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回引受限后,异地公务员如何返乡?

2022-07-06 16:25许然
廉政瞭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张薇区县异地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许然

“我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目前是一名省外公务员。近些年,随着地区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渴望,很多城市都在实行公务员返乡政策,希望黑龙江也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黑龙江省委书记留言称,希望当地能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公务员返乡政策。

当地官方回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省级以下机关集中开展公务员异地交流,原则上应当在本省(区、市)范围内进行,不再通过“人才回引”“公开选调”等方式开展跨省(区、市)公务员交流。

“家在省外的公务员要回乡,是不是只能辞职?”“同一省份,要回去是不是只能参加遴选或考调?”“商调是否有可能?”……不少公务员发出疑问。对此,一些体制内相关人士表示,公务员返乡,虽有惯例,但也有例外。

群体流动正被严格限制

“前些年没有抓住机会,现在想回去更难了。”就公职人员回乡这一话题,在外省当公务员的杨涵对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说。在组织系统工作的她,此前每周末都会往返于两省(市)之间。随着疫情防控的变化,她一度两个月没能回家。

“都怪自己,当初报考公务员时想法很简单,没有考虑周全。后来家乡的一些区县也出台过‘人才回引’政策,不过因为离主城区太偏远,就放弃了。”杨涵说,“如果早知道‘人才回引’这条路现在走不通,还不如当时抓住机会先回家乡再说。”

杨涵口中的“人才回引”政策,指的是多地曾出台的,针对外地公职人员和相关人才返乡工作的相关制度。此前,山东、河南、山西等多地曾出台政策吸引在外地的本籍公务员回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在山东省有21个区(市)县出台此类政策。面向群体既包括在外地工作的公务员,也包括事业编制人员和企业人才。

相关人士表示,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区县,人才和人口流失严重。由于吸引人才的优势不明显,当地只能设法争取本地户籍的人返乡工作。

2019年11月,山东省鄄城县推出“一人回原籍,全家安排工作”的政策,即符合条件的人士,其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符合条件的,可按照同层次对口安置、就近相近安置等原则,一同安排在鄄城工作。面向的对象为鄄城籍在外地工作的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和在编(备案)在册教师和医疗护理人员;鄄城籍人员的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在外地工作的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和在编(备案)在册教师和医疗护理人员。

不过,距离这场“抢人大战”过去不到2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公务员异地交流有关问题的答复》,其中已对相关政策作出严格规定。比如,规定“省级以下机关一般不得以‘异乡公务员归巢’‘党政人才回引’等名义,面向原为本地户籍现在本省(区、市)以外工作的公务员集中开展异地交流”。

但为了吸引人才回乡,有地方便针对省内的异地公务员或者省外的事业人员,开展招才引智行动。

比如,山东海阳市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2022年度海阳籍在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回海工作公告》,指出在海阳市以外,本省以内工作的科级及以下公职人员,满足籍贯为海阳市,或者父母、配偶或配偶的父母常住海阳市等条件,均可以进行申请。如若符合当地人才引进政策有关规定的,还可申请享受相关待遇保障。

普通公务员跨省流动有多难?

事实上,为保证公职人员稳定性,集中展开异地交流的情况并不多见。

一些地方组织系统的领导干部指出,人才回引这种人事创新动作目前仅存在于少数地方。因为许多地方的编制相当紧张,满额和超额的情况较多,很少有大量空编用于开展此类集中性交流。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待遇较好,编制难考,很多外地公务员都想从异地调回来。但是主要领导不愿意开这个口子,整整5年没人能调回来,直到换领导。”一名在某百强县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表示。

回乡难,是许多异地公务员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对于杨涵这类的省外异地公务员。“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商调的方式回家乡。”杨涵告诉记者,所谓商调就是调入、调出单位通过协商的方式对公务员进行跨区域调动。

