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Omegawave对山西省摔跤运动员进行赛前身体机能状态监控

2022-07-04 03:11珂,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机能有氧监控

刘 珂,邵 彤

前言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会受到心脏功能(身体疲劳和恢复状况)、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机能状况(CNS)、能量代谢系统等多因素的影响[1]。身体机能状态的评价已日趋成熟,常规的训练监控手段主要有生化指标监控(包括血红蛋白、血乳酸、肌酸激酶、尿素氮、血清睾酮、皮质醇)、心血管系统指标的监控(如心率、血压、心电图)、神经系统的监控(如脑电)、以及有氧代谢能力与无氧代谢能力的监控(如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而目前Omegawave系统能够通过无创的测量方式一次性获取中枢神经机能状况、心脏功能、能量代谢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参数,并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做出实时的综合性诊断和评估,为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及赛前准备提供参考。Omegawave系统是由美国Omegawave Technologies LLC开发的一种测试软件系统,其最大优势是快速,无创,简单方便,反馈及时[2]。这种监控方法,为应用“训练窗”理论、实现精英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提供了可能[1]。通过长期的Omegawave机能状态监控可以准确把控运动员在训练阶段中竞技状态的变化,提高训练效率,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3]。根据当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该测试手段已应用到包括国家队在内的很多运动项目,如足球、赛艇、摔跤等,多数是针对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监控,以减少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国内外目前针对赛前进行监控与评估的文献较少,更没有运用Omegawave系统在赛前进行评估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关于赛前状态监控都是针对生化指标,需要抽血进行。而赛前抽血或其他有创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影响到比赛的发挥。且通过生化指标以及心率指标的监控虽然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只能反映当时心脏功能,不能反映出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因此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多数靠运动员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教练员经验。

目前关于摔跤项目的训练监控方面的研究文献不多,赛前监控更是少之又少。针对赛前的训练监控方面研究也以赛前控重的监测以及常规生化指标为主,且都是在比赛前一个月到一周,很少有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心理等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估。且我省摔跤运动员训练监控手段比较单一,以血生化为主,缺少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在2020年全国摔跤锦标赛前30天、15天和1天,对我省摔跤项目17名参赛重点运动员进行Omegawave身体机能监控,表1为运动员基本情况。本项目采用的方法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统计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赛前三次测试评分结果

Omegawave测试系统会根据详细的测试数据对各指标进行评分,系统评分为7分制,1分为最低,7分为最高。

2.1.1 心功能

表2、表3为17名运动员三次测试的压力指数和疲劳度指数评分统计结果。2名运动员赛前30天压力指数评分(表4)和疲劳度评分(表5)均偏低(2分),说明这两名运动员身体机能疲劳明显,心功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当时的训练,其他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4名运动员在赛前15天压力指数偏低,2名运动员显示身体轻度疲劳,1名运动员中度疲劳,综合看赛前15天身体机能状态良好,但部分运动员心理压力比较大,出现紧张情况。赛前1天2名运动员身体机能轻度疲劳,其余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压力指数普遍偏低,说明赛前运动员出现紧张状态。

表2 压力指数评分

表3 疲劳度评分

2.1.2 能量代谢

表4、表5为17名运动员三次测试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指数评分统计结果。从评分看,三次测试有氧与无氧评分变化不明显,而且运动员有氧与无氧基本在3-5分之间,无明显优势,可能与平时训练计划与训练效果有关。

表4 有氧能力指数评分

2.1.3 中枢神经

表6为17名运动员三次测试中枢神经安静电位评分统计结果。赛前30天只有两位运动员达到6分以上,其余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疲劳。赛前15天只有1人达到6分以上,4人达到5分,其余运动员都在3分及以下,说明中枢神经疲劳明显。赛前1天只有3名运动员调整好中枢神经状态(4、5和11号运动员),其余运动员中枢神经评分偏低,可能与赛前紧张、睡眠不好等因素有关。

表6 中枢神经安静电位评分

2.2 赛前测试结果与比赛成绩相关性

由于摔跤项目影响因素较多,除自身机体状态、体能、技战术等内在因素外,对手、比赛环境等外在因素也会影响比赛成绩,仅根据比赛名次来判断运动员的发挥不具有客观性。因此我们以比赛成绩为主,结合对手强弱、比分、赛场发挥等,同时参考教练员评价与运动员自我评价,将比赛成绩进行综合打分(见表7)。为了与Omegawave评分一致,比赛成绩采用7分制,7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将评分与压力指数、疲劳度和中枢神经疲劳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运动员的成绩与压力指数和中枢神经疲劳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与身体疲劳度无明显相关(见表8)。

表7 运动员评分及比赛情况

表8 比赛成绩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1.所有测试的正常范围都是以美国的优秀运动员数据为基础,由于欧洲和亚洲人种的不同,正常范围仅作为参考。同时每个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以及神经类型等不同,其参考范围也不同。随着测试的累积,可以建立单个运动员各指标的正常范围。何子红认为,每位优秀摔跤运动员恢复和疲劳的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应该建立个体参照系,为疲劳和恢复状况提供客观性和个性化的参考和依据[4]。

2.心功能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赛前测试结果显示,赛前运动员心功能等身体机能疲劳程度不明显,但中枢神经疲劳程度明显。这与赛前的训练有关。我省摔跤运动员赛前以恢复性训练和技术训练为主,赛前的教学课和对抗频率不高,强度不大,因此身体机能状态良好。但摔跤项目的对抗需要极强的爆发力和紧张度,使得这个项目中枢神经疲劳恢复较慢,同时单一重复的技术训练,加上部分运动员赛前紧张,睡眠障碍等,使中枢神经得不到充分的恢复。而中枢疲劳更多地影响心肺调节、反应时、爆发力等环节上,因此中枢神经疲劳的恢复至关重要[5]。

3.能量代谢赛前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山西省优秀摔跤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指数不高。冯连士认为摔跤项目以无氧代谢为主,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6]。我省的摔跤项目在平时体能训练时以无氧耐力为主,随着摔跤项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能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有效加强爆发力和冲击力[7]。且在训练计划中需要将速度素质应与爆发力相结合,耐力素质不断适应摔跤项目新规则[8]。

4.摔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身体机能中的压力指数以及中枢神经疲劳度有相关性,这是因为运动员参加大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摔跤比赛除了运动员自身是否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全面的技术、以及得当运用战术外,其临场竞技状态也很重要。而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需要通过赛前的心理训练,调整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用平常心对待比赛,才能在比赛中合理使用技战术。

同时摔跤比赛中运动强度大,需要高度集中,中枢神经需要处于极度兴奋中,中枢神经疲劳会影响比赛的发挥。

4 结论

1.Omegawave可以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监控和疲劳恢复提供参考,为摔跤运动员赛前机能评定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2.赛前运动员心功能等身体机能疲劳程度不明显,但中枢神经疲劳程度明显。

3.我省摔跤运动员有氧能力指数和无氧能力指数优势不明显。

4.摔跤运动员比赛成绩受赛前心理状态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训练及调控,并调节中枢神经兴奋。

猜你喜欢
机能有氧监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别把有氧运动“神化”了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
每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