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区小南海片区“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研究

2022-07-01 10:42黄炳勇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片区

黄炳勇

摘  要: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横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文化旅游发展两个领域,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结合小南海片区打造“一山一泉”的发展规划,在小南海片区推进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是实现大渡口区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重庆市大渡口区小南海片区基本情况

(一)农业基本情况

大渡口区幅员面积102.83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2335公顷(2015年),大部分集中在跳蹬镇,即小南海片区所在地,农业用地狭小,难以达到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升级的适度规模化需求,在“基本农田”保护背景下,面临产业转型方向受限的现实。

跳磴镇四季葱,火葱均被评为绿色农产品,另有无公害农产品7个,无公害产地3个 ,共获农产品“三品一标”13个。小南海片区有较好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基础,在发展绿色乡村旅游和建设“田园综合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二)文旅基本情况

小南海温泉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红胜村,紧邻中梁山和金鳌山,在建生态长廊、澜海乡村公园、南海菜地、康然山庄、盘果山庄等5个项目,已建成以乡村休闲、有机食品采摘品尝为特色的小南海地球村和以温泉疗养为特色的南海风情娱乐园,有一定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基础。小南海“龟亭”展现了古巴人交易市场的繁荣,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旅发展潜力。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被列为大渡口区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建设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继续开发小南海片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山一水”特色旅游产品,符合大渡口区的区域定位和文旅产业发展规划。

二、可行性分析

(一)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

小南海片区位于大渡口区的主要农业区域,建设田园综合体,建立新型乡村社区,大力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康体养生的乡村旅游,促进农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文旅产业价值链,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推进片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旅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四山”管制区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多赢局面。

(二)占据全覆盖交通规划优势

1.完善便捷的轻轨网络规划

轨道交通2号线目前已延伸至巴南区鱼洞,目前2号线有中梁山支线规划,将由大渡口新山村站穿过华岩片区,终点接入中梁山轨道保养场。

轨道交通5号线及延伸段,可直达跳蹬站,离小南海温泉只有2公里,5号线已于2017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通过完善的轻轨交通网络,将辐射吸引主城九区数百万人口,特别是轨道交通2号线,纵贯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轨道交通5号线纵贯渝北区、两江新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交通直接便捷,旅游吸引力巨大,本地市场潜力巨大。

2.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

(1)内环快速路。小南海片区可经由华福路、华龙大道上内环华岩立交,距离只有13.5公里,车程25分钟。

(2)成渝高速。小南海片区可经由华福隧道,在双福互通进入成渝环线高速,距离19.1公里,车程31分钟。

3.充满机遇的高速铁路网络

小南海片区,成渝铁路沿江修筑,襄渝、川黔、小梨铁路和渝黔高铁干线穿境而过,建有五个火车站——重庆西、小南海、伏牛溪、石场和跳磴火车站,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高铁重庆西站,所经铁路连通周边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湖北等省市,交通四通八达,距离片区只有15公里,只需30分钟车程,辐射作用明显,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需求

小南海片区所在地跳蹬镇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有11217户,26044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8元,高于国家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但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小南海片区农业用地狭小,难以达到农业产业升级的适度规模化需求,同时又面临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重庆市“四山”管制的限制,产业转型方向受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乏力。

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企业承接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旅游商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文旅“三位一体”,可以极大促进城乡交流,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主要建议

(一)积极申报项目试点,突出特色文化优势

加强国家方针政策政策研究,着手“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方案准备工作,积极申报项目试点,争取国家或市级财政支持。

据悉渝北区将启动“巴渝乡愁”田园综合体等项目,首期打造约2900亩核心区。要避免与渝北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同质化竞争,关键还在于依托大渡口特色的义渡文化、工业文化,深挖“一山一泉”文化内涵,突出山、水(温泉)各色优势。

(二)明确投资运营机制,带动农民共建共享。

积极探索合作运营机制,政府规划引导,村集体、合作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统筹、带动多元化投资主体对小南海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投资。鼓励和扶持原住农民参与乡村生态民宿建设,鼓励乡村民宿个性化装修、经营,完善互联网网络覆盖,规范民宿管理,积极打造特色民宿文化。

依托绿色农业文化,打造绿色农家饭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谋划康体养生产业发展布局,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推进商务配套建设,打造特色饮食文化。

在不触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适度规划商务开发用地,立体布局,集约用地,建造一批写字楼及商务酒店。设立服务中心,提供办证、税务、财务、法务配套服务。引进超市、便利店、药店等基本生活服务配套。

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实现光纤接入、4G网络全覆盖、“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域WIFI全覆盖。設立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构建智能化安监系统、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

提供餐饮配套,鼓励大渡口区特色餐饮企业入驻,如总店位于大宴的吉友鱼,位于文体支路的胖砂锅,都是经营了二、三十年的老店,群众口碑和经营业绩都不错,还有位于跃进村的老道江湖菜,菜品推陈出新,创新意识强,我们要发掘和引进特色餐饮企业,加强本地特色餐饮产业开发,创新发展以康体养生为特色的绿色农家饭品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打造特色饮食文化。

(四)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开展工艺美术、音乐艺术培训,增强文化活力和文化自信,在小南海片区,尤其是滨江一带钓鱼嘴区域规划音乐半岛,吸引音乐人才入驻,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

宣传、保护并传承堰兴剪纸、麦草艺画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一批文化骨干队伍,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让文化真正扎根于产业,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

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流通渠道,网络信息流通速度、广度均远超传统媒体,自媒体、微电影等网络传播媒体这几年迅速崛起,我们要积极融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宣传推广手段上不拘一格,“与网俱进”,主动拥抱网络,建立一批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号,利用官方媒体优势,占据媒体宣传制高点,主动作为,精准投放,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参考文献:

[1]赵彬,王乐.重庆市大渡口区土地利用分析与预测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04):68.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片区
田园综合体为农旅融合添活力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