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三思三点”去牵线, 巧用“一线一图”来搭桥

2022-07-05 23:39任云波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

摘 要:语篇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歸根结底就是学生围绕单元话题主线、感受单元知识与框架、理解语篇设置用意和内涵、探讨读写一体化的知识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思三点”入手,用好“一图”,研好“一线”,让它们来牵线,巧搭桥,让学生尝试感知写作意图、领会背景知识时,结合语篇话题理解文章内容;在插图、结构图的辅助下完成契合主题的训练内容,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通过迁移训练完成文本知识的应用与升华。

关键词:三思三点;一图一线;思维训练;语篇阅读;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

作者简介:任云波(1977.02-),男,山东枣庄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实践。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一个人“智慧”的核心,重“思”善“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提升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部分。探求有效的课堂阅读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英语语篇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三思三点,一线一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一种创新与尝试。

一、“三思三点”与“一图一线”

在正式探索如何构建基于“三思三点,一线一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模式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何为“三思三点,一线一图”,从而在概念解读和价值探究中明确融合目标与方向。

(一)三思三点,一图一线

“三思”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激思,引思,深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疑结合才能促进学习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合理的涉及与引领对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三点”指的是what、why、how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篇知识内容,感受语篇框架,体会语篇的用意和内涵,探讨如何实现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再者,“一线”指的是语篇解读过程中所围绕的教材单元中心话题主线,即文章中所涉及的单元话题。最后,“一图”指的是图表这一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将“三思三点,一线一图”连接到一起就是在遵循初中生英语语言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完成在“一线”前提下的三点what、why、how的探究过程。

(二)“三思三点,一线一图”在语篇解读中的应用价值

“三思三点,一线一图”阅读模式在初中英语语篇学习中,能够有效解决英语语篇解读系统性差、知识点零散、学生掌握低效等问题;学生在“三思三点”的指引下,分层次、分步骤地结合“一线一图”对英语语篇展开分析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三点三思”为教师构建初中英语语篇解读课堂提供了模型支持,而“一线”为整个语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向引导,图表则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维训练活动时的最佳方法策略。图表以线条、颜色、图形等形式展示了语篇知识内容、知识层次,将语篇以更生动的形式“画出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兴趣与动力,推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思维训练,降低学生阅读难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在自由对话中内化英语核心素养,逐步提供英语运用能力。

二、构建基于“三思三点,一线一图”英语语篇阅读课

“三思三点,一线一图”在语篇阅读中的实用价值,决定了教师应积极融入对该课堂模式的构建探究中,进行实践反思与总结,逐步提升初中语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B 2b部分语篇阅读课为例,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三个活动入手,对如何构建基于“三思三点,一线一图”的英语阅读课进行分点论述。

(一)读前激思:绘背景,晓话题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等功能。阅读按阶段可以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初中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听、说、读、写应该达到四级标准:能听懂简短故事的情节发展;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者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够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因此,一节阅读课要从听、说、读、写4个语言技能入手,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是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个亮点,其设计效果影响整个阅读课的效果。读前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开启阶段,也是语篇阅读基调的发展奠定阶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在该阶段开展一些与阅读材料有联系的趣味活动,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预测,产生阅读期待;这一过程既能达到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背景,又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读前激思任务时,教师既要注意激思任务的发散性,以确保学生能在主动“思”中充分唤醒相关知识经验,又要渗透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新知识,为学生在后期无障碍或减少障碍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激思任务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要让学生的“思”紧紧围绕课堂中心话题,这“一线”,引导学生知晓文章内容与单元话题的关系,从而紧扣学习目标理解文章。从现实角度讲,这一教学环节设置对思维尚在成长中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故教师需借助图表教学来降低理解难度,使学习内容更加条理化和简洁化,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进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语篇讲述的是残疾人Ben写给志愿者Miss Li的感谢信,语篇描绘了Ben写信的目的,残疾人的困境以及经过特殊训练的狗(Lucky)给残疾人Ben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字里行间都流露出Ben对Lucky的喜爱和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结合单元话题“Volunteering and Charity”,我们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主线为: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小狗Lucky与残疾人Ben之间的故事,唤醒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意识。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确定以学生喜爱的小狗为切入点,紧扣文章中Lucky这一角色,让学生探究狗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此导入话题,辅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累积充足的语言知识和情感经验。在该活动推进过程中,笔者先查阅、搜集和汇总网络资源,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成微视频,并以播放微视频的方式引入课堂,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问题“What can dogs do in our daily life?”产生思考兴趣。在该思考过程中,学生探索了如何用英语描述视频中狗狗们的精彩表现,在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储备的同时,围绕主题、学习新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明确了一个经过训练的狗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背景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是在自由讨论中一点点获得的,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透过这些知识学生很难参透语篇主题。故在该任务完成后,笔者以多媒体展现了以问题“1. who wrote the letter to Miss Li? Why? 2. waht did Miss Lido”为核心、以微视频中出现的狗狗帮助人画面截图为分支的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将课堂自主探究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内容补充到思维导图之中。这不仅让学生再次巩固了基础知识,也帮学生站在整體性、系统性视角进一步感受人们喜爱狗狗的原因,感受狗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欢乐与帮助,为之后学生将这些情感迁移到语篇解读中,与残疾人Ben产生“共情”奠定了基础。

