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犬公园的景观设计研究

2022-07-07 21:09周耀芦玉杰
设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宠物

周耀 芦玉杰

关键词:遛狗公园 城市空间 景观设计 人犬矛盾 宠物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宠物犬的数量以惊人的态势增长,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报告“2018年中国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同比增长 27%。中国城镇养宠物人数达5684万,全国城镇宠物数量达到9149万只”。而城市中的宠物活动空间却存在着数量少、设施差和缺乏管理等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环境被破坏、犬只伤人以及犬类被歧视等诸多社会问题。

我国对城市绿地建设中宠物活动空间的规划意识相对落后,大部分公园广场都拒绝宠物入内,这无疑加大了养犬人士的压力。针对此类问题,建设功能完善的宠物犬公园,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减轻或解决多数因宠物活动空间不足或混乱所导致的社会矛盾。近年来,广州和珠海等地对养犬管理条例增加的新条例中指出:“市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管理的公园内开设犬只活动公共区域。居民委员会、住宅区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相关公约划定本居住区内的犬只活动区域。”[1]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对养犬问题政策和态度上的转变。

从养犬人士的角度出发,宠物犬公园的建设直接满足了他们的遛狗需求;从非宠物饲主的角度出发,与犬类共用城市中有限的公共活动空间,易使部分怕狗人群感到恐慌,不利于社会和谐;从犬只的角度出发,由于城市中宠物活动空间的缺乏、宠物犬的活动量不足,易引发犬类抑郁症、肥胖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为满足各种使用群体的需求,文章以宠物犬饲主和犬只为主要使用群体,同时注重不同人群使用的安全性,提出城市中宠物犬公园的景观设计策略。

一、国外宠物犬公园的研究

(一)宠物犬公园的起源及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克莱尔·库柏·马科斯(Clare Cooper Marcus)在其专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曾经说过,“大多数城市都应该至少有这样一个公园,它里面可以包含一处‘狗专用’的部分。与所有公园都禁止狗入内相比,这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因为禁令常常难以实行下去”。[2]“狗公园”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的部分州立公园和区域性公园,宠物狗可以在公园内一些特定被围合的空间内自由活动,而离开这些空间后,主人就必须要给宠物狗系上遛狗绳。随后在1979年,美国加州的奥洛内公园内出现了第一个可供遛狗的园区。

当时的一些养犬人士自发性地用篱笆在公园内围合出一部分闭合的绿地空间,内部仅放置一些餐桌及休息座椅,以便于狗主人们可以在此遛狗的同时相互进行交流和休息。人们指定这是一块“实验性的遛狗公园”,并制定了使用规则。事实证明,这个“实验性的遛狗公园”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许多养狗人士从几英里外的地方开车来此,在下午4-6点的时间段,会有至少20只狗与它们的主人在这里玩耍。[3](二)宠物犬公园(Dog Park/Dog Rum)的概念宠物犬公园是指在主人的监察下宠物狗能够不被束缚地自由活动、玩耍的户外场地空间。[4]园内大多设置有保障安全和满足人犬固定需要的设施,并为宠物犬的活动提供足够大的空间面积,是国外较为常见的绿地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为长期在室内生活的宠物犬提供开放的户外空间,有益于宠物犬的身心健康,因此得到许多养犬人士的支持与喜爱。

(三)宠物犬公园的常见类型

1.附和型:最常见的类型是由奥洛内公园发展而来的附和型宠物犬公园,设立在公园的一角,作为大型公园的完善和补充位于公园的边缘地带,一般不影响公园主体人群的使用。

2.独立型:独立型宠物公园的功能更加整体,它明确服务对象为宠物犬和犬饲主,设备完善,独立于城市中,不与其他人群混用。

3.结合型:结合型宠物犬公园通常设置在大型的自然公园中,管理者会为养犬人士制定出特定的遛狗路线和区域,与普通游客的路线和活动场所相区别,不对其产生影响。此外,这类型的公园还需缴费注册,不仅可以使人和宠物获得良好的户外体验,也使公园得到一定的收入。

二、国内宠物犬及宠物犬活动场地现状

(一)城市宠物犬活动现状调查

在对城市居民遛狗问题现状的网络问卷调查中,考虑了城市中更多使用群体的感受和需求,对宠物饲主和非宠物饲主分别设置了相关问题和答案,回收了相对准确和全面的调查结果。

对养犬人士设置的主要问题有:养犬人的年龄;遛狗场所的选择(图1);遛狗的次数频率(图2)及时间(图3);是否牵绳;是否能及时清理犬只的粪便;对当前宠物活动场所是否满意等。

