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和层黏蛋白的影响

2022-07-07 23:32
人人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普罗宁酒精性脂肪肝

李 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医院 甘肃 定西 748400)

脂肪肝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导致的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以至于影响了患者肝脏的正常功能[1]。有数据统计,全世界超过25%的成人患有脂肪肝,我国的发病率为27%,且这一数据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大部分的脂肪肝可随着运动而恢复正常,但是少部分患者会进展成为肝炎、肝硬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根据导致脂肪肝的病因进行分类,其中无长期饮酒等诱因而出现的脂肪肝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2]。硫普罗宁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保护肝脏药物。为了观察硫普罗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效果,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至我院进行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等检查确定诊断。其中患者男性68 例,女性52 例。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60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0.1g×36s)0.4g,日3 次,口服,共计1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片治疗。硫普罗宁肠溶片(凯西莱,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799,0.1g×12s)0.2g,日3 次,口服,共计12 周。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层粘连蛋白等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

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总胆固醇(TC)等,血清学指标包括层粘连蛋白(LN)、瘦素(LE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组别 N ALT(IU/L) AST(IU/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91.71±8.34 62.48±7.29 135.28±9.33 93.44±7.93 24.41±3.64 19.25±2.65观察组 60 92.56±9.35 40.75±5.99 134.20±6.94 64.92±8.71 23.7±2.88 15.27±2.85 t 0.621 4.337 0.738 11.057 1.178 10.154 P 0.599 0.000 0.479 0.000 0.298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G、LDL、HDL、TC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无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项目 对照组(n=60) 观察组(n=60) t P TG(mmol/L)治疗前 3.83±0.86 3.72±1.10 0.197 0.849治疗后 3.60±1.11 3.56±0.76 1.642 0.188 LDL(mmol/L)治疗前 3.31±0.40 3.23±0.40 0.320 0.801治疗后 3.30±0.37 3.27±0.70 0.479 0.673 HDL(mmol/L)治疗前 0.96±0.09 0.97±0.22 0.341 0.769治疗后 1.07±0.28 1.06±0.24 1.048 0.157 TC(mmol/L)治疗前 5.02±0.73 4.92±0.81 0.504 0.661治疗后 4.97±0.56 4.88±0.62 1.940 0.08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N、LEP、FGF-21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LN(μg/ml) LEP(μg/L) FGF-21(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32.41±43.09 117.74±35.20 6.49±1.20 5.31±1.19 2.04±0.42 1.69±0.53观察组 60 127.85±45.90 101.43±39.72 6.52±1.27 4.52±1.07 1.93±0.55 1.20±0.47 t 0.561 2.380 0.133 3.824 1.231 5.358 P 0.576 0.019 0.894 0.000 0.221 0.000组别 N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以脂质在肝细胞中蓄积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肝脏代谢性疾病,在排除饮酒、肝炎等明确的肝损伤因素后可以确诊[3]。大量的脂质蓄积会导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随着损伤的加重,肝细胞出现炎症反应,进展成为肝脏纤维化。在病变的最初,单纯性脂肪肝处于容易被逆转的阶段,其中10%~2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甚至发展成终末期肝病[4]。目前有关脂肪肝的治疗,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在患者肝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阶段,通常鼓励患者采用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以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因此在此阶段肝脏的损伤是可逆的,同时肝脏细胞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去除脂肪蓄积的诱因后,肝脏功能不会受到损伤。但是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NAFLD 早期出现肝功能损伤时的治疗就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

硫普罗宁是新型的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通过赋活代谢酶、阻碍HS-酶活蟹的有毒物质相螯合等方式起到解毒的作用[5]。因此应用于肝炎和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动物实验显示硫普罗宁通过提供巯基能够防止乙氨基酚等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且能抑制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蓄积作用。此外,该药物能够降低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TPSI 的活性,以达到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而且硫普罗宁与自由基能够可逆性结合,这一特性有助于清除损伤肝脏功能的自由基[6]。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肝脏功能均显示出改善的趋势。谷胱甘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肝脏早期损伤的药物,由于该药物能够帮助机体维持免疫系统,且能够整合解毒,因此对于肝脏早期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也说明谷胱甘肽本身具有很好的保肝作用,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应用,对于改善脂肪肝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作用更为突出。这与硫普罗宁本身的促进肝细胞恢复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的作用密切相关。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硫普罗宁虽然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蓄积,但是对于整体降脂的作用不明显[7]。从血清标记物上看,治疗后观察组LN、LEP、FGF-2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N是构成细胞间质的非胶原糖,当出现纤维化变性时其水平显著升高。在使用硫普罗宁治疗后,其水平降低明显,说明该药物在预防脂肪肝患者肝细胞病变进展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硫普罗宁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具有很好的保护肝功能的作用,但是对于机体的血脂水平影响不大,因此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考虑给予降血脂药物共同治疗。

猜你喜欢
普罗宁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硫普罗宁的含量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硫普罗宁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