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的干预分析

2022-07-07 23:32郑勇红
人人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训练器有氧肺部

郑勇红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浙江 淳安 311700)

胃癌为我国多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病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1]。为提升患者的肺功能,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患者按照呼吸训练器开展吸气肌训练,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康复方面的信心。有氧运动能够提升患者控制呼吸及排出气道积痰的能力,改善肺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患者为例,分析其经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干预情况,现将具体研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 例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来自我院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收入的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以上患者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65~78 岁,平均(71.54±2.21)岁;病程2~5 年,平均(3.54±0.54)年。观察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龄65~77 岁,平均(71.01±2.01)岁;病程2~4 年,平均(3.01±0.32)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者;(2)配合运动训练、呼吸训练、肺功能检查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患者;(2)临床病情不稳定者;(3)不配合本研究的相关治疗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有氧运动。

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方法,让患者进行爬楼梯训练、加速康复步道步行训练。

1.2.2 观察组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

(1)组建研究小组,在干预开始之前,设计统一的详细措施,并按照规范进行培训。设计并发放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流程图,以流程图为准让患者学会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的方法,并了解注意事项:保持患者坐位或半蹲位,锻炼仪直立放置,并和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面。呼出肺内气体后,接着口含住连接训练器软管的含嘴,缓慢用力将气体吸入肺内,吸起锻炼仪软管最近端第1 个球,至球升至最高位,这时1 秒吸气容量可达600ml。之后吸起第2 个球(1 秒吸气容量可达900ml)及吸起第3 个球(1 秒吸气容量可达1200ml),并在该处保持不低于10s,之后缓慢呼气。术前多次进行呼吸训练,持续10~15min,正常呼吸休息,不限制当日次数。同时记下术前可达到的一次性吸气量;术后第1d 通过呼吸功能锻炼仪每日训练4 次,单次训练时间持续10~15min,通常吸气量比术前有所减少,随着锻炼深入,逐渐提升至手术前水平。

(2)结合患者住院病情,经分析后,采取针对性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①进行登楼梯训练,在运动过程中调整呼吸节奏,使用缩唇呼吸的方法,用力时呼气,避免用力快速呼气,稍感活动后气促可坚持进行,若发现呼吸困难,可稍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运动,15~30min/次,2 次/d,疗程3~7 d。②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安全,若患者不适合采取爬楼梯训练,可让其在加速康复步道进行训练。让患者于病区步道来回步行,结合个体化固定节律,不断将速度调高,记录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和运动停止原因。保持适度的有氧运动要。

1.3 评价标准

(1)采用麦邦肺功能测定仪MSA99 检测两组干预前后,包括第1 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在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

(2)经血气分析仪(雷度米特ABL80)监测记录两组血气指标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

(3)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情况。

(4)安排专人记录两组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3.0 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形式描述,结果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描述,结果采用检验。以α=0.05为显著检验水准。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分析

干预前,观察组FEV1、FVC 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 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 水平对比()

FEV1(L) FVC(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1.95±0.61 2.13±0.65 2.16±0.63 2.43±0.52观察组 30 1.90±0.58 2.47±0.42 2.20±0.67 2.73±0.60 t 0.325 2.406 0.238 2.070 P 0.746 0.019 0.813 0.043组别 例数

2.2 脉搏血氧饱和度分析

干预前,观察组SpO2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O2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pO2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pO2 水平对比()

SpO2(%)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84.94±4.17 87.33±5.63观察组 30 84.63±4.11 93.23±5.11 t 0.290 4.250 P 0.773 0.000组别 例数

2.3 肺部感染分析

观察组肺部感染率13.33%和对照组36.67%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部感染率对比(%)

2.4 住院时间分析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d)

表4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对照组 30 14.65±1.32观察组 30 9.43±1.54 t 14.096 P 0.000

3 结论

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通过有效的措施改善低肺患者的肺功能,促使患者尽早治愈,这点很关键[2]。

有氧运动增强了人体对氧气的吸入、输送和利用,是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以下肢增强式训练为主,在肺康复指南中被列为A 级。有氧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代谢运动方式,适宜老年人群。呼吸肌训练是构成围术期肺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3-4]。呼吸训练器可有效治疗肺功能低下,用于肺康复治疗效果较好。观察组干预后FEV1、FV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有氧运动降低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提高氧分压,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患者身体耐力,增加机体利用氧的效率,加大动静脉氧的浓度,有效提高机体有氧工作能力。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使物质和能量代谢更好地转换,最终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训练器通过在呼吸过程中适当加压,实施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延缓呼气过程,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重塑肌力和耐力等,促进肺康复[5]。

观察组干预后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有氧运动增加机体利用氧的效率,加大动静脉氧的浓度;呼吸训练器延缓呼气过程,使气流下降,增强气管内压,重塑各呼吸肌,相比单一有氧运动更易改善患者SpO2水平。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了患者抵抗力,有助于控制肺部感染。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减少了肺部感染,有助于患者康复,促使患者尽早出院。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器联合有氧运动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肺功能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控制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训练器有氧肺部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虚拟维护训练器在飞机维修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