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2-07-03 13:47林规发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林规发

摘要: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具备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基于以上认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數学;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引言: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后,学生就能在对知识进行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快速发现更多解决方案,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创新思维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钻研和探索。而对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层次,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创新思维的帮助下,他们会培养出自身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相关的思维逻辑能力,更好地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从而助力于将来的学习成长。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最基础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理解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转化,包括数量和图形相互转化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角的轴对称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掌握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折纸活动:已知∠AOB,先将其对折使得边OA与边OB重合,在此基础上再折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第一条折痕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展开之后观察经过折叠后形成的三条折痕,会有什么发现?第二次折叠产生的两条直角边有何关系?经过学生充分的探索总结后,继续引导学生改变斜边长度,折叠后再次观察第二次折叠产生的直角边的关系。通过折叠,学生已经能明白第一条折痕平分角的特性,以及折叠产生的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一道理。接着,引导学生画数学图形描述刚才的折叠过程。画出角平分线表示第一条折痕,在角平分线上取任意一点,并过点作角两边的垂线段表示两条直角边。并且,通过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来再次验证两条垂线段的相等。在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中,学生从直观的折纸活动中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归纳思维能力就是将众多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归纳是以对现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经过探索分析,最终验证相应的数学定理或数学规律,使学生在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归纳思维能力。例如,在前面提到的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中,先通过折纸实践,得出初步结论;再抽象出理论,并用严谨的逻辑推导验证所得结论。在学生经历以上探索过程、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后,鼓励他们用文字总结这一规律,并让他们对比参考别人的归纳,最终得出数学定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归纳思维能力,达到了培养数学思维的目的。另外,结论的归纳,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感受数学魅力、思考乐趣的同时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思维环境氛围

创新思维的提升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同时也具有较为紧密的引导,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时刻处在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中。简而言之,就是创设具有良好创新思维培养氛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来投入其中,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课堂上只允许教师能说话,却禁止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讨论或者提出疑问,因为这样会打乱教师的授课步骤,让他们的教学过程不再连贯,同时自身也会比较容易引起热闹的气氛,对当时的教师来说,这些都是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很容易会让课堂的进程走向歧途,并且再难把学生的情绪纠回到当前的学习模式,于是就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解答和做题即可,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遭到更大的阻碍。在当前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们必须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趋向于多样化、先进化、趣味化,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更多知识,解答更多问题,同时,既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沉浸感十足的课堂体验,也要与学生之间形成健康科学的沟通交流,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适合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内容,如不等式、方程、函数、统计等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建模活动,使他们利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教材“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内容时,有这样的问题设置:甲汽车出租公司每100km收取150元租车费;乙汽车出租公司每100km收取50元租车费,另加管理费800元。你认为应如何选择汽车出租公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家公司的收费方式,探讨如何构建模型。有的学生会根据收费“甲大于乙”“甲乙相等”“甲小于乙”三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建模,列出等式或不等式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用函数表示收费方式并作函数图像建模,更为直观地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利用数学模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结论:在新课改进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了教师教学进步和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性研究问题之一。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主动针对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形成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思考,才能在思之有物的情况下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扈正云.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解析[J].学周刊,2021,(33):97-98.

[2]庄荣召.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51.

[3]李建斌.探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69.

[4]卢小红.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