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2-07-07 23:28谢书平
人人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骨瓣外伤颅脑

谢书平

(咸丰县人民医院 湖北 咸丰 445600)

严重颅脑外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其并发症多种多样,对患者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医院要进行综合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患者的危险,提高治疗的效果。从格拉斯哥的昏迷程度来看,6 小时以上的患者属于严重的颅脑损伤,此类患者有较高的残疾和病死率。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以意识障碍、头痛、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1]。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课题选取2016 年2 月~2021 年2 月我院接收的12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报告中数据提供对象,分组方法以治疗模式的不同实施,共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0 例。常规组60 例中男性33 人,女性27 人,年龄38~78 岁,平均(42.02±3.15)岁,损伤至入院时间30min~7h,平均(3.26±1.35)小时,体重52.33~82.47kg,平均(62.47±3.45)kg;研究组60 例中男性32 人,女性28 人,年龄37~75 岁,平均(41.92±3.27)岁,损伤至入院时间30min~8h,平均(3.48±1.02)小时。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后,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纳入标准:(1)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2)纳入对象均经核磁检查确诊,并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中关于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3)实验课题报告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4)组间对象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组间对象存在手术禁忌症者;(2)组间对象依从性差者;(3)组间对象存在精神障碍者;(4)实验课题入组对象中存在沟通障碍、病例资料缺失者。

1.2 手术方法

1.2.1 常规组。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仰卧位,开一约9cm×10cm 的骨窗。将蝶骨嵴切除,呈放射状将硬脑膜切开,并将坏死组织和血肿有效清除,并将骨瓣去除,最后复位和缝合。

1.2.2 研究组。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协助患者采取平卧的体位,并进行全麻,在颧弓上耳屏前行一切口,长度约1cm,耳廓上方向后上延伸到顶结节处,在顶骨中线之上,前至对侧前额发际处中线旁行1cm~2cm,对骨瓣进行游离,去除结节,并将内侧蝶骨嵴至眶上裂完全去除,并将蝶骨大翼部分去除,将颞骨鳞部全部去除,以保证中、前颅底平齐,对中、前颅底进行充分减压;将硬脑膜在颞前部切开,将中颅窝、前颅窝、顶叶、颞叶、额叶充分暴露,并将颅内血肿进行清除。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析,参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将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标准。

显效:分数在13-15 分,并且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有效:分数在9-12 分,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

无效:分数在8 分以下的,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任何变化;

生活质量分析,利用SF-36 生活评估量表评分,对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内容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统计术后6 个月内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包括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良好率为良好、中残、重残之和,良好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

手术治疗指标分析,通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估。

并发症分析,通过切口疝、癫痫、颅内感染等进行评估。

昏迷情况分析,轻度昏迷13-14 分,中度昏迷9-12 分,重度昏迷3-8 分。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中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27.0,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再通过X2的方式进行检验,计量型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描述,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分析(n/%)

2.2 比较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更短,P<0.05。见表2。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 60 56.25±5.20 95.25±15.25 14.24±1.26常规组 60 74.45±12.64 126.84±21.75 21.52±1.25 t - 10.314 9.212 31.772 P - <0.001 <0.001 <0.001

3 结论

3.1 重型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

通过文献资料显示可知,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大约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升高,而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因素以恶性高颅压为主。重度脑损伤在目前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首位,其死亡率数据约占30%~50%,同时经常伴有脑挫裂伤、脑水肿、弥漫性脑水肿等并发症,进而会形成严重的颅内压升高,这也是引起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新增的颅脑损伤病患约有50万例,其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占10%,而在这其中引起死亡的人数约20,000 例,30,000 例伤残。而据调查显示,重度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为14/10 万例,病死率则为33%,造成了几十亿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害。而在我国,每年新增的颅脑损伤患者约有60 万例,死亡人数可高达100,000 例。引起该病的因素有很多,而这些原因中,车祸造成的头部外伤占居第一位,也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性因素[2]。

3.2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目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去骨减压术是最主要治疗手段,患者即使得到了去骨减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也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特别是病情严重、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死率会进一步升高,占到60%。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可包含:院前急救、行血肿或脑挫裂伤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药物治疗等多种缓解,其中单独依靠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根本无法奏效,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及时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3.3 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意义

(1)能够有效减少颅内压,减少脑干压迫;(2)对受到损伤一侧的脑叶进行有效的减压;(3)清除血肿,恢复中线移位;(4)促进血管回流,提高脑压;(5)有效改善脑灌注压,提高脑组织供血和供氧;(6)建立脑脊液循环通道。所以,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和弥漫性高颅压的患者,采用去骨皮瓣法进行降压是其主要的手段。同时也为术后综合治疗打下了良好的治疗基础。

3.4 改良去骨瓣减压的优点

(1)能够将额叶、颞叶、顶叶等充分暴露出来,并进行充分减压。(2)将侧裂及上下额极、颞极等充分暴露出来,以利于脑疝还纳。(3)暴露出额底、颅底、前纵裂,从而有效清除颅内积血,促进脑部脊液的循环和通畅。(4)充分暴露出大脑表面和深部静脉血管,将侧裂池及颅底池充分打开,有效将下腔积血进行清除,将出血性脑脊液充分释放出来,并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促进静脉回流,保持静脉回流通畅,有效控制脑水肿或脑梗塞发生。因此,改善脑缺血、缺氧等生理性改变情况,进而促进预后效果。

3.5 数据分析

张兴海学者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评价》的研究结果中指出,观察组手术出血量(95.21±15.26)ml、手术总耗时(56.21±5.21)min 及住院时间(14.21±1.25)d 均低于对照组的(126.78±21.78)ml、(74.44±12.66)min 及(21.55±1.2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本次实验数据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优于常规组,P<0.05,两种研究结果相近,具有有效性;张兴海学者还提出,治疗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主观健康评分分别为(95.57±3.72)(95.17±3.47)(95.73±3.76)(95.73±3.52)(95.16 ±3.92)(95.21 ±3.61)(95.57 ±3.21)(95.21±3.2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数据中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的结果接近。

本次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由此可见,改良后的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脑干压力,能够尽量补偿颅底外侧面积,进而帮助分散压力,以降低术后切口疝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数据还显示,研究组在术后的GCS 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可知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具有很好的减压效果,并能够有效改善颅内压,并有效抑制因颅内压升高导致的脑微循环障碍、脑部缺血等改变,进而为整体治疗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昏迷情况;数据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分数更高,术后预后效果良好,也证实了以上观点[3]。

综上所述,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瓣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