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互联课堂 助力英语智慧教育
——访深圳市北环中学廖春风老师

2022-07-01 01:37廖春风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信息技术英语

信息技术引发的中学英语课堂革命,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从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到教学实施的深度融合,是中学英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廖春风

深圳市北环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兼任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福田区中学英语教研员、广东省新一轮(2021-2023)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城市学院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深圳市和福田区兼职督学。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编省编高中国际理解教材1部,参编初中英语教材深圳地方配套学生用书25册、配套教师用书1册,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受邀参加省内外如山东、海南、江西、揭阳、云浮、顺德等地讲座及支教授课百余场,指导的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达200多人次,获得省、市、区荣誉奖项30余次。

访谈者:廖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据了解,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请您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谈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廖春风: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22年工作重点》等一系列文件政策的出台不难看出,英语教育信息化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更新英语教育理念。英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科育人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当前教学的要求,重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一是教学目标要体现育人理念,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二是教学内容要从主题引领、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多维度进行整合;三是教学组织形式要践行活动观理念;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评的深度融合。

第二,重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课程。英语课程可以设计为两类:一类是以线下学习为主、线上学习为辅的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实践课程(英语模联社团、英语戏剧、社会调查、项目制学习、英语文化角、游学等);另一类是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学习为辅的拓展课程(主题阅读、名著阅读、主题写作等)和个性课程(英语微课制作、Vlog拍摄剪辑制作等)。国家课程的实施可以采用课前微课导学、课中学习分享、课后线上提交作业;实践课程或者活动课程在线下完成,而学生的项目制学习作品可以在线上展示与分享。拓展课程的开展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练习交流为辅,异步学习、逐级进阶、自评互评。个性课程可以在虚拟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交互学习,并适当融入线下的交流和评价,以保证开设的效果。

第三,促使英语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要借力信息技术精准掌握学情,设计具有关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采取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挑战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梳理、整合、讨论、汇报、自评、互评的学习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输入、内化生成、表达输出的全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未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会给英语教育带来的改变,已知教育教学模式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技术引发的课堂革命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适应、自进化、双向互动学习系统的普遍运用和智能型学习管理系统的发展会加快教与学方式改变的脚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与学发展的源动力,还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深入到教与学的思维方式中。教与学活动将由知识的传播与消费转向知识的创造与共享,教师的角色也将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向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

第四,促进英语教学结构改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了未来智慧课堂的图景,也为英语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和策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学习结果图谱已经在语音识别的听力学习环节和语言分析技能的口语评价反馈以及测评环节得以实现。虚拟走班、虚拟选课、远程交互、少教多学、精准教学等信息技术加持的英语课堂新形态更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课堂应创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开放、高效、动态、快乐的教学环境,云端化、智能化、精准化、交互化、个性化、差异化应该是英语课堂的新特点。

访谈者: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到教育领域,您近年来开展了“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教学”相关研究,您能介绍下什么是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教学吗?它具有什么特点?

廖春风:如果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放进了英语课堂,比如现在几乎每位教师每堂课用PPT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与粉笔,这种方式只能看做整合,虽然在技术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下促进了教与学,但这种披上信息技术外衣的整合课堂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满堂灌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生成的。由此产生了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教学的想法。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是一种立足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英语信息互联的语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有一段拥有自己的学习时光。传统的语法课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的讲授加习题的操练,英语信息互联的课堂借助虚拟实境呈现,突破了英语语法学习困局。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设置真实语境及语言学习任务链,学生得以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饶有兴趣地进行“活学活用语法”体验。信息互联的语法课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互动,最终达成“语用”目的。

个性、愉悦、公平、互动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没有把信息技术仅仅视为“教”的辅助工具,而是融之于学生语言学习与实践的全过程。在听说课堂上,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的仿真学习语境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在愉悦的知识建构环节,学生各自根据画面配音,演绎对文本的理解;在小组互动评价环节,学生在虚拟社区大胆表达并且在第二次建构的过程中完成“意义修复”。

动态呈现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英语信息互联的词汇课堂上,使用突破时空界限的语音、图片、音频、视频、Vlog等资源,有利于词汇文化语境和情境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可以调动的信息还包括:打破课上课下边界的学生词汇学习情况展示;打破课与课之间的边界的分组教学历史情况和课堂激励;整合本节课需要的各类资源(音频,视频,词表,随堂测试资源);信息化支撑的课堂互动。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充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体会词汇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内外联动,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反馈与互动,促进教与学的进步。

访谈者:信息互联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廖春风:英语信息互联课堂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两大环节。比如教学管理中的电子化学习内容管理(图片、词曲、短视频、音频等资源的整合)、智能作业资源,教学数据、学习数据和检测数据分析与运用。教学实践中教师课前的备课,课中的学习数据收集和课后的作业布置;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弹性学习或个性化学习以及课后的作业上传等。

访谈者:开展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教学,取得了哪些成效?

廖春风:开展英语信息互联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第一,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更愿意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并巧妙地将知识进行关联,课前课后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开展项目式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明显提升,学业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区教学质量检测及中考中,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所带班成绩都领先于其各自学校同年级的其他老师。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体验、愉快合作,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心智等方面整体得到发展。

第二,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教师更主动地要求通过研究课、办研究沙龙、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方式进行沟通研讨,或者互相听评课、在校区市三级教研平台上发声、写个人博客、发个人公众号等。教师一边研究一边改进,持续学习,以研促教。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的课堂打上了深深的英语信息互联教学的烙印。参与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0余篇,课题结束后成功申请相关研究的国家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2项。

第三,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变化,敢于教学创新,利用信息技术自我成长,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并且已经把英语信息互联作为常态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应用。如课前根据不同课型利用诸如UMU互动学习、Camtasia Studio、IMindMap等软件,制作生动简短的微课或者整合相关教学内容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学习的欲望;课中利用智能教学助手指导学生讨论、质疑、辩论、达成共识;课后借助云端监测学生在词汇、听说、语法、阅读方面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带着新的收获或疑问进入新的课堂,以此往复。

访谈者:未来,在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方面,您还会做出哪些尝试?

廖春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推动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未来,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方面,我会尝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未来英语智慧学习,探索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标准,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教与学信息技术英语
楷书的教与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