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2-07-06 03:15叶绚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酰甘油空腹

叶绚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南平 3542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异常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少等,而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且会累及多个脏器[1]。同时,高糖环境易导致多种细菌生长,尤其是创面病灶,极易并发糖尿病肾病、眼部疾病及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 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及习惯改变,使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病程迁延、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隐匿性较明显; 而糖尿病的常用临床诊断方法以生化指标检测为主,包含血糖、尿糖、糖化血清蛋白及血脂等,而血糖水平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故采取有效的检测诊断措施,对患者治疗方案拟定,延缓其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而空腹血糖可准确评估患者高或低血糖症状, 糖耐受情况可准确评估患者葡萄糖调节能力,血清三酰甘油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结合三项指标水平检测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为患者后期治疗提高可靠参考[3-4]。鉴于此,该研究共纳入2020 年8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 例为观察组, 以同时期的64 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确诊的64 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 均符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5]中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多饮、多尿、体质量减少等症状。 观察组:男34 例,女30 例;年龄42~84 岁,平均(54.28±6.21)岁;病程 4~12 年,平均(6.52±2.13)年;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分别为 24 例、28 例、12 例。以同时期的 64 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33 名,女31 名;年龄 41~83岁,平均(54.86±6.32)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分别为 23 名、27 名、14 名。两组均进行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检验。 纳入标准:知晓研究目的,自愿配合完成研究;年龄、病程及性别等资料完善;意识清晰、思维正常、依从性较佳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缺损者;有严重恶性肿瘤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及造血障碍者;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有严重贫血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者;沟通障碍者;不愿参与研究,或临床资料缺损、丢失者。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空腹血糖测定: 检验前叮嘱受检人员保持正常饮食3 d 及以上,且检查前1 d 保持禁食 10~12 h(可适当饮水),在检验当天抽取其空腹静脉血2 mL,经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含量,反复检测3 次,取平均值。

糖耐受测定: 检验前嘱咐受检人员保持正常饮食3 d 及以上,若患者食欲不振,或进食较少,可适当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约150~300 g/d),检验前1 d 禁食、停药,测定其葡萄糖浓度,检验时给予75 g 葡萄糖与300 mL 水混合的葡萄糖溶液口服,约3~5 min 饮下,分别在 30 min、1 h、2 h 与 3 h 后抽取患者血样及尿液,进行血糖监测、尿糖定性测试,从而判定糖耐受情况。

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测定: 检验前嘱咐受检人员禁食12 h,于空腹下抽取静脉血,同时叮嘱患者在该期间不可出现剧烈运动、吸烟及喝酒等不良行为,检验当天,受检人员到院后保持静坐10 min 后进行静脉采血,在2 h 内进行血清分类,4 h 内完成检测。

1.3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89~6.10 mmol/L、血清三酰甘油正常值为0.21~1.76 mmol/L; 糖耐受正常值为7.8 mmol/L, 口服葡萄糖溶液后正常情况下,30 min及1 h 后其血糖浓度快速升高。 记录受检人员的空腹血糖、糖耐受及血清三酰甘油的检测水平,联合检出率(即观察组中指标检测值异常者)、联合检测异常率(即观察组联合对照组中指标检测值异常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对比

观察组空腹血糖、 糖耐受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对比 [(),mmol/L]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耐受、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对比 [(),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糖耐受 血清三酰甘油对照组(n=64)观察组(n=64)t 值P 值5.21±1.22 9.44±4.21 7.720〈0.001 6.35±1.45 13.95±3.26 17.041〈0.001 1.32±0.25 2.34±1.06 7.493〈0.001

2.2 联合检测、空腹血糖检测、糖耐受检测、血清三酰甘油检测的检出率比较

联合检出率为96.88%(62/64),高于空腹血糖检出率 71.88%(46/64)、糖耐受检出率 70.31%(45/64)和血清三酰甘油检出率68.75%(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16.463、17.784,P〈0.05)。

2.3 联合检测、空腹血糖检测、糖耐受检测、血清三酰甘油检测的异常率比较

联合检测异常率为46.88%(60/128),低于空腹血糖检测异常率64.84%(83/128)、糖耐受检测异常率64.06%(82/128)和血清三酰甘油检测异常率63.28%(8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1、7.654、6.962,P〈0.05)。

3 讨论

近年来,作为临床常见的代谢异常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是因机体内的血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可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的生物作用受到限制,诱发血糖异常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6]。同时,临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常以长时间服用降糖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若患者未受到及时治疗,可累及多个脏器,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多个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因此,应积极减轻糖尿病对患者疾病的影响, 故采取有效的诊断技术,实施有效治疗尤为重要,而尿液检查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方法,但该方法的操作繁琐、准确度较低,易因检测速度较慢而延误疾病治疗,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不佳[8]。随着临床医疗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生化检验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发挥着准确度高、精密性佳、误差小及操作简单等优势,且深受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欢迎。 但实际应用常以多项指标联合诊断为主,因单一指标检测无法客观、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而多项指标检测可更加客观且清晰地评估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临床诊断价值显著[9]。

该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空腹血糖、糖耐受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 (9.44±4.21)、(13.95±3.26)、(2.34±1.06)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生化检验指标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指标。 分析其原因:①空腹血糖:主要是测定患者血浆葡萄糖, 其检测值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血糖症状, 判定是否出现低血糖、 高血糖症状,若患者血糖浓度>7.0 mmo/L,证实患者为高血糖疾病,其血液渗透压不断提升,造成患者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较少,无法正常吸收机体内部的葡萄糖, 继而加大患者体内蛋白质消耗,故患者易出现消瘦、乏力情况;而患者血糖浓度〈2.8 mmol/L 时,证实患者为低血糖疾病,会促使患者神经兴奋,其功能紊乱,易出现意识模糊、虚弱等症状,未接到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0-11]。因此,定期检测患者体内血浆葡萄糖情况,开展有效治疗,对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之一。②糖耐受:主要是测定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 属于一种葡萄糖负荷实验,可帮助医生准确掌握患者葡萄糖的调节能力,但检测前需嘱咐患者停止药物服用, 避免因药物影响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同时可借助饮食及运动调节的方法避免糖尿病发生, 发挥显著的预防作用[12]。 ③血清三酰甘油:主要是测定患者体内三酰甘油水平,三酰甘油由肝脏与脂肪合成,且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及年龄增长等因素发生变化, 若水平过高可造成心血管相关疾病发生,极易诱发糖尿病发生。但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促使其逐渐恢复正常[13-14]。 且联合上述指标的检测检出率较高,异常率较低(P〈0.05),可见多项生化检验指标的联合诊断的效果显著,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且该检测方法的操作简单,大面积推广较简单。 李梅[15]在研究中,共纳入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生化检验(A组)及尿液检验(B 组),并以30 例检测体检者为C组,经对比可证实,A 组三酰甘油与葡萄糖耐受量与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生化检测可准确掌握患者三酰甘油水平及葡萄糖耐受情况,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显著,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空腹血糖、糖耐受及血清三酰甘油生化指标联合测定可准确且客观地评估患者病情,有效发挥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的优势,对有效做到早筛查、早确诊、早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三酰甘油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腺疾病的相关性
空腹喝水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双金属改性的Ni/SiO2催化剂甘油催化重整制合成气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