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建设

2022-07-06 07:17李少强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

李少强

【摘要】送教上门是普及和发展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等安置形式的补充。在上门送教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送教工作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章可循的建设保障机制、有爱专业的师德师风建设、多元增效的研训交流活动三轮驱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高送教上门的有效性,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送教上门;教师队伍;队伍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送教上门是普及和发展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等安置形式的补充,它充分体现了“全覆盖  零拒绝”的全纳教育思想,让特殊儿童在家也能接受学校智雅教育的润泽,大力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化发展。旺岗小学是龙江镇最早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之一,从2014年至今,在“一个也不放弃,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将星期四定为送教上门日,送教上门教师以小组的形式组团对特殊儿童进行送教,保证了送教的课时和质量。八年来,让100多名特殊儿童受益。2019学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更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专门成立了固定的特殊教育送教小组,在区特教支援中心的指导下,遵循“师资先行”的原则,扎实推进智雅送教团队的建设。

“送教上门就是让特殊儿童在家也可以得到切实的教育。这看似简单,却非易事,它除了家校需要合作、教师要有爱心外,更需要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每学期初学校都组织送教教师学习最新的特殊教育理论,明晰《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职责》,通过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等方式加大送教上门团队的集研力度,重点对特殊学生不同问题类型(包括不限于家境、家长职业、性格特点、学生残疾类别及等级)进行分析与研究,调动整合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有利资源,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每一位需要送教的特殊孩子都享受教育的阳光。

三年来,我们更是以市、区级课题研究为契机,重新思考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并从保障条件、发展规划、标识形成、队伍建设、培育机制和品牌宣传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尝试,关注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一生一案、一生一策”进行精准帮扶,不断优化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了教师送教上门的经验,让其特教的专业素养不断发展、提高。

一、让队伍建设有章可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党的号召和要求。那么,送教上门路在何方?送什么?谁来送?怎样送?为了保证送教工作规范有效,学校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落实校长负责制,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在“自愿与异质相结合”的原则下、从学校各年级备课组中召集有爱心、善拓新、业务强的教师为组员;坚持“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及考核要求等内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不断提高帮扶特殊学生进行学习的能力;围绕知识、技能和康复等送教上门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团队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区特教支援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学习平台,让送教上门教师队伍在“理论+实操”中不断优化送教策略,在平台中加强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促送教工作的健康协调、优质持续发展。

二、让队伍建设有爱专业

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与学习中的主要引领者、督导者和合作者,更应清楚:送教上门工作就是给特殊孩子传递真情、与爱同行、一起成长的历程。因此,鉴于送教的特殊儿童分布在镇内各个村居,残疾类型和学力水平不同等特点,我们更要心怀爱意,走进特殊儿童家庭,了解其家庭环境、家长成員的特点、对特殊儿童的态度等,以真心、耐心和细心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儿童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自发与教师形成合力,与孩子一起看书、画画、玩游戏、做康复练习等,让他们都认同“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过去,但孩子有权利选择未来,我们为人父母、长辈、师者,应该相信‘上帝关了一扇门,必留一扇窗的哲学,竭尽所能帮助孩子克服肢体或智力的缺陷,看看外面的世界,创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几年来,正是送教上门教师的耐心与细心,因生而教,学生学有所获,赢得了家长的尊重、认可,收获了专业成长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三、让校本培训多元增效

学校以课题为导向,基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四大方面,不断优化完善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培育机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探索协同教育,借助榜样的引领和“传帮带”循环,促成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更好适应送教的发展要求。

(一)加强针对学情及学习环境创设的培训

作为教师,都非常清晰基于教材,立足学生,以学定教的重要性。特殊儿童对学习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他们能否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和互动活动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和教育方式。因此,通过培训,让送教上门教师都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安全、包容且让学生希望容易得到实现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在送教过程中,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估量表对学生的学习配合度、反应等进行精准的观察、分析、评价;利用轻松的“拉家常式”访谈,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优化送教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提高送教的效果。

(二)加强针对学习内容及评估的培训

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交流中,送教上门教师要清晰特殊教育概念及课程体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提高知识讲授的组织能力和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坚持“一生一策、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注重送教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减少碎片式的帮扶,使送教工作环环相扣,让每一位特殊学生在每一次帮扶中都有收获,实现循序渐进的成长。

同时,加强教师对送教学生多元化评估的培训,坚持开展过程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中肯、详实、综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促学生在“跳一跳  摘果子”的成功快感中愉悦学习,为准确评估送教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加强针对教师融合资源能力的培训

家长,是送教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面对部分特殊儿童家长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的情况,送教上门教师队伍不气馁,不放弃,以不变的热情、苦口婆心地“游说”,让家长慢慢地接受现实,从“试一试也无妨”的心态到积极地配合送教。而通过专题的教师融合家长资源培训,帮助家长重树信心,挖掘家长的能力,合力做实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实现特殊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联合镇街、村居残联、妇联和关工委等部门,适时开展送温暖、康复技能培训等,全方位帮助特殊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反哺”于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四)加强交流分享共成长的培训

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着上门送教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区域评价。因此,我们依靠骨干力量,开发培训手册,通过任务驱动以“压担子、搭梯子”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以课题驱动交流平台的建设,指引教师将送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总结、集中研讨、研究解决、策略优化、经验交流、成果物化,促送教团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师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学校亦通过多维的交流平台、自媒体等适时宣传,让人们正确认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乐于接纳和帮助特殊儿童成长,进而彰显学校在特殊教育版块的区域影响力。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会慢慢地苏醒。”是的,孩子的心是满满渴望,即使存有缺陷也应向阳而生。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应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以拓新发展为核心,围绕“爱心+专业”做实做细做好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建设,急家长之所急,盼特殊儿童之所盼,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促特殊儿童实现良性成长,助力其在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王红宇.浅谈"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1):2.

[2]沈云.浅谈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建设[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20143E8FD140-9D3C-46E1-9BCE-9D878CD61F45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试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