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土性”升格示例

2022-07-04 17:15黄晓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点题国人论点

黄晓露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中国人“土”,并把“土”当做贬义词。而文评人刘琼在评价女作家葛水平的作品时却说:“写作土性的葛水平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土性,在我的词汇库里是赞美,相当于根性。”还有人说,无论中国社会如何变化,中国人依旧具有“土性”,这里的“土性”并非贬义,而是对中国人传统固守的一些东西的最好比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的关键词是“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土”中的“土”,含有“落伍”“不合潮流”“不雅致”甚至“粗俗”的意思,是贬义词。究其根源,是长期根植于乡土社会养成的生活上乃至精神上的一些劣性的东西。而材料中的“土性”或者说“根性”,则指引我们去挖掘从土地中生长起来的、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的、优秀的特质。

学生写作的重点要能够从“土”里挖掘出“土性”,有自己对于概念的清晰界定,行文中要注意到民族性的东西在今天的存在价值和重大意义,注意到在文化流转过程中应该剔除不合时代潮流的部分,从而发展我们的文化。这才是更具思辨性和文化自信的写作态度。

原文呈现

土性是国人的根

□浙江省缙云中学  洪嘉睿

在日常交际中,“土”字往往是贬义词,用来形容对方不紧跟时代步伐。但我认为,“土”是一种中国人本有的特性,是中国人的根。正是土性,才形成了我们泱泱大国。(开头与材料的吻合度不够,提出的中心论点与主题、题目和分论点都不符。)

守得土性,蕴孕不凡。北大荒开荒时,是一个个带有土性的人站了出来,用一双双手,化荒漠为绿洲。辛勤的他们,以伴有土性的善良、纯朴,滋养了土地,也造就了荒漠的盎然生机。这不仅是对土地的热爱,也是对未来乐观的预想。(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论证有理有据,材料得当,但是分析和点题力度不够。)

守得土性,造就文学。土性,即为乡村。伴随着土性,沈从文作出充满自然乡村与人文情怀的《边城》;伴随着土性,王安忆作出带有北平风味的《巷子里的白马》;伴随着土性,汪老先生作出令人垂涎的《家乡的野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是乡土文学悄悄萌芽的气息……这是土性的展现,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气息的展现。土性,让我们的文学中饱含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本段文学性很强,对文学作品的引用信手拈来,但是语言驾驭能力偏弱,语言过于重复,显得呆板。略例排比后的分析点题略显单薄,过于仓促。)

守得土性,故乡月明。土性,意味着一种国人的乡愁。忘不了的是“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土性在短短几行诗中,便淋漓尽致地展现,这种藕断丝连的情,深深埋藏在土壤里,也印在国人的根里。因疫情而留居在异国他乡的华侨游子,是否也为土性的牵挂而忧愁?是否也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土情结?(引用诗句,富有诗意,事例过于单薄,需要增加更多的材料来论证,以增加说服力。)

土性是国人的根,亦是国人的魂灵能安栖之所在。土性蕴含着国人的美丽品质,更能创造出辉煌文明。(结尾点题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彩,而且结尾与分论点的关系不够清晰。)

问题诊断:作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关键词,引经据典,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文章以三个分论点并列式展开论证,条理清晰。但是,文章对分论点的分析和阐释过少,逻辑关系不够严密,素材使用方面缺少概括与衔接。此外,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不够出彩,需要提高文采。

升格作文

秉承“土性”,踏歌以行

□浙江省缙云中学  洪嘉睿

臧克家在《三代》中写道:“孩子在泥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寥寥数语道尽了人们与“土”剪不断的羁绊。在土地的孕育和熏陶中,我们怀着热泪和深沉的爱接受着土地的给予,在土地无言的付出中耳濡目染,祖祖辈辈于坚守中继承了土地的秉性,这就是土性。“土性”,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民族魂。(运用引用和设问的方式来引出材料的关键词“土性”,并提出中心论点。)

“土性”,是五柳先生修篱种菊、漫步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归隐情怀;是刘亮程对于家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人文关怀;是韩少功在法国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的热泪;更是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干部们日夜奋战、不畏艰辛的精气神。(略例排比阐释“土性”的内涵。)

守得土性,蕴孕不凡。土地如余华笔下的“历尽沧桑”的老人,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人类,以宽广的胸膛承载着人们的血与泪。我们感激地接受土地的厚爱与馈赠,于土地中孕育,于土地中行走。北大荒开荒时,人们用一双双勤劳的手,化荒漠为绿洲。中国人的土性,是一份纯朴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土地的永恒热爱,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分论点阐释精准,论证有理有据,素材运用得当,说服力强。)

守得土性,造就文学。土性,是沈从文笔下充满自然乡村与人文情怀的《边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是王安忆带有北平风味的《巷子里的白马》,在柴米生计中表现出一种人性的真善美;是葛水平《花开富贵》中洋溢着的浓郁的乡土风情,是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中所描述的边地生活的“有情”与“自然”。泱泱大国,无数的文人墨客豪气挥笔,将心中最纯粹的乡土情怀付诸笔端,让土地绽放出明媚如春日的鲜花。土性,是我们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本段文学性很强,对“土味”文学作品的引用信手拈来,略例排比运用得炉火纯青,分析点题恰到好处,收尾水到渠成。)

守得土性,故乡月明。土性,亦意味着一份乡愁。“吾心安处是吾家,只生欢喜不生愁”。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这种藕断丝连的情深深埋藏在土壤里,也印在国人的根里。因疫情而留居在异国他乡的华侨游子,是否也为祖国土地的牵挂而忧愁?是否也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土情?浓浓的乡土情缘,凝聚的是一生也解不开的情结。(化用诗句,富有诗意,素材得当且论证深刻。)

華夏儿女们扎根于神州大地上,汲取泥土的力量和芬芳,翩然而来,踏歌以行。愿你我都秉承着“土性”之心,从此挥鞭启程,唱一曲归歌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踏一路春色正好,于灿烂美好的精神彼岸会师。(结尾文采斐然,文学味浓厚,照应开头和标题,重申中心论点,符合考场作文结尾的要求。)

总评

升格后的文章,在素材分析、论证和点题的角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强了论证的力度。文章开门见山,引入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文章主体采用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式的结构,结构清晰。略例排比,简洁有力;论证恰到好处,说服力强。结尾部分富有文采,回扣论点。整体而言,经过升格,全文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论据丰富,论证有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点题国人论点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