通过网络问卷发放,共回收132份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养犬人士选择遛狗的场所人流都比较大,每天早晚溜狗1-2次的狗主居多,时间相对较为集中,牵绳的狗主占大多数,还有23%的狗主表示自己来不及清理宠物狗的粪便,63%的调查者对当地的遛狗环境不太满意。以上数据说明了大部分地区缺少宠物活动场所,人犬共用空间隐患大,宠物空间设施不够完善,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养犬人士遛狗时间较为固定,可以通过规定使用时间的方式在公园、广场等场所划分出一部分可供遛狗的区域。另一方面,在调查中养犬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其中30-50岁的调查者占总人数的44%,50岁以上的调查者占总人数的20%。养犬人士的年龄段并不集中,这就要求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者,设计出符合人、犬共用的娱乐空间,考虑各年龄段人们的使用要求,创造人性化的环境。尤其是养犬的老年人,他们存在行走缓慢、易疲劳等行为特点,创造出动静相宜、休憩设施完善的宠物犬公园显得尤为重要。

对非宠物饲主设置的主要问题有:您在生活中见到的遛狗不牵绳的现象多吗(选项为:非常频繁;频繁;一般;偶尔;从没见过);是否介意与宠物狗共用城市公共空間(选项为:非常介意;比较介意;不介意)。对非宠物饲主的问卷共回收130份数据,接近50%的调查人群在遛狗不牵绳现象下选择了“频繁”,55%的调查人群对是否介意与宠物狗共用公共空间的问题下选择了“比较介意”及以上的答案。由此可见,城市中存在着遛狗不文明的现象,并对很多人造成了困扰。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建设宠物犬公园能够为养犬人士提供相对独立的宠物活动场地和便捷完善的宠物设施,这样宠物犬和主人就能够在不影响其他民众的情况下,自由地在户外活动和玩耍。与此同时,它能给狗主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有助于规范养宠行为。至于非宠物饲主,以及害怕狗和对犬类过敏的人群,在宠物犬公园规范遛狗区域和时间段,并设置警示标志,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暗示,提醒人们此处有宠物犬活动。如果人们不喜欢,就可以避免和它们在一起,能够有效减小宠物犬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对其他使用人群的干扰。

(二)国内宠物公园案例分析

1.成都市汪仔星宠物公园

位于成都市三圣乡的汪仔星宠物公园于2015年4月开放,占地面积约30亩,是成都市第一家综合性的宠物公园。

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由入口处、停车场、交流区、宠物寄养区、办公区、休闲观赏区及活动区组成(图4)。在入口处设置有双层门,门之间大约留有2m的缓冲区。进入公园的右侧是服务区,包括超市和宠物美容服务。宠物活动区的中心种植大片台湾二号草坪并配置宠物玩乐设施,台湾二号属于暖季型草坪,耐寒性一般,适宜种植在成都地区,具有耐践踏、造价低、常绿周期长等优点。靠近活动区的地方提供休息座椅,供狗主人们相互交流、休息,同时便于监管宠物。四周种植桂花树,桂花树属于常绿性乔木,耐高温、耐寒,可为游客遮荫。在办公区的后方,还有提供给宠物游泳、戏水的活动区,共包括两个游泳池,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宠物游泳池的使用按体形分类,深水池深度约0.8-1m,浅水池的深度约30-60cm,有效避免不同体型的犬类发生冲突事件。[5]美中不足的是,公园内缺少直饮水设备,无法满足宠物犬的饮水需求,犬类活动后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容器装水易被打翻且补足较慢,应适当补充犬类的直饮水设备。铺装方面较为单一,在材料的组合上可以更加丰富。

宠物犬公园的设计要对犬类活动空间的规划、布局、景观要素等进行充分考虑,构成景观设计的形式美、空间美、意境美。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营造出让宠物喜欢活动、使养犬人士愿意带宠物进入的空间环境。综上所述,成都汪仔星宠物公园的综合性较强、功能完备、服务设施较齐全,园区服务网络均衡,用户体验感良好,值得借鉴。

2.香港鰂鱼涌宠物公园

位于香港岛东区的鰂鱼涌宠物公园于2013年1月1日开放,长约230米,宽约13米,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是一个较为狭长的空间。

这个公园一侧临海,能够观赏到优美的城市天际和海岸美景,另一侧靠近城市,景观通透性较差,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由于场地面积不大且较为细长,具有一定限制性,故利用现有条件发展为如今的宠物公园。

