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的大背景下, 教师如何作为

2022-07-01 01:56张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家长

张梅

摘要:教师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双减”的实施给教师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加大等,教师如何作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关健词:“双减”政策,教师作为

自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以来,“双减”讯速成为曝光率最高,师生家长最关注的词语,落实“双减”成为当前我省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全省各地,各校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落实“双减”新模式,教师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双减”的实施给教师职来带了诸多新的挑战-教学任务更重,教学难度加大,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如何协调“双减”与教师减负之间的关系?如何家校合作?

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的实施,对教师来说,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因此,教师要努力潜心教学,静心育人,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因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

(1)是在明确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师要深入学习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双减”不减质,“双减”不减责。落实好教材内容知识点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理念。“双减”不是减少学习内容,更不是降低学习难度,而是要切实转变育人方式,不能只“堵”不“疏”。而这个最主要的路径和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能先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减少重复训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是在优化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之外,教师要更加关注学情,对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都要了然于心,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与支持,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拓宽知识广度。

(3)是在及时巩固知识上下功夫。对于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消化的,就尽量指导帮助学生消化,对于教学难点知识,也要通过课堂,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实施零起点教学,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一直以来,作业都是学生的“心头病”,量大,枯燥的问题让学生难以体验学习的幸福感,在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对作业管理进行有效改革,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过重负担,而是他们用心创作的一件件优秀作品,这是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的大课题。

(1)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探究性原则,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课后作业应是在课堂认知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应有助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②坚持实践性原则,促进学生知行合一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应从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对课堂知识的迁移应用是作业设计需重点考量的问题,只有通过知行结合的训练,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不是纸上谈兵。③坚持创新性原则,引导学生乐做善做缺少创新性的作业设计往往流于纯粹知识的强化,而不是对学生立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照,很多学生不是不喜欢完成作业,而是不喜欢完成形式和内容缺乏生命感,趣味性,创造力的作业,因此,教师要从作业的形式内容和评价形式上对作业进行创新。

(2)精心开展作业批阅。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作业,以“当堂布置,及时批改,多样评价,追踪反馈”为批改作业的原则,做到作业全批全改,体现全面性激励性,作业批改可以是书面批改,也可以是面对面批改,无论哪种批改方式,作业批改都是师生沟通交流对话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这对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方法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等都极有帮助,同时对于师生之间增加理解,培养情感,建立友谊,教学相长都很有帮助。

三、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质量决定,“双减”成效,课后服务绝不是简单地看住孩子,解决放学后无人接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挖掘潜能,发展其核心素养。

课后服务形式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四、协调好“双减”与教师减负之间的关系

协调好“双减”和教师减负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负担”?我们究竟反对的是什么样的负担?负担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双减”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教育观念,认知能力,专业化程度,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等都提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应该追求的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教师应有更深刻的理解,领悟和践行。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因好施教,润物无声,身教胜于言传的教育,是站在孩子一生高度看教育,  做影响孩子一生,关切精神灵魂信仰高度,并为其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当老师认识到这些,就会更好地协调“双减”和自身减负之间的关系。

五、理念引领,达成共识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它指向对基础教育生态进行系统性重塑,也指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共识,作为一场观念和行动上的革命,“双减”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发生冲突,故不少家长对政策抱迟疑的态度,还没有从“鸡娃”的状态中走出来,他们担心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校外培训少了,孩子学不到东西,更担心,别人家的孩子没有“躺平”,别的家长或许还在明里暗里继续“鸡娃”。这样一来,家长就无法淡定,对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认识到,减少作业总量减轻考试负担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躺平”而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把孩子从频繁的考试和追逐分数的心理负担中解决出来,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养成学习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淀人文素养,探索兴趣爱好,开发潜能从而更好的为未来竞争作准备。

对家庭教育的转变引领,不能只一味地“不让”而应告诉家长,“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这也是目前需要努力的重点。

“双减”下的新学期已经开启,各种挑战会接踵而来,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和职能,创新思路,上下合力,主动作为,其正将“双减”落到实处,让孩子、家庭受益。同时恳请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系统思考,综合治理,解决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时间太长等问题,形成“要想减负成功,先为教师减负”的基本共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使教师把“双减增效”内化为自觉地日常行为。

参考文献:

[1]苏江召--聚集校内减负提质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N]教育时报第4387期。

[2]杨雷“双减”背景下的教科研力量[N]教育时报第4373期。

[3]推动“双减”学校各有什么责任[N]教育时报第4382期。

[4]史建奎以全健条改进提升集团校作业管理水理[J]中小学管理2021.10 5-6。

[5]宋继东  探索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作业精准设计[J]2021.10.  29。

[6]解焦平,推动“双减”落地更高家校协同[N]中 教育报第11584号。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错了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