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α-硫辛酸对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7-06 03:15张绍华薛冀苏邢茂娟王小春刘倚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张绍华,薛冀苏,邢茂娟,王小春,刘倚婷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10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临床上以远端肢体运动异常、对称性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 且以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随疾病进展可引起肢体功能丧失,加重病情[1]。现阶段,临床治疗DPN 多选用神经修复、血糖控制药物方式, 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α-硫辛酸可抗氧化应激反应,还可改善DPN 诱发的感觉异常与细胞能量代谢,但对运动神经功能减退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依帕司他可对神经细胞内糖类代谢产物山梨醇的累积产生抑制,在此基础上改善自主神经机能、运动神经功能及感觉神经功能[2-3]。 该研究对象为2020 年1 月—2022 年 1 月入院的 100 例高龄 DPN 患者,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高龄DPN 的效果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入院的100 例高龄DPN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0 例)与对照组(50 例)。 纳入标准:①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共识》[4]中DPN 诊断标准相符;②年龄≥60 岁;③双下肢麻木,振动、温度觉弱化;④知情并同意研究;⑤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下肢皮肤破损者;②伴神经性疼痛者;③伴恶性肿瘤者;④伴精神病症者;⑤伴胃肠道、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者。 研究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 60~81 岁,平均(70.63±4.25)岁;糖尿病病程 4~23年,平均(13.73±4.09)年。 对照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 60~82 岁,平均(70.78±4.36)岁;糖尿病病程 4~22 年,平均(13.67±4.12)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 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6.5~8.5 mmol/L 范围内,随机血糖控制在12 mmol/L及以下。

1.2.1 对照组 单用α-硫辛酸治疗,即: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置入600 mg α-硫辛酸注射液 (注册证号 H20150670,规格:12 mL∶300 mg×5 支)静脉滴注,于30~60 min 内完成静滴,1 次/d,1 个疗程为 10 d,共1 个疗程。

1.2.2 研究组 联用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α-硫辛酸使用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依帕司他(注册证号H20040012,规格:50 mg×10 片)口服,50 mg/次,3次/d,三餐前口服,1 个疗程为10 d,共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MDNS 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MDA、GSH、SOD)水平与不良反应(腹胀、血小板下降、头胀)发生率。两组正中、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选取诱发电位仪、NeuroCare-D 肌电图测定。MDNS 评分内容包括反射、肌力及感觉,分左侧与右侧,无病变 0~6 分,轻度 7~12 分,中度 13~29 分,重度30~46 分。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时采集5 mL 外周静脉血样,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后取血清,MDA、GSH、SOD 选取 ELISA 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更快,研究组较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表 2。

表1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 SCV、MCV 比较[(),m/s]

表1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 SCV、MCV 比较[(),m/s]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SCV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MCV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35.28±1.67 35.37±1.65 0.271 0.787 42.09±1.22 38.76±1.11 14.276〈0.001 23.283 12.054〈0.001〈0.001 40.42±2.37 40.47±2.32 0.107 0.915 47.58±1.42 43.91±1.39 13.059〈0.001 18.325 8.994〈0.001〈0.001

表2 两组患者腓总神经 SCV、MCV 比较[(),m/s]

表2 两组患者腓总神经 SCV、MCV 比较[(),m/s]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SCV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MCV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31.39±1.34 31.34±3.42 0.096 0.924 47.56±1.35 43.92±1.37 13.382〈0.001 60.111 24.145〈0.001〈0.001 36.12±1.42 36.08±1.39 0.142 0.887 44.73±1.18 40.41±1.23 17.921〈0.001 32.975 16.496〈0.001〈0.001

2.2 两组MDN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N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 MDN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MDN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 MDN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 MDN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7.82±4.16 27.88±4.14 0.072 0.942 13.58±3.96 19.42±4.48 6.906〈0.001 17.532 9.807〈0.001〈0.001

2.3 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较治疗前, 两组治疗后MDA 水平更低,SOD、GSH 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 MDA 水平更低,SOD、GSH 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MDA(n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GSH(ng/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5.82±0.43 5.85±0.39 0.365 0.716 3.47±0.31 4.62±0.37 16.846〈0.001 31.347 16.179〈0.001〈0.001 78.53±5.74 78.57±5.76 0.035 0.972 89.64±5.19 84.52±5.26 4.899〈0.001 10.152 5.394〈0.001〈0.001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25.37±3.36 25.34±3.35 0.045 0.964 37.32±4.75 31.19±4.63 6.535〈0.001 14.523 7.238〈0.001〈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DPN 发生机理较为复杂,诱发因素主要有氧化应激、血管损伤及代谢紊乱等,临床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为首要任务, 而重点在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改善糖代谢途径, 在此基础上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维持机体蛋白质、脂类代谢稳定,改善系统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高血糖对神经功能、组织结构产生的损伤[5-6]。

神经细胞对氧供有较高的要求, 且对过氧化物损害的敏感性较高。 GSH、SOD 作为机体强还原剂,对氧化剂具有直接还原作用, 可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可反映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7]。MDA 具有细胞毒性,可对外周神经轴突产生损害,导致神经功能减弱,可反映过氧化损伤组织情况[8]。该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更快,MDNS 评分与MDA 水平更低,SOD、GSH 水平更高(P〈0.05),提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高龄DPN 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抗氧化能力,改善其外周神经功能,提升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在于α-硫辛酸可减轻神经细胞膜系统脂质氧化, 将氧化应激反应产物直接清除,以此使MDA 水平下降,降低氧化物损害,还可诱导细胞产生强还原剂, 促使抗氧化循环通路形成,保持抗氧化稳定,对半乳糖、葡萄糖向山梨醇的转化产生阻滞, 降低山梨醇对神经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强化血管内皮细胞的NO 释放功能,达到血管扩张目的,改善循环障碍[9-11];依帕司他可对葡萄糖经多元醇通路代谢产生阻滞,降低神经细胞、红细胞内山梨醇的累积, 不仅能够减轻红细胞受到的损害,提升红细胞抗氧功能,确保氧供充足,还能够改善神经细胞内高渗状态与轴突流异常,提升神经纤维密度、直径,进而改善自主神经机能与神经传导速度[12-13];两种药物具有增效、协同效应,经不同代谢途径可进一步提升周围神经氧供,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神经运动、感觉功能快速恢复[14-15]。除此之外,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提示联用药物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高龄DPN 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