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22-07-03 12:33李鑫鑫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困境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李鑫鑫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理念,利用这种理念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文章剖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理性地审视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困境,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意义;困境;策略

引言:基于心理健康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在体育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多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使学生在开放的体育学习环境和实践性的体育活动中,能够树立自信、锻炼心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地发挥体育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育与健康对学生的意义

小学生身体发育较快,但是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却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承受较大负荷的运动或者高强度的体能练习。而体育与健康教学可以有效处理这一情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借助各种体育器材设施,引领、指导学生练习各种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这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心理以及身体机能有着关键意义。除此之外,在小学时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其潜在能力的挖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措施

(一)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创造优良教学环境

人们对于某一种事物产生动力与热情,就是源自人们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存有较大的差别,每一个人对事物的热情与动力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对于兴趣的表现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自相矛盾的。例如,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十分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散漫,甚至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规定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十分喜欢在教师以及其他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因此就会做出一些争强好胜的行为。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善于观察、掌握学生的特性与性格,在最大程度明确学生情况以后,再展开有指向性的教学工作,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将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课堂中切实展示自身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热情。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优良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积极引领、指导学生自主加入每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同时可以设计、规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情景,应用较多不同的教学举措与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营造和谐氛围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核心就是教师以及学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做好有效互通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可以使学生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进入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面对学生时应和蔼可亲,容易让学生亲近;其次,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语言应生动幽默,应用各种举措与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主要是一些运动项目的锻炼,这些运动的锻炼需要学生具备兴奋以及放松的状态,才可以更好地投入课堂中,使得肌肉放松,愉快学习。反之,如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沉闷,甚至一部分学生过于惧怕教师,那么其也会惧怕学习体育知识,无法提升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三)尊重年纪特点,激起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驾轻就熟,首先就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生所感兴趣的点,明确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之后将体育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学生所喜爱的事物相融合,更好地进行授课。例如,立定跳远的要点就是,两只脚同时跳起,落地的时候同时平稳落地。如若教师单纯依据课本中的死板内容,让学生两只脚同时抬起之后跳跃落地,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这时,教师应活跃教学思维,将枯燥变为愉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在动画片中小青蛙的跳跃方式,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跳跃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模仿青蛙跳的时候自然会掌握立定跳远的知识,同时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更好地学习。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本中的知识教学,大部分是教师为学生讲授动作理念、动作要领以及规范,之后让学生重复练习。这一单纯根据课本内容讲解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使学生无法提升热情。如若教师可以在实际课堂中应用提问式教学,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探索课本资源,延展教学思路

体育与健康课本中配备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将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完美地展示出来,同时配有简单易懂的文字释义。教师可以先借助这些图片,开展体育动作要领的讲授与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针对一部分具有难度的体育动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小学生都喜欢计算机科学技术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对这些设施合理利用,赋予枯燥乏味的课本愉悦与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但是体育教学不能单单限制在课本或者课堂知识中,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应重视知识的延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应引领、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深化学生运动素养,还应重视体育精神培育,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与身体素质,逐渐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现阶段互联网虚拟世界发展迅猛,一部分小学生也对此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体育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里,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热情。例如,课本中的跑步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成“穿越火线”,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接力跑。这种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同时这种知识延展,更容易实现体育教学的高质、高效,深化学生体育素养。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要实现“心理健康渗透”这一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对教师行为表现的评价。先是评价体育教师是否将心理健康列入备课与课堂教学实施之中;接着,评价教师在课堂偶发事件中,是否关照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最后,评价课堂效果,即所制定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这两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否得到调动等。二是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促使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意志”“适应能力”等得以培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三是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能通过反省自我,正视自我,来提升抗挫能力和心理素养,树立信心,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四是关注评价标准的界定。无论是评价教师还是评价学生,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各占总成绩的50%,并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来表示总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融、身体素质评价与心理健康评价同在。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总结:体育游戏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有正向的促进优势,合理选择体育游戏项目,充分改造现有体育教学体系,将有效改善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为合理利用体育游戏,需要重视组织开展生活化、鲜活化的体育游戏课堂,使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生活化的体育习惯、孕育体育兴趣、发现体育特长,真正使体育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总之,小学体育教师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就要在入学阶段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立足体育教学的特点,完善把握体育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新开.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22):130.

[2]欧少荣.小学体育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2019(28):73-74.

猜你喜欢
困境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跟踪导练(一)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