(二)读图引思:明结构,剖细节

在整个英语阅读教学中,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在该环节中对语篇结构和细节的把握同样是语篇解读中的重点内容,对语篇结构和细节的剖析过程是学生思维必须参与的过程,在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获取文本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结构图等可视化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更明确的思维指引,通过让学生参照图片信息对文本结构、细节进行合理预测,相对于文本来讲,图片承载的信息更多、更有趣,图片分析可以达到边读边思的语篇阅读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残疾人Ben的感谢信时,笔者先以多媒体展示了书信的格式图(如图1所示),然后让学生圈出感谢信中的各个部分,明确感谢信是由谁写给谁的,并对感谢信中所有信息进行初步分层和筛检,找出本次语篇的探究重点,即书信中的body部分。这一环节促使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完成“三点”中的第一点:“what”的初步认知。

接着,笔者展示教材插图(如图2所示),并请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推测:1.图中的狗、男人、女人分别是谁?2他们在谈论什么?3两人一狗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们很快断定坐轮椅的男人是Ben。通过看二人脸上的表情以及Ben抚摸小狗时温柔的动作,学生很快推断出两人在谈论狗,谈论的内容应该和在激思环节提到的狗对人的帮助有关。就这样,一只狗帮助残疾人Ben,残疾人Ben写信给帮助他获得狗的人表示感谢的故事模型呈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在该故事模型下,学生按照常理对信件body部分的信息进一步推断,他们认为信件body部分第一段应该是表示感谢,第二、三段应该是写残疾人Ben与小狗之间的故事,即小狗给Ben带去的帮助。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将探究重点范围锁定在语篇的二、三段,进而通过有目的地对语篇二、三段进行阅读,分析明确了Lucky到来前后,Ben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发生了哪些改变。该语篇解读过程抽丝剥茧、层层细化,兼顾了整体与部分,取得了更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了Ben写这封信的意图,达成了“三点”中的第二点“why”,促使学生认识到文本的目的所在。

(三)迁移深思:绘导图,促迁移

读后活动(post-reading)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当堂所学语言知识的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联系、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过程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因此,在对英语语篇进行高效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深入语篇,感知语篇核心信息,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跳出语篇情境,将语篇中的所学所获迁移应用到相似的生活实践中,完成对语篇内容与内涵的深度解读和内化吸收。而这一环节的推进同样离不开图表的支持。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B文本解析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文本中四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出发,重新组合文本信息,绘制思维导图,在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对文中四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正反双向思考,在对人物关系的解读中感受了志愿服务和帮助他人的乐趣与意义所在。

另外,借助契合文本内容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段落,利用关键词,口头描述残疾人Ben写的“A thank-you letter”( 感谢信)。

Animal Helpers

Para 1 giving money, was set up to help disabled people, make it possible to have Lucky, makes a big difference

Ben Smith's difficulties:

Para 2 can't use my arms or legs well, normal things are difficult for me, a friend of mine help me out

Lucky :

Para 3 six months of training, bring him home, feel very lucky, have a “dog helper”, clever, understands many English words, understanf me, a fantastic dog

这一系列过程便有效渗透了“关爱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也培养学生对他人表示同情和关爱的情感,达成了“三点”中的第三点“how”,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

实践证明,阅读和写作在语言特征和语篇特征上有很强的共性,阅读有助于写作。实际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解析课文内容和奠定全文情感基础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设计了“感恩卡”“感谢信”撰写任务,以让学生通过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的方式达成迁移训练目标,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真实情景的语言交际应用,从而完成读写一体化的构建过程。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有各种阅读技能构成。教师应把握好阅读技能和语言学习的平衡,构建基于“三思三点,一线一图”的英语语篇阅读课型,在语篇阅读中落实思维训练目标,充分注重学生各种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增益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另外,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环境中对于“一线一图”中“一”不必局限于特定的数量,为了阅读的需要可以多个图表,多个图片,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应用。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三思三点,一线一图”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在语篇解读中得到有效的训练,英语综合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董乃红.初中英语教学辅助手段之图表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7(21):42.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铸造思维品质 提升阅读能力
静等花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重视思维训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预习笔记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和思考
再谈说明文到底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