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性探究

2022-07-05 23:45张丽娜张青青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美术教学高校

张丽娜 张青青

摘 要:高校美术教学作为中华传统典型的美术传播形式,蕴含着我国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点。但西方文化的引入,使大部分人都开始关注西方文化,高校美术教学受到极大的冲击。现代艺术作为现代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载体,服务于社会发展。如若将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有效结合,将高校美术教学思维和形式与我国现代艺术相融合,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现代艺术;结合性

美术艺术作为提高审美意识与标准、满足人们精神世界需求、追求美好愿望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准则与观点,是民族文明程度评判的标准之一,亦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美术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涵,凭借自身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成为我国现代艺术的本源。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在表现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最终实现双赢的目的。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差异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传统文化特征与主要特点

首先,高校美术教学内容起源于我国传统文化,教学目的之一是促进古代民间的习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例如,高校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汲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等艺术文化,将其中蕴含着的美好愿望进行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美术教学保持着民俗活动的特色,重视美术艺术的民俗性,并利用丰富的艺术素材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

其次,高校美术教学具有起源于日常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内心对光明与美好生活的憧憬,是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发展的统一结果,具备一定的实用性。高校美术教学深受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其审美观念、表现手法和取材都源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服装设计、建筑风格、生活用品设计等充分体现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艺术风格,以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拉近了人们与艺术之间的距离,突出了高校美术教学实用性的特点。

最后,高校美术教学依据人类的审美需要,注重精神审美。美术作为人类思想寄托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校美术教学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以精神审美为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逐渐完善教学体系与教育目标。将普济众生、仁爱为本的思想,祈求吉祥、渴望幸福的向往,忍让求生、趋利避害的意愿追求等精神层面的意义与价值,充分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将其价值与内涵作为衡量高校美术精神审美的教学评价标准,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二)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特点

首先,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的主要表现特性包括了社会性、科技性、经济性。由此可知,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本质上讲,现代艺术服务于消费者,在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美的同时,符合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与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征。而且,这一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将现代艺术作为一种系统工程,从多个视角出发,对现代艺术涉及的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考察。

其次,经济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现代艺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品位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助于打造高质量文化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利用设计理论的优势,积极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现在科技的创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与创作工具,使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更为方便,质量更高,使现代艺术逐渐成为体现国家美学、风格和文化形象的载体。由于现代艺术所具备的科技性是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不具备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充分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将创新作为艺术与科技的基础,充分应用新兴行业里出现的3D动画技术、VR技术、影视制作等,整合丰富的资源与创意材料,使现代艺术具有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点

(一)相同的文化底蕴

高校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文化底蘊,二者均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泥土里,其文化基础与产生源头基本一致,都有着同样的人文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是一切现代美术表现形式的共同特征。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人类对生活价值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贯穿始终。同时,高校美术教学具备以生活价值、生命理念、原始信仰等为主导的人文理念,拥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而现代艺术则更加注重与科技发展的相互融合,以科技为发展现代艺术的核心。如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共通的自然观念

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有着共通的自然观念。高校美术教学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展现纯粹、简单的艺术。而美术最为重要的就是创作灵感,艺术创作者通常从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把自然生活和美学相融合,形成内容丰富的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形式。同时,现代艺术创作也应注意在大自然中选材,并选取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遵循客观规律,利用高校美术教育造物的自然观,对自身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弘扬纯朴的自然观念的同时,充分发挥材料天然形态和材料特性。学生在创作选材时,应特别注重具有自然性与朴素性的事物,力图达到现代艺术性和大自然的有机融合。例如,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运用身边最普通的材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艺术创造,如藤蔓与石头、草与竹子、皮和纸等。选材的自然性与简约性,有助于实现现代艺术和自然材料的有机融合,方便采用简洁的工序制作艺术作品。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师需选取和发现身边最普通的材质和简单的生活用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的开展提供理想选材。

(三)相通的色彩图示

首先,根据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色彩体系的特色,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现代艺术的理论知识问题加以解决。高等学校可以挖掘现代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含义,搜集大量的创作资料,利用丰富多变的造型艺术,体现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而现代艺术创作,应当根据现代美术的审美要求,立足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传统图式,进行分化、提炼,从而重构出能反映时代的现代设计观念,以彰显传统民族色彩,与现代设计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再加以编排与组合,创造出凸显民族风情、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现代艺术在借鉴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学习院校美术教育中所表现的社会人文内容与气氛,更应重视院校美术教育的外部形象。另外,现代艺术可以利用高校美术教学的色彩图式,进行衍生与延伸,赋予新的象征意义,产生出更深刻的审美价值。其次,高校美术教学对追求多姿多彩的视觉景象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注重对色彩的运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文化观念。现代艺术应汲取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运用理念,进行发展创新,将色彩作为艺术作品中重要的视觉吸引因素,在充分理解并掌握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的基础上,传递一定的文化观念。

