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联合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

2022-07-06 03:15曹瑞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痹症硫辛酸传导

曹瑞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内一科,安徽六安 237543

在糖尿病(DM)并发症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率最高,此并发症相较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也偏早,为引发糖尿病足溃疡(DFU)与感染的关键因素,确诊后应积极治疗[1]。 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下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其发生与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以及山梨醇旁路的代谢增强、 神经营养障碍等相关,西医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为甲钴胺、硫辛酸等[2]。 中医临床上以“凉、麻、痛、痿”之“四大症”为特点,按照中医临床诊断为“消渴病痹症”“血痹”“痿证”等[3]。 选取该院 2020 年 5 月—2021 年 12 月该院治疗的130 例糖尿病性下肢PN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0 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报备并论证通过, 治疗前经患者及家属的协商并自愿选择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使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 例。 观察组中男32 例,女33例;年龄 37~72 岁,平均(61.44±8.36)岁。对照组中男35 例,女 30 例;年龄 36~73 岁,平均(57.67±10.41)岁。 纳入标准:糖尿病患者;发病时间或确诊时间早于发生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时间; 体格检查和肌电图检查均符合周围神经病变。排除标准: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变、药物所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及肾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等患者。入选病例其中医证型符合6 种证型中气虚血瘀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基础治疗方案为: ①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控制于4.4~7.0 mmol/L,三餐后 2 h 血糖在 7.0~10.0 mmol/L;②0.3 g 的硫辛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110;规格:0.3 g/12 mL)与 250 mL 生理盐水混合,遮光静滴,1 次/d,甲钴胺片(国药准字 H20051440;规格:0.5 mg/片)口服,0.5 mg/次,3 次/d,合计12 d。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使用四藤一仙汤中药泡洗,每次海风藤30 g,鸡血藤30 g,钩藤30 g,忍冬藤 30 g,当归 15 g,威灵仙 15 g,玄参 15 g,丹参 20 g,黄芪20 g。 上药煎药机煎药取汁400 mL,外加热水1 000 mL,使用恒温泡洗桶保持水温40~45℃,泡洗双下肢,2 次/d,30 min/次,12 d 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量表:以入院第1 天足部评估和治疗满12 d 后足部评估进行对比, 足部评估检查内容有足部振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跟腱反射的恢复程度。 ②疗效: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消退情况,疗效分优、良、差3 等。 优: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很好,治疗后第13 天主诉感下肢入院不适症状消失,足部评估较入院时所有阳性检查治疗有效;良:患者症状控制一般,治疗第13 天患者主诉下肢不适症状部分有改善,足部评估相对入院时部分阳性结果部分有改善;差: 治疗后第13 天患者主诉症状控制情况不好,治疗无效,足部评估较入院阳性结果无改变。 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③下肢神经的传导速度主要评估数值:入院未干预时PTN、CPN 的感觉神经传导速率与治疗12 d 后复查的PTN、C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PTN、CPN 感觉传导速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CPN、PTN 的感觉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PN 以及PTN 感觉传导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N、PTN 感觉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m/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N、PTN 感觉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m/m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CPN治疗前 治疗后PTN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 值P 值36.0±2.5 36.2±2.1 0.494 0.622(41.2±2.9)△▲(39.4±2.6)△3.726〈0.001 36.1±2.4 35.8±2.9 0.643 0.522(42.2±3.2)△▲(38.8±2.9)△6.347〈0.001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较多发生的内分泌系统性的终身性疾病,糖尿病发患者数逐年增加,据统计每年增加量约5%[4],已被我国列为慢性疾病。 DPN 是DM 最为广泛的一类慢性并发症与关键致残因素, 在DM 患者中呈60%~90%的发病率[5]。 主要临床表现有四肢远端的运动与感觉障碍,症状为肢体麻木与疼痛,肌肉的无力以及萎缩,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等,按照临床症状区分可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性病变和单侧不对称性多发性病变, 依靠体格检查或者电生理检查可以诊断[6]。 DPN 存在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现今认为是免疫损伤、代谢失调、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NT)缺乏、血管损害等诸多因素协同刺激的结果[7]。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西医用药常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硫辛酸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与维生素类似,呈现水溶性和脂溶性,抗氧化效果较强,有较长的半衰期,疗效更持久,被广泛应用[8]。甲钴胺可使维生素B12活性提升,促进生成神经递质,对损伤神经髓鞘施以修复[9],对已受损神经组织具有效修复作用,对NP 患者具适用性。DPN 根据中医临床诊断为“痿证”“血痹”“消渴病痹症”,引发消渴病痹症的因素包括消渴日久,使得气血阴阳受损,血行障碍,阻塞脉络,为本虚标实证[10]。 本虚主要在四虚即气虚、血虚、阴虚、阳损,四虚既可形成消渴病痹症的单独病因, 也可互相转化互为因果, 标实为痰浊和瘀血,两者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互结成病。 消渴病痹症的症状发展为动态过程, 可从单纯的气虚或者阴虚发展为气阴两虚,再而发展为阴阳两虚,血瘀贯穿于疾病始终。消渴病痹症临床上以“凉、麻、痛、痿”四大症为特点,临床分型: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阳虚寒凝证、湿热阻络证[11]。2016 年糖尿病中医指南指出,四藤一仙汤中药泡洗可以用于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的治疗[12]。 若患者痛似针刺且痛有定处,增没药与乳香;若患者下肢拘挛,增木瓜与伸筋草;若患者下肢冰凉,增附片、干姜与肉桂。 钩藤的作用为缓急解痉、清热平肝;忍冬藤的作用为疏风通络、清热解毒;鸡血藤的作用为舒筋通络、养血活血;海风藤的作用为通脉行络、祛风祛湿;威灵仙祛风湿、行经脉、通络止痛,通达十二经脉;黄芪、玄参益气养阴,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当归养血活血, 助津液之分布。 泡洗选用恒温泡洗桶,华水清教授在研究中药泡洗温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中指出,水温保持在40~45℃是最佳泡洗温度,能更好的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3]。 我国2017 版DM 防治指南清晰提及,非妊娠DM 患者的控制目标如下:HbA1c(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FPG控制在 4.4~7.0 mmol/L 之间,非 FPG 在 10.0 mmol/L以下[14],HbA1c 体现的为2~3 个月前的血糖控制均值。

综上所述, 该研究严格按照指南中指出的血糖控制水平,辨证应用中药泡洗+静脉注射ALA、口服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从症状评分表和所有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的肌电图两方面数据比较, 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痹症硫辛酸传导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