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米线

2022-07-04 10:12郭丹东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7期
关键词:过桥米线小摊米线

郭丹东

街边小摊的卖家们总能巧妙地掌握泡米线的时间,经其手泡出的米线不软不硬,口感刚好,再浇上精心调制的汤汁,那味道真是从舌尖直抵灵魂最深处。

许多人都听说过云南的过桥米线,但鲜有人听说过我家乡洛阳的传统米线,它没有固定的名字,有的叫牛肉米线,有的叫老洛阳米线……我暂叫它洛阳米线吧!

洛阳米线的味道并不复杂,配料也不多,但其口感独特,咬在嘴里略有弹性。常见的云南过桥米线往往粗软,更像是祖国西南地区的“粉”,那外形与其叫“线”,倒不如说是“绳”。而洛阳米线是名副其实的“线”,它只有线那么细,比粉丝略粗。

要吃地道正宗的洛阳米线,最好不要去装修精美的店里,那里米线虽种类繁多,有香菇的、牛肉的、西红柿的等等,但五花八门的口味往往掩盖了米线本身的味道。真正地道的洛阳米线是米线与汤汁的均衡搭配,米线与汤不争不抢,成为彼此的衬托,成全了对方最完美的味道,而这种完美搭配往往藏在街边随处可见的小摊中。在这,你能看到摊主手拿一个圆锥形倒置漏斗,放些从桶里捞出的泡好的米线,再放进冒着白烟的沸水里烫几分钟,然后捞出放进碗里,最后捏点调料,浇上热汤,撒上葱花、韭菜,一碗香味扑鼻的洛阳米线就做成了。

虽然洛阳米线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十分讲究技巧。记得我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买了一些干米线想做给我吃。可惜奶奶没掌握好泡米线的时间,米线泡得又粗又软,放在嘴里还没嚼就断了,吃起来索然无味。妈妈生怕把米线泡软了,结果做出的米线吃起来硬邦邦的,无法下咽,而且汤喝起来非常寡淡。街边小摊的卖家们总是能巧妙地掌握泡米线的时间,经其手泡出的米线不软不硬,口感刚好,再浇上精心调制的汤汁,那味道真是从舌尖直抵灵魂最深处。

现在在外地上学,又遇上疫情,我在千里之外无法回家,忘了多久没吃到家乡的米线了。有天晚上看直播,偶然刷到一家洛阳米线店的直播间。看着那细细的米线泡在一碗香浓褐色的汤中,上面点缀着青翠的韭菜、葱,突然回忆起我拿着筷子挑起幾根白嫩的米线放进嘴里“哧溜”一吸的情形来。米线弹弹的口感和牙齿、舌头碰撞的感觉,如此清晰,想到这儿我竟哭了起来。

美味面前,人人平等,在品尝美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虽然现在交通发达,但街边小摊的美食任凭再快的快递也送达不了,因为煮沸的汤汁冲击食材的一刹那迸发的美味无法封存,也不会伪装,只有亲自前往才能品尝到。除非学会乾坤大挪移,或者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我能够一秒钟抵达米线摊边,否则只能“空对着直播间米线干瞪眼”了。

唉,真想吃一碗地道的洛阳米线啊!

一学就会:

从“形”“色”“声”

“味”入手,让美

食跃然纸上

文章开篇就描写了洛阳米线的外形,巧用“线”和“绳”的比喻,从“形”入手,让大家对洛阳米线的“长相”有了了解。然后,作者写到米线完美的味道,调料、热汤、葱花、韭菜,通过写米线出锅后的步骤,一碗香喷喷的米线仿佛就在眼前。最诱惑人的,是香浓褐色的汤配上翠绿色的葱,作者从“色”的视觉角度对家乡的米线进行刻画。最后作者回忆起自己过去吃米线的情形,“哧溜”一声,写出了米线的爽弹的口感,也在这“哧溜”一声里带出了思乡情起却无法尝到家乡味道的遗憾。

猜你喜欢
过桥米线小摊米线
不买小摊食品
一碗米线的滋味
变 身
变 身
米线里的温柔乡
过桥米线
好吃的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
Des nouilles pour vivre longtemps
凉拌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