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7-06 03:15杨秀玉何伟秀陈美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入院脑梗死血糖

杨秀玉,何伟秀,陈美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二科,福建福州 350300

急性脑梗死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生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年龄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伴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往老龄化社会发展, 急性脑梗死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具有预后效果差、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基本特征,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开展诊断和治疗,则会造成多方面的后遗症,比如运动障碍、癫痫、听觉障碍、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从而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2-3]。 所以,临床应该选择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 合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确保患者能够和治疗工作互相配合,从而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措施用于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获得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促使病情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内, 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及神经功能, 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4-5]。 该文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0 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04 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104 例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和《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诊断糖尿病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 通过影像学检查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缺损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中男 32 例, 女 20 例; 年龄 50~78 岁, 平均(65.32±7.25)岁;糖尿病病程 1~10 年,平均(5.12±1.02)年;急性脑梗死病程 1~7 d,平均(2.01±0.58)d。观察组中男 30 例, 女 22 例; 年龄 51~79 岁, 平均(66.18±7.33)岁;糖尿病病程 1~11 年,平均(5.66±1.23)年;急性脑梗死病程 1~8 d,平均(2.52±0.61)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护士应该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患者安排在安全、安静、舒适、明亮、宽敞的病房接受治疗,每天进行开窗通风、消毒等处理,保持良好的空气状态, 对患者血糖的改变给予定期监测且准确的记录[7-8]。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采取发放健康宣传图册、多媒体、一对一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并将疾病预后、 治疗注意的要点、并发症知识等相关信息详细的告知患者和家属,将血糖监测的必要性告知患者, 促使患者认知疾病知识的程度得以加深,和各项护理、治疗工作互相配合[9]。 ②心理康复护理:护士和患者交谈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特征、 情绪的改变给予严格掌握及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要求患者采取自我鼓励、情绪暗示等方式将不良心理、苦闷的情绪彻底宣泄。加强患者家属的思想干预,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呵护及关心[10]。 ③饮食指导:通过分析患者的疾病完成个性化饮食计划的制订工作, 饮食的合理搭配,依照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低热量、高纤维、少糖的饮食。 指导患者选择豆类、青菜等类型的新鲜蔬菜瓜果,预防便秘[11]。④肢体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在卧床时选择良好的肢位, 在正常的功能位摆放肢体,避免出现关节变形、关节僵硬的情况。 护士还需要帮助患者选择平卧位、健侧卧位体位,并经常的翻身,间隔2~3 h 需要完成体位的变换,减少患侧卧位姿势。护士还需要轻轻的按摩患侧肢体的肌肉,为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每天需要开展关节的被动活动, 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控制活动的力度和范围。当患者病情维持稳定后,护士应该协助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平衡训练等功能恢复训练,指导患者从卧位的姿势转变成立位姿势、坐位姿势,并帮助患者下地开展行走训练,指引患者完成日常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洗脸、刷牙、漱口等干预[12]。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分别在入院当天、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 hPG)水平进行测量,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的变化。

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取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NIHSS 评分表对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护理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 最高分为42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别在入院当天、干预后采取ADL 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评估,主要评估穿衣、平地行走、洗涤、如厕、修饰、床至轮椅转移、进餐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分值为10 分,总分7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入院当天的FPG、2 hPG 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FPG、2 hPG 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当天; 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mmol/L]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mmol/L]

组别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FPG入院当天 干预后2 hPG入院当天 干预后9.85±1.88 9.99±1.89 1.555 0.458 7.96±1.22 5.01±0.85 5.241 0.018 14.02±2.56 14.01±2.66 1.875 0.451 10.55±1.95 7.25±1.21 5.000 0.02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对比

两组入院当天NIHSS 评分、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优于入院当天;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对比 [(),分]

组别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NIHSS 评分入院当天 干预后ADL 评分入院当天 干预后12.25±2.02 12.35±2.12 1.632 0.400 8.12±1.52 4.01±0.15 4.253 0.038 40.25±5.56 40.18±5.88 1.888 0.321 50.25±6.12 60.88±7.15 4.955 0.028

3 讨论

2 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以逐年升高的趋势呈现, 糖尿病在代谢性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长时间持续高血糖的状态,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组织、血管等发生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等症状[13]。 糖尿病、脑梗死疾病同时出现的情况下,会发生相互恶化、影响的方式形成血栓,从而加重脑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临床对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除了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从而促使疾病恢复速度。 康复护理措施在康复医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及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基本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通过康复护理方案能够促使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情绪,从而提升精神状态,并增强康复信心,健康教育干预能让患者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对于后续的治疗有足够的信心,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采取饮食指导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并指导患者通过饮食方式提高自身的营养,从而提升机体抵抗力。通过肢体康复训练干预还可明显预防肢体萎缩症状, 能够促进患肢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 可促使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明显促进脑内神经元的恢复速度,最终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5]。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FPG、2 hPG 血糖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开展规范化的调节,落实运动康复机制,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保障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降低血糖、 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入院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