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2-07-06 03:15庄丽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糖化胃肠依从性

庄丽红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代谢疾病之一, 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 疾病诱发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障碍或是其他生物作用受损。 临床包括1 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临床多见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40 岁人群中, 也称之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1-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加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变化的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 且有年轻化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行胃肠手术的糖尿病的患者也在不断地增加。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极可能增加血糖水平,加上糖尿病患者自身对手术耐受能力较普通患者差,手术风险增高。此外,研究显示,高血糖会延长伤口愈合、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接受胃肠手术后一段时间需禁食,该阶段患者血糖易发生波动,甚至发生低血糖[3-4]。临床认为为该类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很有必要。 集束化护理是一项简单、 以循证实践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将之用于确定的患者群体与护理环境,实现比单独应用获取更好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5]。 该研究选择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该院行胃肠手术治疗且合并2 型糖尿病的104 例患者, 深入分析集束化护理对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选择该院行胃肠手术治疗且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104 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2 型糖尿病相符合;②患者无意识障碍且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如糖尿病足;②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丧失自理能力者。将入组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 例。观察组中男 27 例、 女 25 例; 年龄 52~78 岁, 平均(60.35±6.25)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4.45±0.35)年;胃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 例、胃良性肿瘤14 例、胃癌12 例、结肠癌10 例、直肠癌6例。对照组中男 32 例、女 20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59.25±6.40)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4.41±0.37)年;胃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 例、胃良性肿瘤16 例、胃癌13 例、结肠癌 8 例、直肠癌2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4 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7]:保持病房干净、舒适;患者术后按照常规禁食,做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

观察组应用上述常规护理的同时, 采取集束化护理,主要包括饮食、场内外营养支持、药物指导等。具体如下。

①饮食及肠内外营养护理: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对血糖控制十分重要, 术前根据能量计算模型为患者设计个体化食谱, 叮嘱患者定时、 定量进餐,减少食用糕点、甜品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可适当补充新鲜蔬菜与水果,保证血糖稳定,能够为手术实施创造条件[8]。 指导告知家属如何计算食物热量,合理搭配膳食。 胃肠手术后,大部分患者需禁食,很有可能出现营养供应不足,出血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应提前做好预防。饮食恢复阶段,流食-半流食-普通饮食这样的顺序指导饮食、术后若需要放置鼻饲管或是空肠造瘘管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解释肠内营养及各类管道维护的重要性,获取患者配合,避免出现管道脱落。

②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服药方法、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意识到根据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关于注射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对患者胰岛素使用量做严格监测; 术后接受静脉高营养的患者,需注意滴速,避免血糖波动过高。 术后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使用止痛药, 预防患者过于依赖止痛药,向患者解释止痛药物机理,告知副作用,让患者有意识减少使用,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9]。

③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向患者解释健康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若患者有易怒、烦躁等行为要及时安抚,让患者有安全感。术后部分患者因且切口疼痛,会增加其负性情绪,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广播剧,有益于患者放松身心。 必要时为患者展开抑郁、焦虑评估,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做心理疏导, 为患者解释疾病知识,尽可能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自信心[10]。

④行为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参与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护理人员于围术期指导患者适当参与运动。 等待患者麻醉失效后鼓励患者活动下肢,老年体弱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接受被动锻炼;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早日下床, 根据患者耐受能力, 不断地增强活动次数及时间, 但不可过度运动,以身体不劳累为主,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患者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行为。 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采取袖珍式毛细血管血糖仪,操作步骤简单,应用方便,术后4~6 h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每间隔1 h 检测1 次血糖。 要求患者血糖应控制在6.5~8.5 mmol/L 范围内,当血糖水平〈3.9 mmol/L 时,即使无症状也应接受干预,提防低血糖发生,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患者居家过程中,外出时可带上糖果或其他甜品, 避免因用餐不及时而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11]。

⑤随访:重视随访工作的,该次研究通过电话、手机微信软件、上门随访多形式完善随访,目的是了解患者院外康复情况,是否按照医嘱做到控糖,督促患者执行,记录每日血糖检测指标,针对未能按照护理方案做到的患者要及时了解原因, 对患者及家属做开导工作,完善随访档案[12]。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改善状态:检测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②统计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即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③依从性: 经科室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用药、饮食、运动、作息以及检测依从性进行调查,总评分采取百分制, 分级如下: 非常依从:90~100分;依从:80~89 分;比较依从:60~79 分;不依从:0~59 分。总依从性=(非常依从例数+依从例数+比较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低血糖、高渗性昏迷、谵妄、酮症酸中毒。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两组护理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护理前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对比 ()

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52)餐后2 h 血糖(mmol/L)对照组(n=52)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P 值(对照组干预前后)t/P 值(观察组干预前后)t/P 值(组间干预前)t/P 值(组间干预后)8.26±0.85(7.52±0.52)*8.55±0.72 8.02±0.65 3.940/〈0.001 5.355/〈0.001 1.877/0.063 4.331/〈0.001 13.58±1.13 13.02±1.02 13.62±1.00 13.24±1.08 1.862/0.066 2.653/0.009 0.191/0.848 1.068/0.288 8.27±0.38(8.07±0.21)*8.30±0.70 8.48±0.30 1.704/0.091 3.322/0.001 0.272/0.786 8.074/〈0.001

2.2 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h]

表2 两组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h]

组别 术后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观察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62.26±10.65 66.85±12.12 2.052 0.043 85.62±15.02 92.02±15.84 2.114 0.037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无低血糖发生,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病因大多为遗传、环境、年龄、生活方式等,部分患者发病后出现多饮、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 查阅相关文献,胃肠手术患者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性差,增加手术风险,手术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类应激源,使患者血糖指标增高,伤口愈合速度减慢;或是术后禁食也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随着现代人们保健观念的增强, 现代护理模式开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一一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糖尿病作为不可根治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是延迟疾病发展的重要举措, 单纯依靠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 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才是长期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但选择合理的护理模式配合临床治疗,方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该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相对比,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更为高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积极改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产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护理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 可能是因为,集束化护理不拘于形式,只要是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均可应用, 这些护理方法的集合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全面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根据患者营养摄取,合理搭配饮食,有效减轻胰岛β 细胞负荷,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另外配合适当饮食还能预防患者身体过胖或过瘦,维持较为理想的体质量。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是在询证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用于床边护理, 为某一种疾病提供最佳护理指南[13]。 还有研究提示, 集束化护理不仅能提升医疗质量,还可改善患者结局[14]。

另一方面,有效促进患者胃肠恢复,缩短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能早日参与运动,从而形成良性护理循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用时更短(P〈0.05)。 这说明集束化护理在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究其原因, 行为干预能够促使患者早日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胀气,避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早日恢复正常饮食;此外配合心理疏导, 能够缓解患者术后因疼痛或其他因素带来的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增强患者对康复的自信心。与常规护理对比,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更符合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特点,满足患者实际需求,能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实质性帮助,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此外,集束化护理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依从性比率对比, 观察组明显更高 (P〈0.05)。 集束化护理针对糖尿病患者特点,重点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 让患者意识到定时服用降糖药物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定时、定量用药。 随访工作的开展,是将集束化护理延伸至院外,通过电话、手机社交软件及上门随访3 种方式完成随访, 能够督促患者完成自我护理, 即使是在院外依然能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搭配合理的运动,让糖尿病患者从中获益;及时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达到提升患者依从性的目的。 集束化护理要求从患者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让患者全程处于主体地位, 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促使更好地接受治疗,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依从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15-16]。

综上所述, 针对胃肠手术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提供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积极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依从性,这对患者远期健康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糖化胃肠依从性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