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有效性探讨

2022-07-06 03:15祝丽婷张琼郭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责任制肾病入院

祝丽婷,张琼,郭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病科,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较为常见,会引起慢性肾衰竭疾病, 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1]。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会引起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加上治疗会引起机体应激刺激源较为强烈,受到疾病困扰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对后续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2-3]。 所以,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该重视护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得到改善。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的要求较高。在各大科室开展整体护理服务干预,责任制护理措施作为一种整体护理服务干预模式,将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专业的护士负责, 从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 该文对该院2018 年1 月—2021 年1月收治的82 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2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和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均存在血液透析的治疗指征;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采取血液透析治疗; 患者可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排除标准: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不能和医护人员沟通; 近1 周采取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既往抑郁症或者焦虑症;不愿意配合问卷调查;合并精神障碍;严重脏器疾病;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纳入该组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 例。 对照组中男21 例,女 20 例;年龄 45~65 岁,平均(59.32±4.58)岁;病程 2~10 年,平均(5.96±1.12)年。 观察组中男22 例,女 19 例;年龄 46~68 岁,平均(60.01±5.12)岁;病程 2~10 年,平均(5.96±1.1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护士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指导及生活指导,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4-5]。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体现如下:(1)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组织普通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责任小组组长、专科护士等人构成责任制护理小组,小组护士对同一组患者进行分管,开展责任包干制,开展整体护理干预, 完成相关护士护理职责的制订工作,在宣传窗内张贴责任护士、护士长的招聘,使患者能更加直接的了解所需要开展的护理工作[6-7]。小组成员需要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执行责任制护理干预,应该尽责尽责,对患者持有尊重的心态。(2)责任制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士在接待入院患者之后需要维持住院环境的舒适、整洁,使患者能够有足够的睡眠, 护士还应该利用自己所了解的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学知识,劝导、鼓励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促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改善。护士还可采取暗示的方式让护士了解的相关的治疗理念,促使心理负担得以改善,全面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治疗工作、护理工作积极配合[8]。 ②认知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按照患者的掌握情况将疾病的注意要点、相关知识详细的告知,将血液透析的价值和作用详细的告知患者, 且让患者了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促使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认知得到明显增强[9]。③血管通路护理: 护士需要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干预,加强皮肤的消毒,对穿刺点的情况进行关注,查看其是否出现渗血、红肿的情况,同时观察管道固定的情况, 且观察插管口是否发生脓性渗血物或者血性渗血物,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给予处理[10]。 ④生活干预: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掌握出入水量,且对水分的摄入进行限制, 按照定时定量的原则开展饮食,重视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尽可能避免食用油炸饮食、高磷饮食及动物肝脏等。要求患者按照具体情况开展合理的有氧运动,运动应该大于30 min/次,4~6 次/周[11]。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12]:分别在入院当天、护理干预后采取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是调查总体健康指标、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标,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②心理情绪[13]:采取焦虑自评量(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入院当天、护理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估,SAS 评分标准分为53 分,SDS 评分标准分为5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总体健康指标入院当天 干预后社会功能入院当天 干预后70.25±10.25 70.18±10.88 1.251 0.512 80.25±13.25 90.25±15.25 5.325 0.012 72.25±10.52 71.25±10.74 1.141 0.555 80.88±14.25 91.25±15.15 5.155 0.010情感功能入院当天 干预后74.52±10.88 73.25±11.57 1.021 0.625 82.32±13.25 92.15±16.32 5.142 0.011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 评分及SDS 评分对比

观察组SAS 评分及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 评分及SDS 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 评分及SDS 评分对比 [(),分]

组别SAS 评分入院当天 干预后SDS 评分入院当天 干预后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66.32±5.25 63.32±4.92 1.254 0.521 54.32±3.52 53.18±3.12 4.925 0.035 66.18±5.65 63.52±4.94 1.325 0.512 44.52±2.96 43.32±2.92 5.235 0.0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引起肾脏损伤,且会发生肌酐水平增高、蛋白尿、血尿素氮、高血压等症状,疾病持续性进展会造成肾衰竭疾病[14]。 目前,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主要是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采取血液透析的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毒素和水分, 有效的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失衡, 能够促使患者体内需求的物质得到明显补充[15]。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期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得到有效控制,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责任制护理措施属于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法,作为临床护理制度, 以患者为中心作为该护理方法的特征,通过责任护士为患者开展有目的、计划性的整体护理干预, 通过专业的护士为患者从入院直到出院提供全方位护理及计划[16]。 护士不仅仅需要重视患者的机体护理干预,对身心整体护理给予强调,且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社会、心理以及生理,促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调动,确保患者的心理、生理均能在最佳的状态内接受治疗。通过开展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能够让护士感受到责任制护理服务的精髓以及理念, 且将其在日常护理期间全面贯穿,并于日常工作中给予查缺补漏,按照护理缺陷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 促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还可促使护士能够规范护理行为及护理操作, 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该研究结果可知,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 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责任制护理干预期间, 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全方位护理干预,确保患者能够维持积极治疗的心态,防止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并发症对患者治疗引起的影响, 通过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对治疗效果可起到改善的作用,促使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能够促使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在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负面情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责任制肾病入院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重女轻男”的肾病
作文门诊室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作文门诊室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