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 逐梦深蓝

2022-07-05 12:43姚颖超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宁波海洋中心

姚颖超

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

从河姆渡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再到如今开启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新篇章,宁波这座伴海而生、依港而兴的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海洋紧密相连,深深烙上了蓝色印记。

今年3月,《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印发,对宁波海洋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部署。除宁波外,目前,深圳、上海、广州、天津、舟山、大连、厦门、青岛等8个城市也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竞速角逐进行时,宁波如何在这场海洋“排位赛”中争先进位?

溯过往 定目标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来源于2012年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与挪威咨询机构梅农经济学发布的“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研究报告。报告对世界范围内30个知名海洋城市进行了排名,其中新加坡、汉堡、鹿特丹、香港、伦敦等城市居于前列。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航运”“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科技”“港口与物流”“吸引力与竞争力”5个一级指标。后来,我国学者将“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翻译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被《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采纳。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0年3月,浙江出台《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为全省目标,具体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去年9月,浙江召开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在推进会上,宁波作了题为“推动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言,提出:一要锻造一流强港硬核力量,打造双向开放战略枢纽;二要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三要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作用,构建智慧高效治理体系。

从国家到省级层面,无一例外均重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全面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的目标是什么?《行动纲要》作了细化与分解: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海洋经济跨越发展与滨海城市空间拓展协同并进,形成港产城文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海洋经济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25%;世界一流强港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球前8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关键技术攻关100项以上;等等。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较2025年翻一番,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扬优势 强基础

翻开地图不难发现,宁波的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宁波,拥有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港口岸线总长达到1672公里,居全省首位,更孕育了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拥有海域面积8355平方公里,占全省1/5;拥有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1682公里,约占全省1/4;拥有海岛604个,约占全省1/5;象山港、杭州湾、大目湾、三门湾等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

可以说,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宁波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850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6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占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0.7%。

3月22日,东方电缆中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500kV海缆及敷设工程(A、B标段)。东方电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继公司2018年至2019年间为国家电网舟山500kV联网输变电工程提供两回路大长度500kV单芯海底电缆项目后,在超高压海洋输电领域的再次创新,为全球首创。东方电缆深知海缆对于推动海洋工程及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全力研发、生产海缆产品,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宁波以产业为抓手,集聚壮大海洋优势产业,引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已形成以临港大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为龙头,以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为支撑的海洋产业体系。在象山、奉化等临海区域集聚发展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成立海洋药物联合研发中心,焦油捕获剂、微乳化浓缩鱼油饮品等正式投产上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向纵深拓展,海岛民宿酒店、沙滩运动竞技、影视文化产业等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是支撑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搭建海洋创新研发新平台新载体、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度,宁波海洋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在海洋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建设之下,宁波十余家涉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及应用能力逐渐增强。为促进海洋科技研发,宁波积极建设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海运学院、宁波海洋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涉海院校和研究机构。依托这些院校和研究机构,2021年,宁波新增涉海技术转移合同42项、发明专利34项。值得注意的是,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術进步奖一等奖。1D47A6BE-A16E-44DF-8767-7F01CDB510BC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离不开港口强有力的支撑。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增长4.4%,连续13年位列全球第一;班轮航线总数达到287条,连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6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居全球第四。在2021年度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宁波舟山首次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十强。

近年来,宁波获批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同时,宁波还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涉海国家战略集聚增强了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和信心。”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严对标 找短板

新加坡虽然是海洋资源小国,却是海洋经济大国。经过多年发展,新加坡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洋产业全产业链条,成为世界领先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宁波虽然海洋资源丰富,还拥有世界第一大港,但对标诸如新加坡等国内国际公认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为‘三不,即产业发展不新、科创力量不强、港城融合不深。”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宁波海洋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港航物流、滨海旅游等海洋传统资源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产业链龙头企业、国际港航物流总部企业或机构、有国际影响力的涉海企业等较少。同时,宁波港航服务领域也相对传统,主要集中在港口装卸、储运和船货代业务,且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航运金融、海事仲裁、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

“虽然我们拥有不少涉海院校和科研机构,但是缺乏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国内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其他城市中,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总量的1/5,不乏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广州拥有国家和省屬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此外,宁波在涉海领域高端领军人才不多,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海洋高层次人才较少。青岛仅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就集聚两院院士3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3人和长江学者17人,全职涉海院士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

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宁波港口与城市联动不多、融合不深,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率偏低,制约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北仑“集卡围城”“客货混行”和超限超载等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临港区域与主城区之间“疏而不快、通而不畅”,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同时,港口空间集约利用率低,港外堆场、临港工业用地和城市生活用地混杂,港口码头与业主码头交错,港外堆场、集卡停车场既不集中连片,数量也不足,航道拥堵,岸线、锚地等基础配套日趋紧张。此外,因港口管理权变化,港口企业参与地方发展的积极性有所弱化,对属地经济贡献有限而对港外堆场、集卡停车场等空间需求大。

定前路 下苦功

基于宁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与短板,《行动纲要》提出,宁波将更加突出海洋在城市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港产城文融合、科技创新引领、人海和谐共生,以锻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引领,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海洋治理,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航运中心、海洋经济中心、海洋科创中心、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和滨海宜居之城,即“五中心一城市”的功能地位,打造综合实力强、空间格局优、生态环境美、治理水平高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根据《行动纲要》,围绕建设“五中心一城市”,宁波还将扎实推进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行动、高端科研机构引培行动、现代海洋产业提升行动、海洋开放合作升级行动、海洋文化交流繁荣行动等十二大行动105项任务。

为细化具体工作抓手,宁波还将重点实施千万级集装箱港区建设工程、海洋发展集团组建工程、海洋产业“大优强”培育招引工程等海洋科创、海洋产业领域18项标志性工程,并积极落实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陆海双向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推动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强化海洋经济统计监管和资金扶持等五大方面20项改革政策举措,力争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港航贸易辐射能级、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城市文化魅力、滨海宜居生态环境等五方面38项具体指标顺利完成。

如何为工作抓手做好保障措施?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宁波将从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加大用海用地保障、落实财政扶持资金等方面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保驾护航”。

在组织领导机制方面,宁波将充分发挥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加强海洋经济专班工作力量,及时研究解决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同时,各区(县、市)健全相应的海洋经济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扶持政策措施,形成全域谋海的工作合力。

在用海用地保障方面,宁波将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将重点工程、重大前期项目和涉海重点产业项目库的入库项目,优先纳入市用地计划保障范畴,享受市用地计划优惠政策。推广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涉海企业用地成本。大力支持国家、省级战略项目用海,重点保障海塘安澜、生态海岸带建设等用海需求。

为有效落实财政资金,下一步,宁波将研究设立市海洋经济发展资金,集中财力解决海洋经济发展难题,重点支持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数字治理等领域发展。同时,制定海洋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规范资金申请、拨付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和绩效考评,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站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起点,宁波正劈波斩浪向海图强,把深蓝色梦想写成现实。

责任编辑:谢 霞1D47A6BE-A16E-44DF-8767-7F01CDB510BC

猜你喜欢
宁波海洋中心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先定中心后搭配
喜相迎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