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发越过数字鸿沟

2022-07-03 10:45林雨轩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鸿沟群体老年人

林雨轩

“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类不曾放慢对科技的探索脚步,一代代创新进步,奋发向前的同时,步履蹒跚的老年群体却有些吃力。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袭来时,长辈们渐渐接受,并说服自己——电视中的子弹不会穿屏而出,尝试把电话融入生活。然而当互联网、智能手机横空而出时,爷爷奶奶们仍然避免不了茫然失措。5G 技术、网络让他们摸不着头,疫情时代被健康码限制了出行……数字鸿沟悄然而生。

如何让老年人认识、适应并熟练使用数字产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呢?

有人说,老人也该与时俱进,但这又谈何容易呢?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自我摸索的老年人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活到老学不了”的无奈。过半年轻人反映,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可最终父母还是用回老人机,智能家电也因为繁杂的操作被打入“冷宫”。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老年痴呆的父亲被忘却的黑洞一点一点吞噬,女儿的耐心耗尽,父亲无助的呜咽让人心痛不已;现实中,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显然已经不能和年轻人相提并论。我国老龄化加剧,数字鸿沟加深,如何帮助老年群体逾越鸿沟,是每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小时候父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走路、说话……每当孩子解锁新技能,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时,父母欢喜而出的惊叹和夸奖是我们成长的动力。父母垂垂老矣,在他们茫然地面对电子产品时,长大了的孩子手把手的反复教导非常必要、孩子的肯定赞美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年轻一代具备十足的耐心,付出很多爱和陪伴。“常回家看看”不能只是回家玩手机蹭饭,而应多了解父母长辈的需求。

畢淑敏在《孝心无价》里写道:“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但愿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体察父母的心,在他们萌生出“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的念头时,握住他们的手,“不怕,我们一起慢慢来。”

除了家人的帮助,数字产品的设计研发者也应该多为老年群体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中国青年报》曾指出:年轻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不能“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想老年人需要什么。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多观察、记录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甚至把自己代入其中,才能设计研发出真正合适老年群体的产品。大字体、亮图标是一个小小的开端。手机功能和软件模式的“适老化”“减法”设计,简化操作步骤等等更待提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设计更人性,理解汇聚成温暖。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诗人朱生豪如是说。我们也可以对年长的他们道一句:“有我们在。”后浪携前浪,小手牵大手,一起向前走。

评点

标题最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情怀,不同于呆板的拟题。老年人与新时代的数字鸿沟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小作者在读报过程中有感而发,将相应的时评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立论时抓住问题关键点“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出发,从老年人在信息时代的生活困境出发,从老年人曾经给予现在的年轻人的关爱出发,颇具人文关怀,紧紧抓住读者的心;随后从中国古代孝文化的引用论证,让文章更有深度,更有说服力;最后没有局限于“常回家看看”的套路,而是从数字产品研发设计的角度出发给予建议,可以说既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还有效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文章更有价值。

(指导教师:高良连/ 编辑:李跃)A1A5A0B8-FA96-46DD-A2EA-EEC6CD70AEEF

猜你喜欢
鸿沟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