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性临床分析

2022-07-06 03:15施小红上官明化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臂丛神经

施小红,上官明化

三明市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永安 366000

臂丛神经阻滞是通过臂丛神经干附近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对支配区域神经起到阻滞作用[1]。 随着超声引导设备在麻醉中的应用, 改进了传统依赖于麻醉师经验盲探穿刺的弊端,更能提高阻滞成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在超声设备的引导下可以通过对外周神经进行准确检测,精准定位目标神经,更能全面观察周围组织情况,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2]。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神经功能和血管的异常, 对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敏感性异常, 可能在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上和非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差异, 对麻醉效果产生一定影响[3]。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该文对2021 年7—12 月该院的糖尿病患者35 例和非糖尿病患者35 例进行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35 例作为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 57~69 岁,平均(64.59±5.64)岁。 随机抽取非糖尿病患者 35 例作为对照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58~67 岁,平均(62.45±5.73)岁。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经过确诊为糖尿病,病史>1 年,年龄≥18 岁;患者均接受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者恶性疾病的患者;有滥用药物史或酗酒史的患者;术前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评估, 确认满足手术指征。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药物控制血糖水平,确保空腹血糖稳定于3.9~5.6 mmol/L。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体征监测。保持仰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从耳朵至锁骨下进行消毒,使用高频探头确认颈动脉位置,向外侧扫描确认斜角肌位置。 使用22G 50 mm 绝缘刺激针连接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下阻滞。 设定频率1 Hz,电流强度1 mA,时间1 ms,通过神经刺激仪确认穿刺位置,穿刺针接近于阻滞神经时,降低电流至0.3~0.4 mA,局麻后从外向内进针,针尖接近于臂丛神经位置,引起桡侧屈肌收缩反应等,若仍然存在收缩反应,调整穿刺针位置,并做好固定。 回抽后无气体或液体即可, 给予0.33%罗哌卡因+0.67%利多卡因,0.4 mL/kg,每5 毫升回抽1 次,透过超声设备进行观察,确保麻醉药物在臂丛神经扩散。根据手术需要同时给予镇痛药或者吸入麻醉药等。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②间隔2 h 测量一次患者感觉神经的起效和恢复时间。 起效时间为注射药物后患者丧失疼痛感觉的时间。 恢复时间为起效后至术后患者恢复针刺感觉的时间。

③统计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恢复的时间。起效时间为患者注射药物后至无法抬起上肢的时间; 恢复时间为结束注射药物至术后患者可自动抬起肩关节的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体征指标对比

两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体征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术后体征指标对比 ()

组别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pO2(%)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130.54±5.86 129.72±6.71 0.324>0.05 79.52±6.20 80.40±6.27 0.290>0.05 76.85±1.15 76.51±1.24 0.542>0.05 96.40±2.16 96.28±2.41 0.214>0.05

2.2 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运动神经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对比 [(),min]

表2 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对比 [(),min]

组别 起效时间 恢复时间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11.92±1.51 9.48±1.67 3.390〈0.05 310.47±31.52 345.73±32.74 21.405〈0.05

2.3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

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 [(),min]

表3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 [(),min]

组别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10.91±1.31 8.17±1.14 3.842〈0.05 5.90±0.95 4.15±0.83 4.195〈0.05 7.93±1.17 6.43±1.25 3.670〈0.05

2.4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对比 [(),min]

表4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对比 [(),min]

组别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206.24±27.53 287.60±34.58 49.645〈0.05 218.72±29.60 260.29±32.45 34.752〈0.05 220.34±31.76 281.34±36.50 31.058〈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时间保持高血糖状态, 可能对患者血管和神经产生一定影响, 对手术麻醉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4]。 和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周围神经组织受到损伤,容易引发神经功能相关并发症,如神经传导障碍等[5]。分析其原因在于:①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机体旁路代谢起到激活作用,但由于自身分泌胰岛素严重不足,出现葡萄糖代谢困难,果糖及山梨醇在患者体内大量堆积,引发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变形[6]。在这一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造成患者体内钾离子和钠离子泵出现障碍,表现为神经敏感度加强[7]。②由于血糖水平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脂质、 蛋白质等同葡萄糖、 单糖结合形成AGEs,对神经结构造成破坏。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存在血脂水平异常, 导致游离脂肪酸及oc-LDL的形成,均存在一定程度神经毒性,损伤神经组织和功能[8]。 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对于麻醉药物敏感性更高,且存在一定神经毒性。神经毒性可体现在脱髓鞘、神经纤维肿胀及神经轴索变性等特征,严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9]。 在超声设备的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作为最常见的麻醉手段, 通过在臂丛神经范围内注入麻醉药物, 阻断神经组织达到控制神经传导的作用,达到理想安全的麻醉效果[10]。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没有超声设备的引导, 主要依赖于医生经验进行麻醉,阻滞失败率较高,麻醉药物无法准确注射至目标神经,还存在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臂丛神经和膈神经相邻, 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极容易造成膈神经损伤,进而影响人体膈肌的运动[11]。 另外为达到良好的阻滞麻醉效果,使用麻醉药物用量较大,更容易引起术后不良反应。如今通过超声设备的引入,能够准确定位目标神经, 方便麻醉师准确探查阻滞神经位置,进行精准阻滞,并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12]。此外借助于神经刺激仪利用电流对神经起到刺激作用,根据患者肌肉收缩情况可以实现准确定位。神经刺激仪能够尽可能协助穿刺针接近于阻滞神经,且对神经组织无损害,无并发症,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阻滞手段[13]。 超声设备可以提供患者肢体解剖结构,更直观观察神经、穿刺针及麻醉药物的扩散效果,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能够为手术提供大力支持,满足手术所需的麻醉条件。

有研究提出,HbA1c 水平稳定在5%~6%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显著短于HbA1c 稳定在7%~8%的患者, 指出糖尿病患者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的长短和血糖水平无直接关系, 主要受到糖尿病患者自身神经损伤的程度[14]。 因此该研究选择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的时间指标发现,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中,尺神经起效时间(8.17±1.14)min、桡神经起效时间(4.15±0.83)min、正中神经起效时间(6.43±1.25)min 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中,尺神经恢复时间(287.60±34.58)min、桡神经恢复时间(260.29±32.45)min、 正中神经恢复时间 (281.34±36.50)min 均长于对照组(P〈0.05)。 苏春玉等[15]在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尺神经、桡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03±2.21)、(4.24±0.92)、(6.12±1.16)min,恢复时间分别为(291.83±44.34)、(263.16±42.89)、(286.37±47.84)min。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该文研究结论一致,可见糖尿病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后, 其起效和恢复时间均和非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9.48±1.67)min 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 (345.73±32.74)min 较对照组长(P〈0.05),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接受臂丛神经阻滞后, 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均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缩短,证实糖尿病患者对于臂丛神经阻滞更加敏感,而糖尿病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见患者代谢麻醉药物时间更长[16]。 此外臂丛神经阻滞也受到麻醉师熟练程度、药物扩散范围、年龄等因素影响, 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要求灵活调整,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视情况减少用药剂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快,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因此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可视情况适当降低用药剂量,可满足手术条件,且加快术后苏醒速度。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臂丛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神经”病友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传出神经分几类?它们分别支配哪些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