三、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策略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都应摒弃纯粹功利性的艺术行为,如若为了经济目标将艺术作品商品化,从中牟利,过分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与爱好,会导致创作的美术作品失去本真。高校美术教学旨在依据个体的内在需求,燃起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潜在能力,充分挖掘人的思想价值,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真正实现现代艺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有效融合,就必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艺术观,深刻认识到艺术文化行为的本质内涵,开阔艺术视野,转换艺术的固化理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二)重视艺术内在的审美性

高校美术教学应用现代艺术时,要注重选择具有内在蕴意的审美因素,取其美学精髓与人文内容。而现代艺术也不应当仅强调外部环境与造型艺术,更需要抓住整个设计的神韵,以凸显审美特色。在现代艺术中,对学校传统美术课程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照搬与模仿,而应有合理的运用方法。一般可将现代艺术应用的内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气韵与画面的整体气氛有关,二是物象的形状与构造,而后者又往往更能体现与传递画面的精髓。因此,在创作现代艺术时,并不能仅注重于根据外部的整体环境来确定造型,应该抓住整个设计的神韵,把创作对象置于整个画面的总体氛围中加以考虑。其实,学校传统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就是“道德”与“技艺”的融合。“道德”不仅包括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这对个人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而“技艺”则不仅仅包含了整个设计色彩和总体架构等,更能凸显学生内在的审美性。

(三)突出意识的创新性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亦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意识的创新性。学校要立足于社会实际,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从形式和内涵方面加以积极创新。如果仅仅单纯地把二者相结合,就表现不出二者内在的共同特征,而应该让学校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求同存异,才有可能在发展中达到平衡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源头,美术教学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对现代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有利于提升现代艺术的创造力。以民间剪纸为例,民间剪纸的创造者可以剪裁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由此大众能对剪纸的艺术形象产生明确的认知。学生通过学习高校美术课程,可以在杂乱中找到创作规律,培养艺术概括思维,掌握艺术表达技巧,从而增强自身的艺术组织意识。以民间艺术形式为创新思想,学生可以训练观察与创造能力,使设计思路更开阔、更深刻、更合理,从现代艺术中拓展思考方法,使设计的思维更丰富,设计的内容更深入,学生能够以不寻常的目光观察新事物,从而提高现代艺术创作能力。

(四)创设现当代美术课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代绘画教学既是对中国传统美术史的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美术学的发扬。就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结构而言,对现当代艺术发展及思潮变化的反思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在对传统绘画、西方艺术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认识和启迪。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美术学的专业课程结构考虑,也可专门设置现当代绘画必修课,例如,现当代美术思潮、现当代美术文化等课程,其教学内容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绘画發展历程。对现当代绘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加深学生对现当代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五)完善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互联网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比如利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讲座录像、美术沙龙、专题研讨等资源,展示当前中国美术界的热点、前沿;利用与各大美术艺术网站、画廊、博物馆、画院等组织的协作,丰富现当代绘画教学资源,不断完善网络学习渠道,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六)深入研究发展新趋势

要想使学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有效结合,就要突出艺术形式的自由性与发展性,提升整个社会的艺术修养,并形成各专业领域互相交叉、融通与渗透的大趋势。另外,这些结合也不应当是完全自主发展的,必须在有限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因此,美术艺术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主动研究社会美学发展的新趋向和新走向,并运用艺术创新与理论融合等方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美术教学与社会现代艺术的相互融合,如艺术技能与人格呼唤的融合、有限的艺术基础理论与无限的艺术思维想象能力的融合、艺术专业的单一性与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融合等,不断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的美术课程传统教育内容和思想,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二者既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联系。高校美术教育同时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并能够和现代艺术中所蕴含的社会经济、审美、文化功能等因素进行有效融合,产生新的发展变化与方向,这也将赋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津竹,王小康.关于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性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1):112-113.

[2]张重阳,郭丽娜.象征主义绘画理论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0(4):132-133.

[3]徐郑冰.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9(20):163-164.

作者简介:

张丽娜,硕士,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美术、空间美学。

张青青,硕士,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美术。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美术教学高校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