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类在颅颌面整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7-07 23:32田凯王润
人人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颌面异丙酚芬太尼

田凯 王润

(成都高新怡脂医疗美容门诊部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人体颅颌面具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神经组织,施行颅颌面手术过程中,反复出血的风险比较高,并且手术后分泌物增加,出现创伤组织血肿表现,加上麻醉药物大量残留,引发低氧血症[1],影响患者呼吸质量。麻醉质量高低是影响颅颌面整形术结局的影响因素之一,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清醒早,麻醉镇痛维持时间长以及呼吸抑制风险低,是有效麻醉的几大标准[2],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类药物是临床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案,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属于三大常见芬太尼类药物[3],其中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麻醉方案中应用率较高,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异丙酚联合麻醉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芬太尼类药物,共纳入患者160 例,展开分组对照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共纳入160 例颅颌面整形术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收治时间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160 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80 例/组。对照组,男:女=21:59;年龄21~48(33.25±5.14)岁;手术类型:23 例颧骨降低,19 例颌骨磨骨,15 例毛发移植,10 例唇裂矫正,13 例其他。观察组,男:女=20:60;年龄20~49(33.40±5.35)岁;手术类型:25例颧骨降低,18 例颌骨磨骨,14 例毛发移植,11 例唇裂矫正,12 例其他。

组间各项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即P>0.05。

纳入标准:(1)术前接受系统化的身体检查,满足手术要求者;(2)患者对此次手术内容知情者;(3)病史清晰、病历完整者;(4)精神状态正常者。

排除标准:(1)合并重症脏器疾病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麻醉前8h~12h 禁食、禁饮,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并连接三通接头,予以5~8ml/kg·h 复方氯化钠溶液输注,连接MP9000 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插管后,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进行监测。

麻醉诱导方法:两组均静脉注射0.03mg/kg 咪达唑仑和1.0~1.5mg/kg 异丙酚以及0.1mg/kg 维库溴铵(万可松),在这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4.0μg/kg 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0.7μg/kg 舒芬太尼,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mmHg~40mmHg。

维持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静脉微泵输注6~8mg/(kg·h)异丙酚,对照组复合1.0~2.2μg/(kg·h)芬太尼,观察组复合0.36~0.52μg/(kg·h)舒芬太尼。

注意事项:根据心率、血压等变化调节输注速度,两组均在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2.0mg 维库溴铵(万可松),手术结束后5~10 分钟,停止各类麻醉药物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2)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即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切皮时、术中、拔管即刻、拔管后10 分钟,7 个时刻依次用T0-6 表示。

(3)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10 分钟、清醒后10 分钟两个时间点的意识状态和疼痛情况。意识状态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法》[4]评估,分为烦躁、安静合作、嗜睡并且只对口令有反应、睡眠状态但可唤醒、大声刺激有反应但比较迟钝、深睡且呼唤不醒,共6种状态,依次记录1-6 分,镇静满意的分值区间是2-4 分,镇静过度的分值区间是5-6 分。疼痛程度采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5]评估,0 分(无痛)-10分(最痛),3 分及以下表示镇痛效果好。

(4)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

选择SPSS20.0 版软件处理文中计量、计数数据,分别用()、[n(%)]表示,采用t、X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

如表1,两组手术时间和异丙酚总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

表1 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n=60)

表1 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n=60)

组名 手术时间(min) 异丙酚总用量(mg) 拔管时间(min) 清醒时间(min)对照组 196.35±35.21 882.54±113.32 23.32±4.10 29.54±4.16观察组 194.58±34.19 883.14±111.05 11.57±3.25 13.31±3.35 T 值 0.323 0.034 20.087 27.179 P 值 0.747 0.973 0.000 0.000

2.2 心率与血压

如表2,两组T0 时刻心率、血压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1 时刻与T0 时刻相比,两组心率、血压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T2 和T3 时刻相比,对照组心率、血压都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T2-T5 时刻心率、血压比较,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整体表现上下波动非常大,P<0.05,T6 时刻两组的心率和血压都基本恢复到T0 时刻的数值,P>0.05。

表2 心率、血压变化(,n=60)

表2 心率、血压变化(,n=60)

时间点心率(次/分钟)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T0 79.54±12.26 78.36±12.18 79.58±8.64 79.36±9.14 123.52±12.35 123.14±11.38 T1 55.36±13.21 75.36±11.24 58.59±10.26 68.56±10.24 90.52±11.16 105.26±12.34 T2 118.25±13.26 91.56±7.34 05 92.52±6.37 105.59±9.34 85.59±9.34 142.52±20.34 121.63±11.36 T3 124.59±12.99.56±7.45 87.57±8.46 149.58±12.34 120.52±10.38 T4 78.59±14.56 89.54±5.15 59.54±6.67 86.17±7.16 116.52±8.46 120.41±11.28 T5 89.65±21.16 87.59±6.34 83.52±10.16 86.57±6.10 120.63±9.41 122.63±11.10 T6 80.41±10.34 80.40±5.59 80.52±7.14 80.59±8.15 125.20±11.63 122.58±11.51

2.3 意识状态与疼痛情况

如表3,拔管后10 分钟和清醒后10 分钟,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意识状态与疼痛情况(,分)

表3 意识状态与疼痛情况(,分)

意识状态评分 疼痛评分拔管后10 分钟 清醒后10 分钟 拔管后10 分钟 清醒后10 分钟对照组 80 4.23±1.25 5.18±1.21 3.25±1.13 3.71±1.26观察组 80 2.12±0.41 3.05±0.21 2.21±0.68 2.35±0.14 T 值 - 14.346 15.513 7.053 9.595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组名 例数(n)

2.4 不良反应

如表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表4 不良反应[n(%)]

3 讨论

芬太尼、舒芬太尼是常用的两种芬太尼类镇痛药物。表1 数据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差异不大,说明两种芬太尼类药物对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用量影响不大,但两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且拔管后和清醒后10 分钟的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均显示观察组更低。数据表明,瑞芬太尼的镇痛维持时间更长,代谢速度更快,究其原因在于,芬太尼具有较强脂溶性,起效慢并且清除半衰期长达4.2h 左右,长时间输注,或者多次注射,会产生蓄积,出现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的情况,复合异丙酚使用静脉微泵输注的可调控性不佳。表2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征更加平稳,而对照组起伏较大。原因在于舒芬太尼属于新型μ 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高出5~10 倍,快速起效的同时,术后早期苏醒,蓄积量非常少,因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少。手术结束后,患者常出现口咽部组织肿胀、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失去颌骨支撑、血管结扎线头脱落、多层敷料纱布包扎等情况,在拔管后容易出现气道梗阻的情况,加上颌间结扎固定的张口困难,会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气道梗阻风险增加,故手术结束后需要加强监视,关注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保证生命安全。

综上分析可知,颅颌面整形术麻醉方案中,选择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都高于芬太尼,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颌面异丙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救治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颅颌面牵引成骨术的临床应用