鰂鱼涌宠物公园的功能分区可以粗略地分为靠近海岸的外侧和靠近城市的内侧两部分,内侧部分地理位置较高,种植了大面积的草坪和各式各样的植物,内外侧之间设置了约2米高的铁网,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空间分割,铁网上攀附有凌霄花,色彩鲜艳,秀美多姿。在外侧每隔30米放置一座凉亭,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因公园场地狭长,狗主们会不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家宠物活动的区域,形成自然按宠物体型分类的各个活动区。宠物设施方面在垃圾箱上悬挂了粪便收集箱,公园出入口前后安装双层门,在门上明确标识了开放时间及使用要求,充分引导使用人群,规范遛狗区域及路线。[6]在进行宠物犬公园的景观设计时,不仅要充分了解宠物犬的心理、生理特点,明确宠物对活动空间的要求,还需要营造景观对环境进行美化,创造相应的美学价值。在充分香港鰂鱼涌宠物公园利用自身狭长的地形条件,设计出适合人犬活动的户外场所,对运用现有条件不足的公园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宠物犬公园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在宠物犬公园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需要保证宠物与人类的安全,尤其是老人、儿童等一些弱势群体的安全。因此在选址上要尽量避开养老院、幼儿园、医院等相关场所,防止饲主在带宠物去公园的路上与弱势群体发生冲撞。

其次,宠物公园必须具有围合性。动物们的天性就是亲近自然,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不得不对它们进行约束。在停车场的设计中要做到人车隔离,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安排要有足够的阻隔处理,防止宠物误入。在宠物公园的出入口和周围要进行封闭处理,设置足够高的围栏和双层门,保证园内外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园内的宠物设施要采用无毒、耐撕咬的材料制成,景观植物不仅要起到遮荫、和阻挡视线的作用,[7]还要考虑其安全性,选取对宠物无毒、无过敏的种类种植,并保证一定的绿地率。在园区内,还应设置专门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专业训犬人员,对意外事件和卫生状况进行管控。

2.兼顾性

宠物犬公园不同于普通公园,服务对象不仅针对人,还包括宠物犬,它需要满足人-人、人-犬、犬-犬三种不同的交往关系。

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中,宠物饲主们因为对宠物有共同的兴趣而聚集在一起,因此公园内需要设置能够满足狗主们相互交流沟通的区域以及合适的休憩设施。考虑到饲主们需要时刻管控宠物犬的活动行为,还需在这些设施的摆放位置和功能上加以细化,在景观方面也要注意视线的通透性,保证饲主对宠物犬的有效监管。

在人与犬的互动中,饲主与犬只在公园内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犬类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在人们相互交流呈放松状态时,有可能将自己的宠物忽略,容易导致宠物狗之间的相互撕咬和打斗,甚至发生误伤事件。所以公园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在入园前对宠物犬进行评估,包括出示健康本、疫苗接种证等。在公园内的各个出入口和节点,应设置相應的警示牌,告知人们对自己的宠物保持关注。

在犬与犬的交往中只有两种状况,要么和谐相处,要么争斗不休。那就要求犬只活动的区域要对犬类体形、年龄、品性等类别有所区分,以及在宠物设施上有相应的设计。对攻击性强和有伤狗历史的犬类要有相关的要求,如戴上嘴套或必须牵绳等。

3.趣味性

通过研究表明,部分犬类的智商相当于7岁儿童,和孩子一样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在日常玩乐等活动中它们会更偏爱具有趣味性的场地,部分犬类会自发地积极探索环境,在外界的刺激下会作出对其感兴趣的反应,如攀爬(图5)、探索狭窄空间、戏水等动作。在宠物犬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应该为宠物打造出更富有趣味性的场地,关注它们的游戏性行为,激发宠物对训练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设置奇特的景观小品、玩乐设施(图6)、戏水区域等,提高宠物犬公园的趣味性。在节假日等特殊节日,还可以定期举行宠物嘉年华等活动,可以极大促进宠物犬公园的发展。

(二)设计策略

1.选址

当宠物犬公园位于城市内部时,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减少犬只在去往公园途中的排放量。但城市内部空间类型多且复杂,如果宠物犬公园旁边是一个舞台或体育场,那么饲主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观看节目或比赛而忽略了宠物。其次,犬类的感官非常敏感,如果周围忽然有剧烈的响动等突发性情况,易导致宠物犬发生惊慌逃窜或攻击等行为。因此,公园边界与外界之间应注重自然过渡,达到有效的分割,尽量不与会分散饲主注意力的场所接壤,确保饲主能对宠物做到时刻监管。如果无法避免,可以通过设计隔离设施如围栏、构筑物等配合植物群落,实现空间阻隔。

