的清晰度,提高视频的稳定性和音频信息的质量。同时,在开展船舶远程检验工作时,对于一些船员观察难度较大的区域,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并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输给检查人员(图1),使检查人员更为全面地了解船舶的具体状况。

图1 实时传输的检查信息

3.2 提升远程检验工作的安全性

在船舶远程检验的过程中,提升检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数据丢失、篡改的可能性,不仅能够保证船舶检验工作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还能为船舶正常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船舶远程检验工作的安全性,船岸双方都应当充分认识远程检验工作实施过程中保障物联网、数据、网络、应用、个人信息、关键基础设施等方面安全的重要性,并以提升这些方面的安全性为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体系和工程服务体系,为检验工作安全性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从当前船舶远程检验体系的远程架构方面来看,检验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远程检验工作的推进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

3.2.1 提升数据源的安全性

在船舶远程检验工作中,检验源的准确性与数据源的准确性有直接的联系。现阶段,为进一步降低数据源被篡改的可能性,应明确在数据采集时船舶设备和系统数据的具体记录格式,然后将记录的信息与检验系统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比对,以保证检验系统上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

3.2.2 提升数据传输安全

在船舶远程检验过程中,往往需要传输大量视频、音频和文件信息,为切实提升这些信息的准确性,需要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加强对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网络攻击的防控,切实提升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具体来说,首先,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可以通过为数据源设定固定的IP地址,在物理层面保证信息的安全。其次,对于视频、音频这类敏感信息,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定义的方式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最后,在进行数据文件下载时,要求下载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通过后,才能下载相关文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3.2.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传统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但无法实现非法应用、合法应用之间的有效区分与隔离。现阶段,为更好地保障船舶远程信息的安全性,可以在构建船舶远程检验系统时设置合法应用与非法应用之间的隔离体系(图2),并且通过轻量级的单包防御授权方式,实现服务的隐身,提升自身对于攻击的防御能力,真正提升信息传输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图2 船舶远程检验系统应用隔离体系

3.3 应用场景式远程检验技术

3.3.1 船舶远程年度检验模式

在传统的船舶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可以分成检查船体与检查机电。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可以在船员的配合下,通过对船舶状况进行文件检查、记录检查、近观检查、功能测试等方式,了解船舶的实际状况。通过这种检查方式,一方面,检查人员可以运用对船舶实际情况进行直观检查的方式,在明确船舶状况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检查经验;另一方面,船员在配合检查人员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船舶的实际情况,为后续船舶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现阶段,在远程检验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检验人员仅凭借视频、音频对船舶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工作指令的下达、执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检查人员的检查内容仅分为船体与机电两个部分,那么必然会导致线路检查出现重复,进而导致检查工作的效率下降。针对上述情况,为切实提升检查工作的效率,在开展远程检验时,检查人员需要依据检查所处的区域场景划分检查的部分,由一位检查人员完成船舶的整体检验,从而达到提升远程检验工作效率的目的。为提升检验工作的质量和船岸双方的检验协同效率,在检验工作开始前,先将法定船级年度检验项目进行梳理,并编制相应的检验项目表,其中包括检验项目、检验场景、场景关注点等内容,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检验计划标准,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的可靠性[4]。

3.3.2 远程检验系统

当前远程检验系统主要由场景式远程检验WEB管理系统与场景式船舶远程检验平台共同组成,其中WEB管理系统主要由检验项目总表管理、检验项目推动、检验记录存储、数据输出等模块构成。远程检验平台可以对WEB管理系统提供的项目进行组织,并将其整理为相应结构化检验表,为后续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船舶进行隔空检测,提升了疫情期间船舶监控工作的效率,为疫情背景下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管控方式。

猜你喜欢
远程船舶传输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远程诈骗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