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中的引入式教学

2022-07-04 02:45张敏
关键词:代表生物知识点

张敏

生物课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学生自己和身边事物密切相关。初中阶段生物教学,是启发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贴近日常生活,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教学,才能够真正让学习落地,让生物课变成让学生觉得“好玩”又容易接受的学科,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引入式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很好的选择。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把握好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外,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重引入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以此来建立高质量课堂。

一、借用身体学习

课堂教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参与教学。反射弧一课的学习和理解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在身体内部,我们无法直观看到。怎么可以让发生在内部的过程可视化呢?笔者让学生用身体来展示,学生两臂水平伸直,左手代表感受器,左手臂代表传入神经;头代表神经中枢;右手臂代表传出神经,右手代表效应器。笔者拍其左手,表示外界刺激,让学生模仿舞蹈中“传电”的动作,以波浪形式传导到右手。还可以找五位学生,一人代表一个部分,五人手牵手完成一个反射过程。

再如枝芽的结构也可以用身体来学习。笔者让一位学生背对班里其他学生,双手伸直举过头顶,掌心相对贴在一起。双手代表幼叶,头顶代表生长点,耳朵代表叶原基,后背代表芽轴。上衣的口袋外翻出来,代表芽原基。学习枝芽的发育过程时,则让两位学生靠近站立,手臂依次打开,代表发育成枝条。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用身体来展现各个部位,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

二、借用服饰学习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一课,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有很多血管名称要记正确,血液成分变化也要记牢。这一部分单纯靠学生背诵和默写,既记不长久,也容易出错。笔者借用校服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一次就记牢了。校服的中间是拉链,上半部分是白色,下半部分是蓝色。这两部分正好就对应了心脏的结构,白色对应心房,蓝色对应心室,拉链代表室间隔,同时双臂代表静脉,双腿代表动脉。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让同桌两人面对面,就可以指着自己的衣服和身体来说循环路线了。做这个活动时,好多学生喜欢指着对面的同桌描述,这也更有利于学生解答卷面题目时注意左右之分。

血液循环过程中有动静脉血的变化,颜色会发生变化。说到血液成分变化时,可以借用学生的红领巾,将其展开搭在身体左侧,这样就一目了然。让学生借用最常见的物品来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用实验学习

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己动手发豆芽,绿豆、黄豆、黑豆、青豆都可以,观察记录和对照豆芽发育生长的全过程。除了教材中明确的“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三個条件以外,有的学生还拓展了实验。比如有的学生对装置持续光照,而对照组则放在室内没有光线直射的地方。通过这两组对照,可以得种子是否需要光照这个条件的结论。

这个观察实验中,学生在记录豆芽的生长、对照种子萌发条件之外,还可以观察到种子萌发过程,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先长根,子叶再出来,然后长出叶。这样一来,用一个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同时理解两节课的内容。

四、借用模型学习

明确肾单位的结构是理解尿液形成过程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除了看动画、画图,还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平面的可以用轻黏土来做,立体的可以用塑料瓶、塑料管、塑料碗等制作。在塑料碗上打上一些洞,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玉米、黄豆、小米、绿豆等,代表不同的血液成分。小颗粒的能从洞里漏下,代表能滤过的成分,不能漏下的代表不能滤过的成分。通过制作模型,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区别,学生便会牢记于心,比单纯背诵效果好很多。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愉悦放松的状态、开心的状态下,脑内会自动分泌血清素,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含量高了以后,脑神经网络就会高效运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面对生物学习时,如果常常感受到的是“太好玩了、这么有趣啊”,那他一定处于自主高效的学习状态。

引入式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活动,将许多晦涩难懂或难以展示的生物知识,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在参与中了解知识点的原理和特点。由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就轻易理解了难懂的知识点,而且会记忆深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济南育英中学)

猜你喜欢
代表生物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看望委员、代表
知识点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