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的新对策与新方向

2022-07-04 12:20袁立波
科学与财富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方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现如今国民对于环境保护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种背景下,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但就目前我国真实环保情况而言,其中部分地区依旧存在环境风险管控不完善的问题,这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围绕着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展开论述,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的新对策与新方向,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现状;新对策;新方向

引言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我国工业化脚步也在飞速的前进,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此种环境下,为了有效的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逐步颁布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但目前我国依旧有部分地区存在着突发事件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不仅会危害到生态环境,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生态环境应急管理

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是环境管理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分主要是相关部门通过个完善的措施来应对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可以划分为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理等环节,其中涉及到生态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防范等多项内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进一步降低生态环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如果发生了还能有效的降低危害程度,以此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二、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现状

(一)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力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虽然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民群众心中,但这仅仅是粗浅的环保意识,在环境应急管理方面并没有深入的认知。这也导致如今生态环境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手段。此种情况下,便会导致出现“事多人少”的情况,进而导致管理力度不足。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些队伍当中不仅没有配备足够的管理装备设施,很多工作人员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进而导致在出现生态环境突发情况时,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1]。

(二)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

无论在任何工作当中,完整的制度体系是该项工作效率的保障。但就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而言,管理体制不完善是目前很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由环保局进行统一管理,但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方面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职责不清晰,管理边界不明了,相关关系不顺畅的情况,这也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主要依靠环保部门来完成。除此之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不健全也是当前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种问题会直接导致生态环境应急工作在跨区域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部门协调不畅,信息传输效率慢、协作无头绪等现象,从而导致相关部门的联合效果并不明显。在出现生态环境突发事件时,此种管理制度模式下难以及时的进行处理,进而可能导致事件出现扩大化情况。

(三)环境污染风险抵御能力薄弱

虽然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绿色环保事业,但由于传统经济留下的问题根深蒂固,很多小作坊、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对环境评价制度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的风险,而该类企业往往较为隐蔽,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监管盲区,进而导致相关部门难以及时排查出环境污染风险[2]。

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的新对策与新方向

(一)提高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

想要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的前进步伐,相关政府部门便需要根据实际生态环境情况来加大应急管理方面的投入,建设标准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以此来提应急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针对环境应急管理颁布一定的优惠政策,还需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装备,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当中需要以大中型企业为提托,建立专业的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以此来充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稳步发展。

(二)完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体制

在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晰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要加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的沟通交流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不同地域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的快速分享,进而建设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应急机制,以此来作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指导。

(三)提高环境污染风险抵御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环境污染风险抵御能力,相关部门需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制定出合理的评估体系,以此来为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进而分析出其中原因,相关人员可以针对原因来采取相关措施,以此来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风险。除此之外,相关人员针对环境污染风险较大、投诉较多的企业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以此来查看其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处理,以此来加快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协调发展机制,利用媒体优势,一方面定期曝光企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制造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积极整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优秀典型案例,引导企业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争优创先,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结语

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是一项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包括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防范、生态环境应急响应、突发生态环境事后处理等多个阶段过程。要深入探索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应急处置水平,优先解决侵犯公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各类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处置,确保生态环境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不停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琦珣.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探究[J]. 包装世界,2020(10):1-2.

[2] 王清军. 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变革与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6):75-86.

[3] 刘瑞鸣.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策略研究[J]. 清洗世界,2021,37(8):100-101.

作者简介:袁立波,1964-9-30,男,漢族,浙江嵊州人,大学本科,无线电技术,研究方向:环境检测,环境安全管理0DC2E62D-679C-4012-A6CE-E7AA64B10F55

猜你喜欢
新方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
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