2.主要设施

标识:要具有醒目性和独特性,使惧怕犬类的人群能够迅速得知此处有犬只活动,并及时避开或者做好心理准备,也使携带宠物的人群能够快速找到公园。

围栏/出入口:高度设定约1-1.4m,围栏的设置是保证安全的关键。出入口一般装有双层铁门,外层与内层的缓冲区能够有效避免原本在园内的犬只对新来的犬只过于热情而导致的意外发生。

直饮水设施:满足在园内不停运动的犬类对饮水的需求,饮水器一般使用感应式喷水,较为卫生,是人性化的体现。

狗只便溺处:即“狗厕所”,一般分为粪便收集箱(图7)和沙地厕所(图8)。粪便收集箱一般设置于公园出入口和小区绿地内,饲主用报纸把宠物的粪便包住再扔进去。沙地厕所普遍设置于宠物公园内部,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在固定时间打扫。

分区:不同体形的犬类易发生打斗事件,园内应分别设置出大、中、小型犬以及训练活动区,各个活动区采用围栏、灌木等分隔开。

休憩设施:宠物饲主通常在固定的时间段和地段遛狗,彼此间也乐于认识与交谈,因此舒适的休憩设施是必要的。

根据各个地区选址的差异,部分宠物犬公园还设有停车场,方便宠物饲主驾车前往。

3.景观设计

饲主带犬只到宠物公园的重要动机就是在户外进行具有趣味性的娱乐活动,设计师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创造出极具吸引力和乐趣的场景,以激发宠物犬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外部环境的探索欲。所谓的趣味性景观,就是人为创造的具有生活气息、追求乐趣的互动性景观,设计师需要对目的地的植物、地形、水体、道路等要素进行重新设计组合,调动人们的使用兴趣,同使用者进行感官上的互动。

(1)主题体验首先在宠物犬公园的设计之初,需要引入一个新奇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这座城市的特殊文化、一个有趣的想法或是人们的使用目标。[8]其次,将创意融入功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宠物犬公园,它不仅符合人、犬的使用需求,還使人们愿意去探索空间,享受空间。

(2)园路根据犬类的活动行为特点,宠物犬公园的园路宽度多设置为1-2米,可以设计为环形园路或汀步。地面铺装尽量选择渗水性强、较为耐用的材料以及天然材料,包括石材、木材、花岗岩、鹅卵石等。通过不同地面铺装的组合,增加园路的质感,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出关于宠物的花纹,增添趣味性。在园内不同的功能区选择的铺装不尽相同,例如在出入口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便不适宜种植草坪,需要使用硬质铺装。

(3)水景宠物犬对大自然有着极旺盛的好奇心,它们通常会被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流动的水体、独特的风景以及奇异的色彩形体等吸引。这些特质不仅能给予宠物犬极其特别的游戏体验和感受,同时也可以给予人类丰富的视觉体验。水景主要用于宠物游泳、饮水和清洁。宠物戏水区在夏季可作为游泳池,其他季节则作观赏用。饮水区和清洁区可视作一体,宠物饮水设施高度约15-25cm,主人清洁区高度约0.8-1m,可以组合使用,节省空间。

(4)景观小品小品一般位于公园的出入口,可根据公园主题结合宠物特点进行设计,可以直观代表公园的形象与内涵。

由于宠物犬和儿童在行为心理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户外活动时都需要受到成人的监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参考儿童活动空间进行设计,以满足使用者趣味性的游戏体验为出发点。日本建筑学会会长仙田满将儿童游戏场所分为“自然空间、开放空间、街道空间、冒险空间、隐匿空间以及游戏设备空间”。[9]除街道空间和游戏设备空间外,犬类的活动游戏空间也完全可以按照此分类进行设计创造,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运用天然材料和环保材料,使犬类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

宠物已成为当代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目前我国的宠物活动空间依然存在着数量稀少和管理无序等问题。当公园能够脱离日常固有的模式,接受新的角色,人与自然的联系无疑会更加紧密。它将促进人与空间、人与人、人与宠物、宠物与宠物之间的交流互动,人们因对宠物的喜爱而走进公园,彼此之间因相同的爱好和兴趣建立起友谊,并使公园变得更加有活力。对宠物的责任感和对公园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社会意识。建设功能完善的宠物犬公园,不仅解决了“遛狗难”的问题,还丰富了城市内涵,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新型公园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宠物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抬起脚来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养宠物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