不过,商调的前提是,得先找到愿意接收自己,且有行政空编的单位,当地公务员主管部门得点头,原工作单位也同意调出。“就怕遇到,想调入的地方对于编制的管控严格,或想调出的地方又不愿意放人。”杨涵说。

“这种调动要取得成功,得看机缘、时间、家庭等多方因素。调动的程序少则一两年,长则三四年,不是每个人都等得起。关键是你努力了,还不一定能实现。”在努力了几年后,在外省某区县工作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张薇的跨省调动之路依旧不明朗。

张薇所在的区县,属于当地较落后县,人员流失比较严重,一开始原单位并不同意放人。后来经过种种努力,原单位同意放人,可找好的接收单位又出了问题。

当时正值机构改革,为防止突击提拔,接收单位所在的市级部门的编制纷纷被冻结。既不再办理人员的入编手续,也不办理人员调离的手续。过了两年,该市市级部门的编制解冻后,此前找好的单位却换了主要领导。张薇又只好重新找接收单位。

“接收单位的空编本来就很有限,别人凭什么给你呢?”最后张薇找来找去也没个结果。

而在本单位,张薇的处境较尴尬。去年换届时,她本有机会被重用。但由于一心想回乡,上级领导把这个机会给了其他同事。为了与家人团圆,张薇索性辞职回乡,在老家的一家国企上班。

跟张薇一样,杨涵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处境,甚至有部门领导认为其缺乏工作积极性。“领导给我抛过几次‘橄榄枝’,有意培养我,但被我拒绝了。这些对我并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因为一旦回乡,一切又得从零开始。”

省内交流的一线生机

与跨省的异地公务员杨涵等人不同的是,在本省工作的公务员还能通过考调等方式回乡。不过,一些基层公务员表示,考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般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且有的地区存在服务年限。

黄雨丹所在区县给新进公务员规定了5年的服务期。“我一个人在这个县城,也没有家人,就盼着5年的服务期一到能考调回家乡。不过,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黄雨丹此前在省外上班,考公时29岁。也就是说,等服务期满后,她能参加考调的机会并不多。

与黄雨丹所在区县不同,吕波工作的区县并未设置服务期。“当时公考时急于上岸,就选择了外地。好在我工作的区县没有服务期,第三年我就考调回了老家的区县。”吕波表示。

据相关人士观察,省内公务员群体交流,从基层到省市更困难,从欠发达地区到较发达地区更困难。

此前,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由于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人才吸引力较强,周边城市中许多基层干部的家属都在省会城市工作。为与家人团圆,有区县领导干部甚至放弃了科级领导干部身份,参加省直机关组织的针对事业人员的考调。记者曾采访过的一名科级干部,通过考调,终于调回省城,和家人团聚。

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在同一个省,自从市级部门的考调只面向本市公务员群体后,从欠发达城市的市级部门到较发达城市的市级部门,这种逆向流动变得十分困难。不过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比如他所了解到的一名老家在苏南却在苏北工作的政法干部。这名干部在入职后抓住一切机会,给层层领导写信汇报工作。逢年过节,有空就写,给两边的市领导写,分管领导写,一方面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倾诉夫妻子女分离之苦。写了两年信,一纸调令来了,他也如愿回到苏南老家工作。“可能是相关领导对其有了印象,接收地又正好需要相关工作经验的干部。运气加努力再加实力,他才能够回乡。”上述人士分析。

有专家认为,公务员跨区域流动之所以难,主要是考虑到公平原则。一旦这个口子打开,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此外,在一些体制内外人士看来,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就不应拘泥于家乡还是异乡,而应踏实安心地做好岗位工作。不过,对于确有特殊困难的基层公务员群体,相关部门也要制定更多的关心关爱措施。(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猜你喜欢
张薇区县异地
新四军百岁老寿星:张薇 孔德胜 黄朱清
A NONTRIVIAL SOLUTION OF A QUAS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VIA DUAL APPROACH∗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张薇:南昌单品牌店破冰者
张薇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